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陕西省-榆林市-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1727454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1

榆林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则该群体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多少? A. 0.36,0.48,0.16 C. 0.16,0.48,0.3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利用的考查。先根据人群中隐性性状的百分比计算出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进而推算出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由基因频率计算出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人群中隐性性状者为16%,即aa=16%,a的基因频率是a=40%,A的基因频率为1-40%=60%;因此该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60%×60%=0.36,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40%×60%=0.48,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病效果会下降,这是因为 A. 病菌逐渐提高了对药的耐受能力 B. 抗生素诱发病菌突变产生抗药性菌株 C. 抗生素选择并保留抗药性菌株 D. 抗生素失效 【答案】C 【解析】

病菌对药物耐受能力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与抗生素无关,A错误;害虫的抗药性是本来就有的,并不由于用了抗生素才诱发了基因突变的产生,B错误;抗生素的选择是一种自然选择,使用了抗生素使抗药性病菌的数量增加,C正确;如抗生素失效,则此抗生素无致病效果,D错误。

B. 0.48,0.36,0.16 D. 0.16,0.36,0.38

3.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 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 遗传组成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 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所以说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项正确;大部分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但并非所有物种都是由地理隔离形成的,例如帕米尔高原上的多倍体植物的形成,故B项错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屋子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所以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隔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下列有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B.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C.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D. 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A错误;

B、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B正确;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不包括肌糖原,C错误; D、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吃,D错误。 故选B。

【点睛】胰岛素作用机理:1.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合成糖原、转变成非糖物质。2.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即:抑制两个来源,促进

三个去路)胰高血糖素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即:促进两个来源)。

5.下列关于人类生命活动表现与其对应的调节机制,正确的是( ) A. 发烧患者体温从37℃升高至40℃的过程中——体内产热大于散热 B. 马拉松选手比赛——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减少以升高血糖 C. 正常人饮水不足——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胰岛素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会使体温升高。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增多,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排尿量减少,以维持机体渗透压正常。

3、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的运输和初步加工后运送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最后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经过胞吐出细胞。

【详解】A、发烧患者体温从37℃升高至40℃的过程中,是由于体内产热大于散热,A正确; B、马拉松选手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使血糖降低,低血糖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B错误;

C、正常人饮水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 故选A。

6.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A. 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组织水肿 B. 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C. 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 局部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导致的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胎儿从母体中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会造成孕妇血浆中蛋白蛋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由于水是从渗透压低处流向渗透压高的地方,所以血浆中水分流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逸出至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

B、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 C、蛋白尿即肾脏病变,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而导致组织水肿,C不符合题意;

D、组织中代谢废物的累积,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把血浆中的水分吸了过来导致水肿,与血浆蛋白浓度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足球赛场上,球员们奔跑抢断、相互配合,最后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长时间奔跑后,机体储存的糖原减少

B. 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 运动过程中,球员体温会略有上升,此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D. 运动过程中,球员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过程的调节是神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