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读研究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该不该读研究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1cfa986cc22bcd126ff0c2b

该不该读研

——读书要重思维训练(一)

女儿9岁的时候,在别人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读博士的时候,她的回答是我爸爸淡泊名利呀。她的意思是我并非考不上,而是选择不。我当时很好笑,淡泊名利这个词她也懂?是不是淡泊名利不好说,后来我反思,我上的大学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因为考分合适,老师帮我们配对名牌大学;读硕士也不是为了未来的目标,是和同学打架,要证明自己而选择很难考的中科院。后来我真的不觉得学位高就是学问高,学问高不等于会生活。

反思和学习让我明白读书好不如会思考。所以,孩子打小,就鼓动她思考,尊重她的意愿, 让她自己做决定,学会为自己负责。 放弃保送赴美留学四年级上学期,她交换到英国国王学院,在那里,她参加很多保守党社团的活动,去议会听讲座、提问题,就是为了学习更多先进文化。她比较中国、美国、英国的不同,思考未来的道路。她计划在美国大学毕业后不接着读硕士,而是先找工作,边工作边考美国CPA,再考英国ACCA。工作以后,有需要再深造 在美国读法学博士的学姐赴美前聚餐,饭桌上朋友在感叹最近国内报道国内硕士就业率比大学生低。其实,这不是新问题。问题是,我们读书前思考过没有。一个爸爸说,大部分的学生报考大学选读专业都没有想太多,更不懂为什么。

这就是问题!很多人是因为不想浪费高考分数,就选了并不合适的专业;大学毕业就业不顺利而选择读研,去不知道读研以后如何就业,于是,硕士毕业读博士,博士毕业读壮士,壮士之后是烈士。 那么,难道就都不应该读研吗?显然不能这么说。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有的专业需要更专精的训练,有条件深造是好事。问题是,你真的思考清楚了吗?现在的思考,不见得就能预见未来的所有路程,每个人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但是思考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三个女孩,博士、硕士、学士在读,我开玩笑说:学士最低,你郁闷吧。女儿说:我没有马上读研的计划,郁闷什么呢?

(美国法学博士,希望回国在律师行从事并购业务,未来希望做大公司的法务经理;厦大社会学硕士,计划先考公务员,内心想做NGO;美国学士,计划先在美国工作后移居英国,积累工作经验之后再考虑回中国。)

附文:女儿转的一篇文章(via 网络) 本科-硕士-博士

一个小伙子到理发店理发,他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了一下店里的顾客

说:“大约两个小时。”小伙子走了。

几天后还是这个小伙子来理发,他一进门便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了一

眼店里排队的顾客说:“大约三个小时。”小伙子走了。

一个星期后这个小伙子又来了,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到店里已经满是

顾客说:“大约四个半小时。”小伙子走了。

理发师望着店里的一个朋友说:“喂,比尔,跟着这家伙,看他去哪儿。他总是来问他

理发得等多长时间,可是却从来没有回来过。”

不大一会儿,比尔回到店里,歇斯底里地笑着。理发师问:“他离开这儿去了哪儿?”

比尔扬起头,笑出眼泪还挂在眼角:“去了你家!”

—————————————————————————————————

最初我以为这是个黄色笑话,后来觉得自己很惭愧,那小伙子是小偷,应该是偷东西去

了,所以是个正经笑话。但是再看了一遍,还是黄色笑话,因为偷东西的话,可能前两

次就被人发觉了。这样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比尔,他为什么

会笑得歇斯底里,眼泪都出来了呢,不管他的立场是站在理发师一边还是站在小伙子一

边,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为一个优秀的笑话,不应该出现这种纰漏,这说明我对此

笑话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继续分析,重新理解,现在我们的重点就在比尔身上,为什

么整篇文章中只有他一个人有名字?小伙子三次去理发店,比尔他是否一直在场?比尔

到底代表了什么呢?理发师和小伙子代表了什么呢?

马克思说过:\思考一切。\所以,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

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发生。文中中有两处涉及到故事的发生背景,一明一暗。明处

为理发师的朋友名字为比尔,是一个明显西方人的名字。暗处为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