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df4ef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武平二中生物组 钟大雄

一、教材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第1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因此,第1章和本章的第1节是本节学习的基础。该节的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新教材中的这些生物知识是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服务的,是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说”的一种具体指导,对培养学生的提出假说很有帮助。摩尔根实验证据是验证“类比推理”假说,同时摩尔根实验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可利用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巩固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对前面一章及本章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这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很多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完全,比如假说——演绎法,因此在本章,可利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再次强调、巩固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本节提到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学生虽然没有成型的理论,但是鉴于生活中常无形之中会应用到,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这不是难事,但是在实验证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学生会比较困难,这里,可以由师生一起进行收集,降低难度。新的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杜绝填鸭式的学习,因此实际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性目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此外,还应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三、教学设计思路:

1 /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呈现类比推理题,导入并介绍类比推理。

引导学生回顾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尝试提出问题和猜想,体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

引导学生活动:完成P28的“思考与讨论”(染色体上标注基因)。

教师介绍摩尔根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假说——演绎法:就实验提出问题尝试作出假说,并通过测交实验验证假说,从而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探究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最终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学生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和完善孟德尔遗传规律。

总结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运用有关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萨顿的假说和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摩尔根实验再现假说——演绎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及作出假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 /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引导与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练习相结合。 七、教具准备:PPT课件

八、课时安排: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因此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萨顿假说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第二课时完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及孟德尔定律的现代解释,配以部分练习。

九、教学过程: 教学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骤 (第一课时) (一)Ppt出示一个情景: 导入并小明是某个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他最近提起 介绍偶然发现学校里有两个女孩长的很相似,行兴趣 “类比为举止也很像,下课后往同一个方向回家。 推理” 然后小明推测。。。。。。 提问:(1)小明会推测什么内容呢? (2)这个推测有没有理论依据? (3)这个推测一定正确吗? 讲解:像这样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 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因而推断它们在另外思考 的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方法称为类比推理。 回答 由类比推理推断的结论不存在逻辑上的 必然性,它的正确与否,还需要通过观察和 来验证。 尽管这样,但是类比推理的“魅力”是 无法抵挡的,在生活中、科学上、刑事破案 上等等,人们都喜欢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 3 / 10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借机导入“类比推理”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比如古代的鲁班,利用丝茅草叶子边缘有很多小锯齿的特性,制作了我国第一把锯子;开普勒利用声和光有都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扰等属性,由此推出光和声一样应该具有波动性质。公安同志们利用类比推理方法破的案件更是数不胜数。类比推理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无比巨大的。 (二)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找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今天我们将尝试用这个方法来探寻曾一度使生物学家们感到困扰问题:即基因与染色体间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之间会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知道基因与染色体这两者有哪些属性。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下之前所学习的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 (1)孟德尔用八年的时间,通过实验从生物性状出发,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19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们用显微镜观察弄清楚了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 分别请两名学生上台: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写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够产生哪几种配子;写出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在减数分裂时能形成哪几种生殖细胞。 听讲、思考并理解类比推理 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并根据课件提供的表格,分析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猜想它们可能存在的关系。 项目 基因(看不染色体(看得4 / 10

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学生观察图,完成表格,并思考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让学生对“类比推理”有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及理解 让学生体验用类比推理来探寻科学中的秘密,培养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