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下半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招考试(真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 年下半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招考试(真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0d6443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7

形成的动作表象为前提的,虽然识记时比较困难,但一经记住则容易保持、恢复,不易遗忘。题干描述的是游泳换气要领,是动作技能。 37.【答案】A

【解析】因为是教育部颁布的所以属于部门规章,A 错误。关于法的渊源,这部分需要理解记忆,几乎为每年的必考知识点。 38.【答案】C 39.【答案】B

【解析】严格地说没有正确答案,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教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实施侵权行为,如果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就不承担责任,而应由教唆人承担责任,选项中和题干里均未说明监护人是否尽到了监护责任。 40.【答案】B

【解析】考察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处理的时限是在接到申诉 30 日内。 41.【答案】B

【解析】题干中学校应赔偿李某医药费、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补偿金、精神慰问金共计 57063 元,是民事赔偿。 42.【答案】C

【解析】考察教师的权利,直接是《教师法》的法条内容,考察方式简单。 43.【答案】B

【解析】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44.【答案】C

【解析】法的正式渊源,国家以一定方式正式确定的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条约以及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等。法的正式渊源是相对于法的非正式渊源而言,后者是指未经国家正式确定,但在法律实践中经常能够作为法律规范而起作用的某些行为规则的表现形式。如司法审判中援用的普遍公认的道德信条、正义标准、得到官方支持的法理学说以及部分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等。 45.【答案】B

【解析】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属于无形财产权。职务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即:“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职务作品的作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因此,职务作品与公民所担任的职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安排其雇员或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任务而创造的成果。关于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根据著作权法和著作权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种情形。一般情形的职务作品由作者享有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特殊情形的职务作品由法律法规专门规定或解释,在专门规定或解释之外的就是一般情形。

三、多选题 1.【答案】CDE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其次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因为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对象,所以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培养人。另外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①教育内容的继承;②教育方式的继承;③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A 选项本身错误教育既可以超前即先行于经济又可以落后于经济;B 选项应该改为教育必然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即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答案】ABCDE 3.【答案】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幼儿知识。A 选项中“干预”D 选项中“遵从”都违背了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配合的原则 4.【答案】BD

【解析】考察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B 选项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是 3 岁自我意识中生理自我 D 选项根据埃里克森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 5.【答案】ABC

【解析】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一切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有理数包括:(1)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2)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3)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而自然数只包括:0 和正整数1、属于包含关系。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2、范围不一样。有理数的范围比自然数大。3、如果一个数是自然数,那么一定是有理数,是有理数不一定是自然数。 6.【答案】BDE

【解析】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铁钦纳是构造主义心理学。 7.【答案】ABCD

【解析】考察的是一般心理学的第二章记忆和第三章表象与想象,是一道综合性题目。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所以 E选项排除。 8.【答案】AB

【解析】本题考点在第四章学习动机与学习品质中的奥苏贝尔对于学习动机的分类。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绩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它首先由奥苏贝尔提出。奥苏贝尔对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特点、作用以及培养和激发措施进行了论述。C 选项是附属内驱力 ,D 选项是外部动机 E 选项是认知内驱力的体现,所以 CDE 排除。

9.【答案】BC

【解析】改题目准确来说没有正确答案,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因为是有对抗性的体育活动,材料中体育老师给学生讲解完打篮球的要点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所以老师和学校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再根据公平责任原则,李同学和刘同学都是有责任的,但是由于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李同学的监护人和刘同学的监护人来承担责任。 10.【答案】ABCE

【解析】考察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D 选项是终身学习的体现,所以排除。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C

【解析】其他有的机构选的是 BCD,有的选择 CD。A 选项李老师对“一边倒”的分组局面,果断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这是错误的做法,所以排除。B 选项李老师对教学未能按照预期加以推行的原因时行了反思,但是反思的原因是错误的,所以没体现专业素养,排除。E 选项也是归因错误,排除。D 选项,根据材料老师的教案即教学设计的意图(目标)虽然看不到,但是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李老师对“一边倒”的分组局面,果断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这些做法都只是为了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排除。 2.【答案】BCDE

【解析】A 项,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拘于教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来推进这是预设的课堂,这个选项否定了生成性的课堂,所以排除 A。E 选项正确。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第二、教学过程方面: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所以 BCD 正确 3.【答案】ABCD

【解析】此题是案例分析中比较简单的,“李老师还找家长谈话,希望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配合学校”体现了 A 选项; “列举了多位女科学家的成功事例”B 选项正确;“指导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了 C 选项;“引导小陈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体现了 D 选项;E 选项存在知识点的问题,男女在智力水平上总体大致相等,所以排除 E 选项。 4.【答案】ABD

【解析】C 选项只要……就可以,是把自信心作为了解决学习问题的充分条件,不正确;E选项认为学习方法是决定因素这种观点否定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正确。 5.【答案】ABE

【解析】C 项“王老师让李想及其几位好友合作推出黑板报”几位好友加上李想,并不能成为一个班集体。班集体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按集体主义原则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体。所以不正确,排除。D 项,通过材料中发现李想同学从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到最后 “期末时,李想的学业成绩又有了进步,班级课堂纪律也得到了全面改善”这个过程的转变说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D 选项的感情色彩和材料不符合,所以排除。 6.【答案】ABCD

【解析】材料中发现老师对于李想同学发扬了积极方面克服了消极方面,最终李想同学从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到最后 “期末时,李想的学业成绩又有了进步,班级课堂纪律也得到了全面改善”这个过程的转变可以看出老师关心学生,并且不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一刀切地评价学生,是为人师表的体现。也折射了老师对待事业的热爱以及坚定的信念,所以选择 ABCD。E 选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而且现实中,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需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7.【答案】ABE

【解析】A 选项描述正确,符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所以B 正确;老师上课忙不能成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到位的借口,所以 C 选项不正确,排除;“父亲离开后,他并没有乘车回家,而是在县城独自游荡。两天后,叔叔才打电话给小文父亲,小文的父母才知道孩子一直没回家......”可知叔叔并没有尽到义务。所以 D 项排除;小文两天没上学,学校没有及时通知家长,违反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所以 E 项正确。 8.【答案】ABCD

【解析】此题目的设问方式就属于不需要看材料的案例分析题目,根据知识就可以做出选择。留守儿童需要做好家校共育,可以创新方式,比如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家长,还可以通过走访与其他监护人面对面沟通等方式进行,所以 E 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