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S7-300课后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PLCS7-300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11071748d7c1c708a145e3

4.在状态字中,RLO作用是什么?

状态字中RLO位存储逻辑操作结果。位逻辑指令扫描信号状态“1”和“0”,并根据布尔逻辑对它们进行组合,所产生的结果(“1”或“0”)成为逻辑运算结果,存储在状态字“RLO”中。

5.S7-300的基本数据类型有哪些? 类型(关键位 表示形式 数据与范围 事例 词) Ture/False 布尔1 布尔量 触点的闭合断开 (BOOL) L B#16#20 字节8 十六进制 B#16#0~B#16#FF (BYTE) 2#0~2#1111_1111_1111_1111 L 二进制 12#0000_0010_100字0_0000 (WORD) 6 L W#16#0380 十六进制 W#16#0~W#16#FFFF BCD C#0~C#999 L C#896 L B#(10,10) 无符号十B#(0,0)~B#(255,255) 进制 双字3十六进制 DW#16#0000_0000~DW#16#FFL FF_FFFF DW#16#0123_ABC(DWORD2 D ) L B#(1,23,45,67) 无符号数 B# (0,0,0,0)~B#(255,255,255,255) 字符8 ASCII字符 可打印ASCII字符 ‘A’、‘0’、‘,’ (CHAR) L -23 整数(INT) 1有符号十-32768~+32767 6 进制数 L 23# 长整数3有符号十L#-214783648~L#214783647 (DINT) 2 进制数 实数3IEEE浮点?1.175495e-38~?3.402823e+L 2.34567e+2 38 (REAL) 2 数 时间3带符号T#24D_20H_31M_23S_648MS~ L (TIME) 2 IEC时间,T#24D_20H_31M_23S_647MS T#8D_7H_6M_5S_0MS 分辨率为1ms L D#2005_9_27 日期3IEC日期,D#1990_1_1~D#2168_12_31 (DATA) 2 分辨率为1天 实时时间3实时时TOD#0:0:0.0~TOD#23:59:59.999 L TOD#8:30:45.12 (Time_Of_2 间,分辨Daytod) 率为1ms L S5系统时3S5时间,S5T#0H_0M_10MS~ 2 以10msS5T#2H_46M_30S_0MS S5T#1H_1M_2S_10间 (S5TIME) MS 为时基 6.在RS触发器中何谓“置位优先”和“复位优先”,如何运用?置位、复位指令与RS触发器指令有何区别?(55)

置位优先:当R和S驱动信号同时为“1”时,触发器最终为置位状态; 复位优先:当R和S驱动信号同时为“1”时,触发器最终为复位状态; 如何运用:

RS触发器和SR触发器的“位地址”、置位、复位及输出(Q)所使用的操作数可以是:I、Q、M、L、D。 RS触发器:

SP触发器:

区别:

置位和复位指令根据RLO的值来决定操作数的信号状态是否改变,对于置位指令,一旦RLO为“1”,则操作数的状态置“1”,即使RLO又变为“0”,输出仍保持为“1”;若RLO为“0”,则操作数的信号状态保持不变。对于复位操作,跟置位情况类似;这一特性又陈伟静态的置位和复位,相应地,赋值指令被成为动态赋值。

而RS触发器指令时根据R、S的输入状态以及RS触发器的类型来决定输出地状态。

7.对触点的边沿检测指令与对RLO的边沿检测指令有何区别?

答:RLO-边沿检测:当逻辑操作结果变化时,产生RLO边沿。检测正边沿FP——RLO从“0”变化到“1”,“FP”检查指令产生一个“扫描周期”的信号“1”;检测负边沿FN,则RLO从“1”变化到“0”,“FN”检查指令产生一个“扫描周期”的信号“1”。上述两个结果保存在“FP(FN)”位存储器中或数据位中,如M 1.0……,同时,可以输出在其他线圈。

信号-边沿检测:同上面的RLO指令类似,当信号变化时,产生信号边沿,也有正/负边沿之分:POS/NEG。 综上所述,这两着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检测逻辑操作结果,一个是操作信号变化结果。

8.一个常开按钮按下的过程中,发生了两个边沿跳变,何谓“上升沿”?在S7-300PLC中如何检测“上升沿”? 上升沿:从0到1的跳变称为上升沿。 采用触点信号上升沿检测指令来检测。 比如:

A I0.0(与运算)

BLD 100

FP M0.0(上升沿检测) = Q4.0

9.S7-300有几种形式的定时器?脉冲定时器和扩展脉冲定时器有何区别? 答:共有5种定时器指令,它们是:S_PULSE(脉冲定时器)、S_PEXT(扩展脉冲定时器)、S_ODT(接通延时定时器)、S_ODTS(保持型接通延时定时器)、S_OFFDT(断电延时定时器)。 区别:

S_PULSE(脉冲定时器)的工作特点为:输入为1,定时器开始计时,定时位为1;计时时间到,定时器停止工作,定时位为0。如在定时时间未到时,输入变为0,则定时器停止工作,定时器位为变为0。

S_PEXT(扩展脉冲定时器)的工作特点为:输入从0→1时,定时器开始工作计时,定时器位为1;定时时间到,定时器位为0。在定时过程中,输入信号断开不影响定时器的计时(定时器继续计时)。

10.用线圈表示的定时器与用功能框表示的定时器有何区别? 答:用线圈表示的定时器一般接在网络的最后;(如下图:)

用方框表示的定时器后面还有一个输出端,可以控制通断。(如下图:)

11.S7-300的计数器有几种计数方式? 答:计数方式可分为:

1. 连续计数,计到上限时跳到下限重新开始。 2. 一次计数,计到上限时跳到下限等待新的触发。

3. 周期计数,从装载值开始计数,到可设置上限时跳到装载值重新计数。

12.分析几种移位指令的区别。

答:1. SSI或SSI<数值>(有符号整数移动),空出位用符号位(位15)填补,

最后一处的位送CC1,有效移位位数是0~15。 2. SSD或SSD<数值>(有符号长整数移动),空出位用符号位(位31)

填补,最后移出的位送CC1,有效移位位数是0~32。

3. SLW(字左移)或SLW<数值>,空出位用“0”填补,最后移出的位送

CC1,有效移位位数是0~15。

4. SRW(字右移)或SRW<数值>,空出位用“0”填补,最后移出的位送

CC1,有效移位位数是0~15。

5. SLD(双字左移)或SLD<数值>,空出位用“0”填补,最后移出的位

送CC1,有效移位位数是0~32。

6. SRD(双字右移)或SRD<数值>,空出位用“0”填补,最后移出的位

送CC1,有效移位位数是0~32。

7. RLD(双字循环左移)或RLD<数值>,有效移位位数是0~32。 8. RRD(双字循环左移)或RRD<数值>,有效移位位数是0~32。 9. RLDA(累加器1通过CC1循环左移),累加器1的内容与CC1一起

进行循环左移1位。CC1移入累加器1的位0,累加器1的位31移入CC1。

10. RRDA(累加器1通过CC1循环右移),累加器1的内容与CC1一

起进行循环左移1位。CC1移入累加器1的位0,累加器1的位31移入CC1。

第五章:

1.STEP7中有哪些逻辑块?

答:逻辑块包括功能块FB、FC,组织块OB,系统功能块SFB、SFC。

2.功能FC和功能块FB有何区别?

答:功能块FB和功能FC都属于用户自己编程的块,功能块FB带有一个附属的背景数 据块DI。传递给FB的参数和静态变量存在背景背景数据块中,临时变量存在L数据堆栈中。功能FC没有它自己的存储区,所以必须为它内部的形式参数指定实际参数。另外,不能为FC的局域数据分配初始值。

3.系统功能SFC和系统功能块有何区别?

答:系统功能SFC和系统功能块SFB与功能FC、功能块FB非常相似,只不过 前面两者是系统自带的。系统功能块SFB要求必须为它生成背景数据块,并将 其下载到CPU中作为用户程序的一部分,而系统功能SFC不需要。

4.共享数据块和背景数据块有何区别?

答:共享数据块:又称作全局数据块,用于存储全局数据,所有逻辑块(OB、FC、FB)都可以访问共享数据块存储的信息。 背景数据块:用作“私有存储器区”,即用作功能块(FB)的“存储器”。FB的参数和静态变量安排在它的背景数据块中。背景数据块不是由用户编辑的,而是由编辑器生成的。

5.什么是符号地址?采用符号地址有哪些好处?

答:符号寻址:在符号寻址中,使用的是符号(例如: MOTOR_ON ),而不是绝对地址。在符号表中可以对输入、输出、定时器、计数器、位存储器和块定义符号。

使用符号地址使得程序方便易读,即其阅读性和可理解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