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神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专题一:中国古神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bead9eb7360b4c2e3f64c9

这些神话出现较晚,有的反映了古代华夏民族对周边地理环境和远方未开化民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

林汝珍 《镜花缘

例如《淮南子·地形训》所记的海外三十六国:

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自西南至东南方,结胸民、羽民、讙头国民、裸国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凿齿民、三头民、修臂民。自东南至东北方,有大人国、君子国、黑齿民、玄股民、毛民、劳民。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婴民、深目民、无肠民、柔利民、一目民、无继民。

这些远方异国,大部分都见于《山海经》,它们实际上是当时华夏民族的掌握的有海外的知识。这些记载中有的包含着奇异的想像,例如“驩头”国民“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山海经·大黄南经》),“奇肱民” “一臂三目”、“能为飞车”(《山海经·海外西经》),羽民国的人民身上生满羽毛(《山海经·海外北经》),“三首国”民“一身三首”(《山海经·海外南经》)。这些奇异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获得行动自由的愿望,别有意趣。

通过以上的讲述,对于我们神话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做如下概括:

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主题。

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禹杀生鲧(gǔn) 、黄帝战蚩(chī) 尤,是为了清除人间凶恶势力,不让他们再危害人的正常生存;就是女娲造人、禹同涂山氏之女的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也同样贯穿着为人生的意义。不管神话的想象多么离奇,贯穿始终的总是“为人生”的问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情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神话英雄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策,而是主动积极地以神奇无比的力量和对策去征服自然力,改变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状况,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等就是如此;面对危及生存的残暴敌人,不是软弱无力、听凭蹂躏,而是奋起迎击、从容获胜,禹杀相鲧、黄帝战蚩尤即是例证。说明在我国古代神化中饱含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3、凡是神话,都熔铸这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初民把对英雄人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灾害及人间凶恶势力的憎恨,通过奇异的想象进行虚幻的加工夸饰,想象鲜明地体现在神话中。情感、形象和想象,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也是后世一切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因素。正缘乎此,神话与其他原始艺术一起,成为文学艺术发展的奠基石。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变化和成型。

“知人论世”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而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例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阮籍、陶渊明、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特别是小说戏剧如《柳毅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