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组织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强夯施工组织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7b355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3

b. c. d. 震沟。

3、施工工序要点 a. 复核。

b. c. d. e. f. g. h. 报告。

i.

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工作。 4、施工特殊情况处理预案

在夯击过程中,如果出现个别夯坑深度过大(超过4米),拔锤困难,或者地表隆起量过大时,应立即停止夯击,向夯坑中填满山石回填料后,再继续夯击,直至达到规定的停锤标准。

5、施工自检方案 a. b. c.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在每遍夯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按设计要点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夯点位置放样时,要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 为保证强夯能级,严格控制落距,锁定控制落距钢丝绳。 施工中随时保证夯锤气孔的畅通,如遇堵塞,及时将塞土清除。 施工中若发生夯锤偏位,必须立即调整对中。

夯击后若坑底歪斜较大,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继续夯击。 对每点的沉降量都进行沉降观测和记载,掌握好停锤标准。认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锤反弹,地表隆起等异常现象,及时施工前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点。控制

桩采用半永久性水泥固桩,并设立明显标志,施工中注意保护并定期进行

强夯施工顺序应由内向外进行施工,每遍强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强夯后的检验应在60天之后进行,质量检验采用图纸设计要求。 为减少强夯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应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防

亦通过试验确定。

真做好强夯记录,保证施工的可追溯性。

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技术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2015) 7、《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8、兰州新区东南片区三期道路建设项目设计图纸 二、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各项试验结果合格率达100%,工程质量合格。 三、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

各施工队 设备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 施工管理部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专职质检员

四、强夯质量控制手段

1、施工前对所有夯点在图纸上编写编号,以确保施工对号进行、防止漏夯、重夯。计算复核各区域四角的夯点坐标,以便进行测量定位。

2、确保夯点定位及间距偏差符合规范要求:根据业主、监理提供的现场坐标控制网点用全站仪施测夯点位置,监理单位复验合格后实施,夯点间距用钢尺测量,误差控制在±500mm以内。测量放线时,要设半永久性控制桩,保证各遍放线的误差不超过允许值,以防漏夯或不均匀夯击。

3、夯锤的排气孔要保持畅通,如被堵塞,应立即疏通,以防产生气压效应,影响强夯施工质量。

4、通过夯锤重量和夯锤落距控制夯击能级。夯锤重量在施工前由业主、监理单位代表现场见证称重。夯锤落距为自夯锤底面至起夯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在施工前由业主、监理单位代表见证实测,并采取措施使夯锤落距在施工中保持不变。

5、落锤要保持平衡,如发现偏移或坑底倾斜,要重新就位或整平坑底。

6、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夯锤落距,如发现脱钩器拉绳被拉断,应及时通知现场值班技术人员重新测量落距。

7、机组测量员严格控制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没有达到控制标准或规定击数不得进行下一个夯点施工,质检员全天候对现场进行巡检抽查。

8、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级、夯击次数、夯击范围、夯击次数施工,满夯时要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确保工程质量。

9、各工序要执行质量自检、互检和专检三级检测,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放行。

五、质量保证措施

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认真作好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施工过程各工序操作的贯彻执行情况,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把工程质量关,落实ISO9001质量认证要求。

5.1 思想教育措施

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广泛开展教育,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进行经常的岗位、技能和质量标准培训。

5.2 制度保证

a. 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1) 本着“谁施工、谁负责”的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项工程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2) 工程质量实行三级验收、分项评定,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b. 技术复核、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 c. 工序交接制度:

实行“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位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齐全不交接。 d. 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现场计量管理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的损坏。 e.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分管人员负责,分类归档管理。施工资料及时填写,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签认,做到先签证后开工。施工原始资料填报完整、清晰、准确,确保施工资料的真实性。 f. 工艺流程规范操作制度:

建立以班组长为责任人的工艺流程负责制,使每一工序的工艺流程有专人负责,确保流程有效。切实做到使每个施工人员心中有数。每一工序流程完成后,及时认真总结施工经验,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尤其在使用新材料时,通过不断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最佳流程工艺。

5.3、监督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