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花开发利用加工工艺技术中试及推广项目可行性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茶树花开发利用加工工艺技术中试及推广项目可行性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ecc73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d

目前在浙江省内乃至全国仍没有成为特色经济产业。但是把茶树花做成开化县乃至浙江省的区域特色经济产业是有基础条件的。

一是资源丰富。凡成龄茶树都有茶树花。现在全国各地的茶园基本上都是成龄茶园,这是因为全国的茶叶生产自80年代以来都在大面积推广无性系良种茶树,由于无性系茶树是通过扦插方式进行无性系繁育而来的,对无性系繁育来说,扦插的插穗都是成龄茶树的枝条,其所繁育的小苗那怕再小其生理年龄也都是成龄,都要开花结果。而80年代以前靠播种等有性繁育的茶树如今已都成龄,应当说现在的茶园都是成龄茶园,都有茶树花,即使小茶苗也开花,因此资源相当丰富。

据资料,全国茶园可采茶树花的面积为1600万亩,茶树花鲜花理论产量达224万吨,可加工成品干花原料32万吨,按照目前每吨3万元的订单收购价格计算,全国茶园茶树花的年产值可达96亿元,与全国名优绿茶91.45亿元的产值相近,8000万茶农人均100元。

浙江省茶园面积近230万亩,茶树花鲜花理论产量达32万吨,可加工成品干花原料4.5万吨,按照目前每吨3万元的订单收购价格计算,全省茶园茶树花的年产值可达13.5亿元。

开化县茶园面积近10 万亩,茶树花鲜花理论产量达1.4万吨,可加工成品干花原料2000吨,实际可产干花1000吨,按照目前每吨3万元的订单收购价格计算,全县茶园茶树花的年产值可达0.3亿元,占名茶产业总值的17.2%。

以上三组数据可说明,茶树花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二是经济效益好。茶树花开发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

13

经济效益二大部分。直接经济效益为茶树花的直接销售收入(如上三组数据),间接经济效益为通过采摘茶树花促进茶叶增产的效益。据测定,成龄茶园采摘茶树花后能使茶园第二年茶叶增产提质25%以上。这对于巩固以开化龙顶茶为主的区域特色经济和打造茶树花产业都有好处。

5、实施“茶树花开发利用加工工艺技术”中试及推广项目是转变茶叶经济乃至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开发茶树花有助于转变茶叶经济的增长方式,使得茶叶经济呈多成份、多种类协调增长。具体的增长率,就开化县来测算,每年茶树花的直接销售收入是0.3亿元,加上间接经济效益产生的0.3亿元,理论上可增加0.6亿元,占2004年全县茶产业总值的21.9%,即通过开发茶树花可使茶叶产业总值增加21.9%,也就是说对增加茶叶经济的贡献率近1/3。这对一个以茶为主导产业的相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不小的增长点。开化县全县辖10个镇、16个乡,449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4.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0万人。200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1亿,其中农业总产值4.3385亿元,外出打工净收入为3.9516亿元,分别占14%和12.7%,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元。因此开化的县情是以农业为主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开发茶树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实现农村经济的平稳增长。

6、实施“茶树花开发利用加工工艺技术”中试及推广项目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开化县县域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剩余劳力多,

14

粮食安全系数低,2004年外出务工人口达8万人。开发茶树花对人多地少的开化来说有二大好处:一是增加收入。以0.3亿元茶树花销售收入计算,30.10万农民人均可增收100元,而3万茶农则可人均增收1000元。这对一个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农民的收入来说是不小的数字。二是解决剩余劳力,尤其是秋后劳动力。茶树花的采摘是在秋冬季节,秋冬时节大量的劳动力从田地中闲置出来,特别是广大妇女能够在冬闲中既能照顾家务又能挣钱,采摘茶树花是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大量闲置劳动力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力保障。

7、实施“茶树花开发利用加工工艺技术”中试及推广项目是实施“生态立县”的需要。

开化县地处浙江人民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山林总面积280多万亩,林木蓄积量5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1%,居全国前列,是天然的“氧吧”。全县地表水水质达一类水标准,被国家环保总局划定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并于2002年3月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2000年初,开化县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3年6月,在全国率先通过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国家级论证。

尽管开化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成效初显,但全县上下始终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一句话: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首先要依靠发展生态产业。之所以“生态立县”战略取得成效,是由于开化县已经发展了一大批如名茶、食用菌、根雕等生态农业、旅游业以及对环境要求很高的硅产业、药产业等生态工业。为了更好的巩固战略

15

的成果,全县上下正以“生态立县”的要求找寻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的新出路,而茶树花符合了“生态立县”战略的要求,既没有污染,其本身就是不含农药残留的生态产品。所以说实施本项目是实施“生态立县”的需要,更值得一提的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之后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更有利于茶树花生产不受污染的影响。

8、实施“茶树花开发利用加工工艺技术”中试及推广项目是丰富茶文化的需要。

自古开化盛产名茶。有记载的在明朝开化茶叶已列为贡品,据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开化县志》记载“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进贡芽茶四斤”。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茶叶开始出口。”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开化县志》记载,芽茶进贡时“黄绢袋袱旗号篓”限时进贡。自道光至光绪年间(公元1821—1911年)为国内眉茶主要产区,但也生产小量名为“白毛尖”的名茶。又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开化县志稿》记载“茶四乡多产之,西北乡产者佳,其在谷雨以前采摘者曰雨前,俗名白毛尖”。

由于盛产名茶,开化具有浙江西部特色的茶文化底蕴尤为深厚。在开化,用茶行礼是司空见惯的。比如以茶待客、以茶言商,有趣的是,谈婚论嫁也用茶,未来女婿首次上门的“认亲茶”,女儿出嫁的“出门茶”,媳妇娶进门的“敬亲茶”等等。

但是由于自古以来盛产名茶,没有发现茶树花也可饮用,茶文化中没有了茶树花的影子。如今,我们把茶树花称为“凤茶”,把开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