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名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小学音乐欣赏名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37c5ecf18583d0496459f8

步高》的作者吕文成,一生当中曾长期从事广东音乐的演奏、撰曲等工作。在《步步高》中他创造了大起大落的旋律和递升、递降的严整曲调,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乐曲一开始,开门见山地迸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调。乐曲进行当中,常通过重复以积蓄力量,向新的层次运动,或是渐层高涨,或是渐次下落。旋律线升降有序,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该曲的命名应该说与乐曲在结构层次上的递升递降有关,给人以更上一层楼之感。

广东音乐: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部分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广东音乐早期以琵琶或扬琴为主奏乐器,辅以箫、筝、椰胡、二胡、三弦等。民国初年逐渐形成三种基本乐器组合,一是二弦、竹提琴、三弦(或月琴)的“三架头”硬弓组合;二是以唢呐为主奏配以打击乐器

;三是洞箫、椰胡、琵琶(秦琴)的组合。到上世纪20年代作曲家们受到西方乐器的启发;把二胡的丝弦改为钢弦,创出粤胡(又称高胡),改良扬琴,加人琵琶(或秦琴),形成软弓“三架头’组合。到上世纪20~40年代,广东音

乐的作曲家们又尝试使用数十种西洋乐器与中式民族乐器合奏,从中筛选出小提琴、萨克斯管、电吉他、木琴等几种,使广东音乐音色变化更丰富,表现力更强。因此说广东音乐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 36、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乐曲介绍: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我们祖国的心脏。在那里发出的重要信息都会传遍全国各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生激荡和回响。《北京喜讯到边寨》就是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们欣喜若狂、纵情欢庆的情景。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表现手法简朴,音乐形象鲜明。其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全曲有引子、五个具有舞曲特征的主题,以及第一个主题反复再现所构成。 37、京胡曲----夜深沉

乐曲介绍:京胡曲,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以配合弥衡击鼓和虞姬舞剑。乐曲结构严谨,流畅激昂,刚劲有力,现有多种演奏形式。乐曲以昆曲《思凡》折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上三字。《夜深沉》的作者们运用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加花、删简、紧缩、句末填充和变新等手法,将原来悲哀怨恨的曲调改成一支刚劲有力的新型乐曲。李民雄改编的《夜深沉》则集各派琴师和击鼓者演奏之长,按照渐层发展的原则,分慢板、中板和快板三大部分,新设计了一个大鼓独奏段落,及京胡与南梆子协奏的色彩段,使乐曲面貌焕然一新。 京胡:又称胡琴。民族拉弦乐器。清代中叶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改制而成。京胡的琴筒由竹筒制成,琴皮不是蟒蛇皮,而是由青蛇皮制成,青蛇皮比蟒蛇皮薄,声音清脆嘹亮﹐既尖又高,京胡的音量非常大,它是京剧伴奏音乐的灵魂。 38、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

乐曲介绍: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 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祖国的怀念。

东·德沃夏克:(1841一1904)捷克杰出的著名作曲家。他出生于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农村小商人家庭。后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未毕业就在国家剧院乐队任中提琴师。1861年开始作曲,1873年,他结识了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得到他的赏识,从此,德沃夏克专心从事创作。德沃夏克多次访问英国,并在俄、德、美等国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1891年,受聘为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892年到美国担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回国后,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德沃夏克一生创作有九部交响曲,其中以《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最著名。其他代表作有:《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捷克组曲》、《胡斯序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表现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动人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平易、朴实,富于民族民间特色。他为发展捷克民族音乐,提高捷克音乐文化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9、弦乐重奏----鳟鱼五重奏

乐曲介绍: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他在以后创作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即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变奏曲,故又被称为《鳟鱼五重奏》。这部为钢琴与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教师家庭,8岁开始随父学习提琴与钢琴。11岁被送入免费寄宿的神学院充当童声合唱团的歌童,过了五年被舒伯特称为“牢狱”的艰苦生活。但他在这里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唱歌和作曲理论,还担任了管弦乐队的指挥,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1818年舒伯特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音乐创作,生活十分清苦。1828年年仅31岁的舒伯特便与世长辞了。舒伯特的许多作品已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 曲》、《鳟鱼五重奏》等器乐曲,至今仍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然而,最能代表舒伯特艺术的还是他的六百余首歌曲,对于后人的影响也最大,被称为“歌曲之王”。最著名的歌曲有:《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野玫

瑰》、《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40、钢琴曲----月光奏鸣曲

乐曲介绍:贝多芬作于1801年。是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的。《月光》这一名称据说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第二乐章: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第三乐章,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其实,贝多芬自己曾提到过,

本曲是“幻想曲式的奏鸣曲”。

奏鸣曲:器乐题材的一种,十六、十七世纪,泛指各种器乐曲。十七世纪后,则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小提琴奏鸣曲,长笛与钢琴合奏的长笛奏鸣曲等)。其中各乐章的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如下:第1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2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3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4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41、古筝曲----高山流水

乐曲介绍:古筝曲,乐曲根据《吕氏春秋》中伯牙弹琴的故事创作而成。伯牙在琴曲中先表现高山的巍峨,接着又表现涓涓细水汇成大河的流水,他的好友钟子期都能深刻的领会,后人称他们为知音,《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最早流行于浙江南部一带,后来成了在民间广泛传播的优秀筝曲。此曲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如前半部分运用了有两个高音的相隔两个八度大撮,表现出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而后半部分运用一连串带有八度跳进的十六分音符和带按滑不同力度的历音括奏,形象地表现了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的意境。几个清澈透明的泛音,令人想起了山泉叮咚水花轻

溅的景象。全曲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却又表现出秀丽、柔美的江南情调。 42、小提琴曲----梁祝

乐曲介绍:何占豪和陈钢作于1959年,作者选用了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作为协奏曲的题材内容;同时从脍炙人口的同名越剧中汲取音乐素材加以

提炼发展;并将梁祝故事中的3个主要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注入到这部单乐章协奏曲中去。此外,在配器和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上,力求体现"民族化"特点。乐曲一开始的呈示部,在轻柔的弦乐震音所构成的背景上,传送出由长笛奏响的秀美而明丽的旋律。接着,独奏小提琴又与大提琴相互对答,使人联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草桥亭畔义结金兰的情景。在长笛、单簧管、大管偕同大提琴相继奏出的留恋不舍而又伤心悲叹的低声吟叹后,音乐一转而为哀伤的慢板。当听众们仍沉浸在梁祝依依惜别的感情气氛中时,猛然地闯入了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阴沉音响。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先以散板节奏奏出祝英台激愤不安和痛苦难忍的乐句,继而又通过强烈的切分和弦,刻画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之后,乐曲进入每分钟为48个四分音符的"慢板"。独奏小提琴的哀诉,与独奏大提琴所作的柔肠百折的倾吐和抒发,细腻地刻画出梁祝百感交集的楼台相会。接着,音乐急转直下,板鼓的声声敲击,进一步增强了戏剧性的气氛。独奏小提琴所迸发出的"朗诵调",是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呼天号地的泣诉。在独奏小提琴以ff的力度强奏出祝英台的最后一声呼喊后,英台纵身投。紧接着打击乐器轰然巨响,乐队以强烈的力度倾泻出怨愤、同情的音流,从而推出全曲的最高潮,当音乐又出现安详、宁静的气氛时,再现部开始了,长笛的柔美歌吟和竖琴清澈如流水的音响,把听众引向非同人间的仙境。加上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再次"咏唱"出爱情主题。但此时已不是祝英台个人在抒发、歌唱,而是人民群众对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对恋人的同情和赞颂。 43、管弦乐曲----红旗颂 乐曲介绍:《红旗颂》为作曲家吕齐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作品采用了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序曲的引子从庄严的国歌音调开始,先以小号吹出:嘹亮的小号声伴以长笛、短笛、双簧管吹奏出明丽的颤音,小提琴则以滚动的平

行七和弦音型为之衬托,展现出彩霞满天、红旗如海、人群如潮的壮丽图景.国歌音调经圆号反复显得格外庄严凝重。

接着大号及低音弦乐器奏出国歌首句的音调,引出了以弦乐器在C大调上演奏的红旗主题,这是深情无限的赞歌,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富有歌剧性。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随下,给人带来绚丽明澈、生气昂然的感受。1949

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着东升的旭日冉冉升起的场景在眼前呈现,巨人般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耳边回响。“红旗”主题提高一个大二度(D)大调又一次响起。音乐更为激越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乐曲的中部(展开部)抒情的颂歌主题仍保持相同的旋律,但通过速度的加快,附点音符的插入,变成了一首豪壮、铿锵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一往无前的雄壮步伐。进行曲主题再次出现后,乐曲进入再现部。 44、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乐曲介绍:施光南作曲,落寞的斜倚在凤尾竹旁吹奏起情歌,眼前幻生出心上人飘逸轻灵的舞姿:着一袭花衣,似一个精灵,在月光下泻一地旋转的身影,竹林的小径上,一路都是缠绵的回音。

葫芦丝:葫芦丝是一种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施光南:(1940—1990)我国著名作曲家,四川重庆人,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业优秀,毕业后在天津歌舞剧院工作,后调入中央交响乐团。创作了大量歌曲脍炙人口。70年代初即写有《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群众歌曲,1976年后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祝酒歌》等著名小说诗歌文学作品。1978年后到北京中央乐团,写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脍炙人口的集群众性和艺术性为一身的歌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全国青联副主席。1990年4月因脑溢血卒然逝世。终年49岁。施光南,被誉为“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 45、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乐曲介绍:《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由李焕之作于1955—1956年。它以陕北民间唢呐和秧歌调为素材而写成,热烈、欢快、优美、生动地描绘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春节序曲是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其结构是复三部曲式、快板。

由引子、主部、副部、再现部组成。引子(C宫调式)以力度较强的快速、前奏开始,好象是秧歌队在表演。主部是有两首不同风格的陕北民间唢呐曲交织而成,表达了人民的欢快心情。副部为中板,转入C徽调式,旋律优美、抒情,是陕北领唱的秧歌调。

主题先由双簧管奏出,后由大提琴重复。具有浓郁的田园风格。再现部是主部的缩减,并增加打击乐器。音乐在欢腾、炽烈的气氛中结束。 李焕之:(1919—2000)原籍福建晋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合唱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