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0369ddfab069dc50220191

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

外国文学史复习重点

一.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一)简介: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两河流域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总汇,反映了远古时期人和自然的矛盾,表现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奥秘的探求和企图战胜死亡的愿望。 (二)认识价值:

a.人和自然的关系。史诗第一次反映了人的潜在力量的自觉和肯定,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的初步觉醒,人与神力的矛盾相抗衡 b.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两种文明的冲突是奴隶主军事集权和民主思想的冲突

c.对人生奥秘的探索。吉尔伽美什的探索打破了永生的幻想,标志着人类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已经开始确立 d.宇宙运行规律与人的生命的关系 (三)艺术价值:

a.史诗的篇幅不算很长,但却形象的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进程,为人们提供了一幅古代生活的漫长历史图画,表达了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b.这部史诗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哲理性

c.这部史诗具有种种民间创作的特色,如现实和幻想,神话传说和人间生活的有机结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结合,反复,联想和比喻的运用等

二.希伯来文学——圣经(旧约)

(一)简介:“圣经全书”的英译名圣经,是中东地区古希伯来民族的文学作品集,共分为三部分,欧洲宗教改革以后分四部分共39卷,是犹太教的经典。它的内容分为神话传统、世俗诗歌、小说。它反映了希伯来人从父系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场景。

四分法:a.律法书(法律书),5卷(又称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b.历史书,10卷,记述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兴盛,分裂,衰亡的历史 c.先知书,14卷,先知先觉家们发表的现实生活看法 d.诗文集(作品集)10卷

《圣经》主要神话的宗义

万物创始:是对天地万物产生和人类起源的独特理解 伊甸园;人类对永生之景的憧憬和追求 该隐杀弟;农民与游牧民之间的斗争 洪水方舟:两河流域居民对洪水的畏惧心理 巴别塔:人类对不同语言的认识

(二)“旧约“的影响:

1.它是欧美文学的源头之一,传往世界各地,对欧美文学影响极深,是西方人文主义大厦的支柱 2.它是后代文学题材的重要来源,如《神曲》、《失乐园》。 3.作为宗教经典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死海古卷》又称库姆兰古卷,是1947-1956年在死海西北岸库姆兰地区的高山深谷中陆续发现的大量古文献的汇编,其中有希伯来人的《圣经》《次经》《伪经》抄本和注释本,还有库姆兰社团的会规手册,会众手则,圣殿古卷和多种文学作品。 三.印度两大史诗及吠陀文学

(一)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1.“摩诃婆罗多”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800年间,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基础上由姆比耶婆编订而成。它规模宏大,一般认为有10万颂,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诗。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传说故事做插话。史诗主要描绘出印度古代一幅极其生动残酷的战争画面,深刻反映出人们对强暴,奸诈的厌恶,以及对公正善良的同情,表现了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非正义的主题。 认识价值:它的主线故事是一部英雄史诗,它是印度列国纷争和帝国统一时代的艺术反映。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作者立足现实,把坚一方的优点表现出来,也揭示其弱点,落脚点在受难者一方,同时又有宿命论、报应之说。作品所表现的印度精神是和谐而不是冲突。

2.“罗摩衍那”大概是蚁蛭(被后人称为 “最初的诗人”)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整理、统一、协调后而成的。 思想内容:以主人公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古印度社会生活的全貌,揭示婆罗门与刹帝利两种姓之间的矛盾,歌颂代表善良、正义和公理的罗摩,批判了代表恶、非正义和强暴的罗波那,表现了一夫一妻制婚姻观念及妇女贞洁问题,表现了民族矛盾斗争。

艺术风格:a.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人物形象,不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也栩栩如生。b.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c.独特的艺术风格,词汇丰富,词藻优美,修饰得当,能够赋予诗歌以美。 (二)吠陀文学

吠陀时期指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吠陀指印度现存最早的宗教诗和圣歌的汇编。通常所说的吠陀是指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还包括阐述四部吠陀的“森林书”和“奥义书”,主要是散文。从文学角度看,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以及梵书中的神话传说。

《梨俱吠陀》的创作年代未定,不仅是印度,也是印欧语系中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描写自然的抒情诗,描绘了印度历史初期雅利安人与自然斗争和对异族的征伐,多方面地表现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形式,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基本采用颂歌的形式,表现当时的雅利安人对自然,社会现象以及由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转化成的诸神的那种出自内心敬畏的赞美和劝诉,雅利安人尤其崇尚勇武精神,既是战神又是雷神的因陀罗在吠陀诸神中最受崇敬。

《阿闼婆吠陀》是成书最晚的一部诗集,它主要是一部用诗的形式写的巫术书,由于配上了形象的比喻和铿锵的诗律,颇有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舞论》

简介:产生于公元前后的戏剧美学专著,是一部诗歌体著作。它把戏剧作为一种综合 性艺术,从戏剧的美学角度到演出实践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舞论》中戏剧的核心是“味”, 即戏剧艺术

沙恭达罗是世界文学史最初女性形象之一。 四.古埃及《亡灵书》和埃及现代派文学

(一)《亡灵书》

《亡灵书》是埃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又译《死者之书》。它是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歌总集,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祈祷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亡灵书》是埃及人宗教观念和来世观念的产物,其中的大部分诗篇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冥国观念,主要是表现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倾向,个别诗篇或某些诗段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发出叛逆的呼声。《亡灵书》部分地反映了古代埃及诗歌的最高发展水平。 (二)埃及现代派文学

埃及现代派文学即埃及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初在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兴起的,是埃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文化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表现。主张文学应紧密配合反帝反殖反封的民族民主运动,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埃及现代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普通人的思想情感。代表作家有塔哈-侯赛因、迈哈穆德-台木尔和哈基姆。 五.朝鲜中古文学——国语文学和实学派文学 (一)国语文学

国语文学的主要形式是高丽歌谣(其中多属爱情歌谣,表现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妇女对所受压迫的不平,此外也有反映政治上的矛盾,甚至还有暴露统治者盘剥农民罪恶的。)朝鲜文字“训民正音”的创制,为国语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首先是国语诗歌获得了蓬勃发展。国语诗歌的主要形式有时调和歌辞。时调是由新罗乡歌、高丽歌谣发展而来,最初产生于高丽末期,李朝时期逐渐构成一种定型诗体。歌辞也是由新罗乡歌、高丽歌谣发展而来,并且受到时调影响。它的形式较为自由,长短可随内容而定。

其次是国语小说取得了重大成就,李朝小说是在大量稗说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小说有《春香传》。(《春香传》艺术形式特点:a.戏剧性的结构法,说唱文学;b语言文体上,语言民族性突出,凸显口语,文体上大量穿插寓言、歌谣、故事及汉诗等;c戏剧式的表现,既可阅读,也可以供说唱演出。人物感情达到高潮时,多用唱词来表现。) (二)实学派文学

朝鲜李朝时期形成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爱国思潮、实学派思潮,并产生了实学派文学。实学派代表作家有朴趾源(代表作品《放琼阁外传》、《热河日记》)和丁若镛(代表作品《三吏》、《三行》)。 六,阿拉伯旅美文学

由旅居美洲的叙利亚和黎巴嫩作家组成的阿拉伯文学流派被称为“旅美派”,亦称“叙美派”。“旅美派”作家一方面歌唱自由,表现了对个性解放的渴望;一方面抒发对祖国、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的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激发人们为自由,为社会进步而斗争。主要代表人物艾敏-雷哈尼、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和米哈伊尔-努埃曼等。他们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并且创造了阿拉伯语的新文体,即散文诗和小说。 七.日本文学 (一)中古文学

1.元禄文学

最能代表时人生活意识的文学创作是以“元禄时代”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元禄文学”。这种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井原西鹤(浮世草子)、近松门左卫门(净琉璃)和松尾芭蕉(俳谐)。 2.物语文学

日本平安时期的散文文学,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产生,并吸取素材和营养。初期分为传奇物语和和歌物语,代表作分别为《竹取物语》和《伊势物语》。最高成就《源氏物语》。 3.俳句

由和歌变化而来,最初作为余兴吟诵,以后独立出来作为一种新的诗体。俳圣:松尾芭蕉。 4.净琉璃

由说唱艺术发展起来的木偶戏。

《古事记》是日本最古老的一部历史和文学作品,以汉字表义和注音的方法写成的。《万叶集》是用日本民族语言创作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也是日本第一部抒情诗集,标志着日本民族诗歌创作已经由不定型的古代民间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日本三大随笔文学:《枕草子》、《方丈记》、《徒然草》 (二)近代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流派

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一方面接受西欧自然主义文学消极的一方面,主张表现人的本能,赤裸裸地暴露人世间的罪恶,代表作家田山花袋《棉被》;另一方面又继承了浪漫主义所倡导的个性自由精神,创作出不满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的具有现实主义鲜明倾向的作品,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破戒》。

1910年,以“大逆事件”为转折点,自然主义文学运动走向衰落,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形成了三个派别:唯美派,白桦派,新思潮派。

2.唯美主义文学

又叫新浪漫派,明显表露了近代颓废、没落的倾向。作家把目光转向过去的传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以颓废的态度反对现存的伦理道德和社会习俗,极力表现病态的人类,鼓吹艺术至上,追求官能的享乐,代表作家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 3.白桦派

又称新理想主义,这派作家多属于上流社会,在1910年创办了《白桦》杂志,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主流,把生命的无限力量看作是神秘的,主张自我的尊严,相信自己是天才,主张发展个性,维护作家追求“自我完善”的理想,看重理论,代表作家小路实笃、有岛武郎 4.新思潮派

又称新现实主义,菊池宽、芥川龙之介、山本有三、久米正雄等人共同创办《新思潮》杂志,主张冷静、理智地观察现实和人生,对所描写的现实生活用以理智的剖析,强调心理刻画,注重艺术形象的完美。 (三)现当代文学 1.无产阶级文学

1921年《播种人》杂志创刊,主要负责人小牧近江、金子洋文吹响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号角,创刊号发表的“宣言”,它提倡无神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倡无产阶级文学,自觉选定了社会主义文学方向。理论上推动了日本无产阶级运动,主要理论家村松正俊等,他们一方面反抗传统文坛和当权者的压力,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启蒙。主要作家有叶山嘉树《生活在海上的人们》,黑岛传治《盘旋的乌鸦》,宫本百合子《伸子》《两个院子》《路标》,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小林多喜二《蟹工船》。 (《蟹工船》的艺术特色:运用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描写集体”,塑造了渔工的集体形象,语言生动,布局严谨巧妙,详略得当;它是小林开辟的创作方法的一个崭新的总述,像一曲英雄乐章,强烈震撼着被压迫者的心灵。) 2.资产阶级文学——新感觉派文学

以1924年创刊的周仁杂志“文化时代”为根据地形成的文学流派,其名称来自评论家千叶龟雄的评论文章“新感觉派的诞生”。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作家,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任何建树和值得遵循的原则,就以一种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寻求文学创作上的新形势和表现方法,追求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方式。主张语言的创新,虽然在艺术形式和模仿上有所创新,但在内容上却表现了失望情绪,代表人物川端康成,横光利一。

重要作家作品

一.川端康成

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古都》、《雪国》、《千鹤》。早期作品主要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和孤独感情,以及自己的爱情波折,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哀思,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同时他还创作了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特别是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的作品,表现了他们对爱情和艺术的追求。二战后他的创作指向特点为:a.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b.反映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c.表达对普通人民的同情d.流露对侵略战争的不满e.描写人们内心深处的无聊和黑暗。

《雪国》思想内容:以同情的笔调表现了驹子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伎的悲惨命运,描写了她的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创作特色:a.创作方法上东西结合,自成一格。b.人物描写上重视感觉,刻画细微,重视表现人物的主观感受、纤细的感情和瞬间的感觉。c.在结构安排上自由灵活,活而不乱。d.在文章风格上既美且悲,抒情味道浓厚。 1968年创作美学特点:1情景交融2以年轻女性为中心,以她们对爱情与艺术的不懈追求为主题 3悲美结合,构成一种既美且悲,愈美愈悲,因悲生美,因美生悲的独特格调。4东西方结合。 二.普列姆昌德

1.印度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也是印度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仁爱道院》、《舞台》、《戈丹》、《热爱祖国》、《寡妇可以再嫁》、《沙伦塔夫人》、《赫勒勒道尔王公》。其中《戈丹》和安纳德的《两叶一芽》合称印度30年代文学的双璧。 2.他的短篇小说反映的主题主要有:

(1)反帝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创作。《进军》取材于现实,写一个孤苦伶仃的农村老太婆参加民族解放独立而斗争的行列;《烈女》借历史人物歌颂爱好独立自由精神;《沙伦塔夫人》借历史故事表现爱国独立思想。

(2)反对封建主题的作品——批判种姓制度,宗教和封建制度。《可番布》——封建种姓制度的摧残,使不可接触的贱民变得畸

形,他们麻木不仁,失去人性。《解脱》写打草的贱民,批判种姓制度,另外还有《地主的水井》和,《神庙》。

(3)剖析种种社会问题的作品。在印度社会,除了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的影响,封建地主阶级思想影响外,还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病毒侵蚀着人们。如:《忘乎所以》、《难题》、《两兄弟》、《彩票》、《一把小麦》。

(4)歌颂人们的善良,正直,忍让,舍己为人等品质的作品。在这一类作品中,作者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自我牺牲精神,美好的心灵等。如《咒语》。 3.普列姆昌德鲜明的创作特点和在印度文学上的意义: (1)他的创作具有高度的生活真实性和强烈的时代感。

(2)活生生的民间语言,特别是对农民日常口语的使用,使他的作品能更好地表达农民的思想感情,也更富有地方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3)把农民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农民第一次成为正面的主人公,他以同情的笔调描写受苦受难的农民,寡妇,妇女,贱民等,恢复他们作为“人”的尊严,歌颂他们的勤劳,善良的品质,指出他们的落后思想,表现农民力图摆脱压力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农民的代言人。

4.《戈丹》中何利的形象:善良勤劳的普通农民的典型,他逆来顺受,默默忍受生活的痛苦,他越是勤劳,生活反而越苦,他一生都梦想着靠自己的劳动买一头奶牛,为此奋斗了几十年却失败了。他勤劳善良一生,到死没认识到自己受苦的原因。思想上受到印度宗教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戈丹》的艺术成就:a.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刻画人物,多方面展示人物精神面貌。b.通过典型细节的描绘,增强作品情节的生动性,强化主题思想。c.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内心感受的描写,反映现实本质,增强文章的悲剧气氛。 三.泰戈尔

(一)印度近代文学的光辉代表,诗人,小说家,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二)泰戈尔的创作

1.早期。他是个成熟的诗人,早期创作重点是诗歌和短篇小说。故事诗《两亩地》,短篇小说《还债》、《索巴》、《摩诃摩那》、《练习本》、《是活着还是死了》。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倾向。

2.中期。创作丰收期。诗集《追忆》、《儿童》、《渡船》。四大英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长篇小说《沉船》、《戈拉》。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深刻的人民性。

3.晚期。对人类自由、世界和平更加关注,严厉谴责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侵略行径,同情和声援受压迫和奴役的民族。作品主要是诗歌和戏剧,小说《纠纷》、《家庭与世界》,剧本《摩诃多塔拉》。 (三)泰戈尔的哲学观和政治观

泰戈尔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印度自古流传下来的泛神论思想,泰戈尔的泛神论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梵”的观念,b.“梵我合一”的观念,c.“人与自然合一”的观念。

泰戈尔的泛爱观:哲学上的泛神论形成其泛爱观(爱一切人,一切事物),具体包括两项内容:a.首先要摆脱奴隶的枷锁,获得自由和独立,每个人都必须要支配自己的自主权,独立的人格,不允许有压迫人的形现象。b.他的爱包括良心,道德,同情的泛爱。 泰戈尔的政治观:主张民族革命,但反对暴力运动。其政治观是不断变化的——即随着客观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总的趋势是越到晚年越进步。建设性工作:建立了国际性大学。 (四)泰戈尔的诗歌创作

《吉檀迦利》是他最著名的一部英文诗集,也是其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

泰戈尔对神(自由、平等、博爱的象征)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吉檀迦利》所反映的是人的宗教,所以描写的神是人的对象化、象征化,而不是人的愚化,是没有被西方的文明愚化的自然的人。 (五)泰戈尔的小说创作

反对殖民主义,启发民族觉醒,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其短篇小说的重要内容。 1.短篇小说所反映的主题

(1)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乌云与太阳》

(2)同情妇女的不幸。批判封建的婚姻制度和种姓制度《还债》、《弃绝》、《素色》;寡妇制度《是活着还是死了》;童婚《练习本》。

(3)揭露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夺及伪善。《原来如此》、《判决》。 (4)正面宣扬人与人之间的爱,歌颂人道主义精神。《科波尔人》。

2.短篇小说艺术特点:a.情节的偶然性与细节的真实性相结合;b.情景交融的描绘(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c.抒情的笔调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注重心理描写;d.形象化语言,比拟手法的运用;e题材上是现实性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批判。 3.长篇小说:《沉船》、《戈拉》、《小沙子》

《戈拉》是一部爱国者颂歌,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声誉。它探讨了印度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问题,反映19世纪末印度人民的觉醒。 《戈拉》的形象分析:戈拉是一个印度教徒,是印度爱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身上有着明显的宗教偏见,其耳闻目睹的现实与他的宗教思想发生了矛盾,他的思想虽不断变化,但最终摆脱印度教的束缚却是偶然的。泰戈尔通过戈拉的形象塑造探讨印度的前途应该摆脱种姓制度的陋习。从戈拉身上可以看到印度资本主义激进派的进步性——爱国主义只有在克服封建意识的局限并面对现实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戈拉》的艺术特色:a.辩论性强。b.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小说中正面、反面人物之间,都是互为对照描写的,很好衬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