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衡焦化厂焦炉炼焦工段岗位操作规程与技术操作规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建衡焦化厂焦炉炼焦工段岗位操作规程与技术操作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01f2d2b9f3f90f76c61b0d

A焦: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

(2)K安={2N—(A机+ A焦)}/2N

K安:安定系数。用以鉴定一昼夜直行温度的安定性指

标。

N:一昼夜内在一座炉上的直行温度测量次数。 A机:机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温度标准偏差

超过±7℃。

A焦: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温度标准偏差

超过±7℃。

7、三班调火工除了测量与调节代表火道的温度外,还

要经常检查燃烧情况,尤其焦侧第二、三火道的温度,防止高温事故。

8、直行平均温度不得超过135℃,个别火道温度最高

的不得超过1350℃(上述温度为换向后5分钟实测温度)超过此限者,按高温事故处理。

9、停止加热或恢复加热时,应协助换向工进行工作,在停止加热焦炉保温期间,应检查看火孔,蓄热室测温孔、烟道连接管的测温孔等处是否盖严,堵严,以防空气漏入引起炉温迅速下降。

10、每次测温应准时,测温时不得在同一次测温时更换高温计,更换高温计时,必须进行校对。

11、高温计的使用与维护:

(1)高温计应定期进行校对,每次测温前须校对零点。 (2)使用和存放高温计时,勿使受潮,受震动。

(3)不得将高温计存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每次测温后应放在规定的木箱内。

(4)禁止用手和粗脏布抹擦镜面。

(5)不准随便折开高温计,不准用高温计去测灯泡和太阳的温度。

第二节长白班调火:

1、根据车间布置的结焦时间,负责制订基本加热制度,如机焦侧标准温度,煤气分管压力,烟囱吸力等温度压力制度。

2、每天上班时,应首先检查加热制度(如烟囱吸力,煤气压力,立火道燃烧情况等)煤气管道的水封,了解三班加热情况,焦炭成熟情况。

3、生产参数:

(1)测温火道的标准温度:(此温度为换向后5分钟实测温度),当周转时间为12小时,装炉煤分份为7~10%时,测温火道的标准温度为:机侧1280℃,焦侧1300℃。

测温火道在机侧为第3号,在焦侧为第2号。

个别火道最高不得超过1350℃,当个别火道超过1350℃时,应作高温事故处理。

(2)直行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上比允许差±7℃。

(3)横墙温度自机侧到焦侧应均匀上升,相邻立火道温度差不应大于±20℃以上。

(4)蓄热室温度不超过950℃。

(5)立火道空气过剩系数1.2左右,烟道连接管为1.3左右。

(6)回炉煤气总压为160—180MM水柱。

(7)煤气分管压力应根据周转时间,回炉煤气温度等因素决定,一般为12—16毫米水柱。

(8)总烟道吸力一般为14—17毫米水柱,(根据周转时间等因素决定)。

4、温度的测定:

(1)测立火道温度用光学高温计,测点为下降气流立火道底部砖面(位置在斜道口与烧嘴砖之间)测温应准时,直行温度在换向后5分钟测量,测温时间不超过4分钟。

全炉温度在换向后5分钟开始测量,测量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每星期测蓄热室温度一次,换向前5分钟开始测下降气流蓄热室,测点为中心隔墙,测量时应同时观查蓄热室中有无下火现象。

(3)小烟道温度测量用500℃的水银柱温度计,下降气流开始时,即插入烟道连接管的测温孔中,待15分钟后读数

小烟道温度不应超过500℃。

(4)焦饼中心温度和炉顶空间温度的测量,一般情况每季测量一次,或在结焦时间变更,煤的水份变化,及需要校正标准温度时测量焦饼中心温度。

测量工具:2''钢管四根,长为1850,2900毫米各二根,长为一米的热电偶一根(测量范围0~1000℃)与热电偶相配的毫伏计一个,测煤线,焦线的量杆一根,长为1.6米左右,及插钢管的铁盖四个,少量石棉绳。

测量步骤:

(1)在炭化室装煤、平煤后,测量煤线高度。

(2)机焦两侧盖上代孔的装煤孔盖,分别插入长短钢管各一根,钢管要垂直在焦饼中心上。热电偶插入机侧装煤孔内。

(3)在结焦时间2/3时,测量炉顶空间温度,测量时应加冷端温度,有补偿导线时,冷端温度为毫伏计上的接点温度:测完后可拔出再测其他号。

(4)一般在出焦前1.5小时开始测钢管下端温度,以后每隔半小时测一次,共测三次。

(5)在出焦前半小时拔出钢管,并测量焦线。

(6)推焦后,立即从机焦侧装煤孔测量两侧炭化室墙的上下两点温度。

(7)推焦时应观察焦饼成熟情况。

(8)应作好详细记录,如:结焦时间,煤的水分,加热制度,计算焦饼平均温度,焦饼的收缩度。

5、压力测定:

焦炉上压力测量,一般应用倾斜型微压计,(TH—130式Y61型)测量时焦炉的加热制度要稳定,插管严密,插管的插入深度要一致。

(1)炭化室底部的压力测定:

①炭化室底部的压力在结焦末期应保持在+0.5毫米水柱左右。(用调节集气管压力来保持此值)。

②测量地点在交通管正下方的炭化室。

③测量用1/2的钢管,长为1200毫米,在装煤前平斜的从炉门底部的测压孔插入炭化室,端部应靠紧炭化室墙,并用石棉绳塞端头,在测量前捅开。

④一般在推焦前一小时及半小时各测一次,读数时应保

持集气管压力稳定。每次测压变动集气管压力三次,(其中一次使炭化室底部为负压)同时测出集气管与炭化室底部的压力。

⑤推焦前拔出测压管,堵严炉门上的测压孔。 ⑥炭化室底部压力每年应测量一次至二次。 (2)蓄热室顶部吸力测定:

蓄热室顶部吸力直接影响燃烧室的空气供应量,故测量与调节该吸力就能保持加热系统合理的空气过剥系数。

①蓄热室顶部吸力测量时,必须使加热制度稳定,尤其是烟囱吸力要稳定。

②从蓄热室顶部的测温孔,插入钢管其深度不小于300毫米,换向后3分钟进行测量。应测量相对吸力。每月测定一次。

③同侧蓄热室顶部的吸力分布,应是靠近烟囱端的大于远烟囱端的,其差值在—0.3毫米水柱左右。

④蓄热室顶部吸力上升气流保持在2.5毫米水柱左右,下降气流保持在4.0~4.5毫米水柱左右。

⑤为了保持进入同侧蓄热室的空气量相同,应调节各个燃烧室的上升气流蓄热室和下降气流蓄热室间的压力差一致,各燃烧室的压力差,相互之间最大差值应不大于0.3毫米水柱。

⑥若热室顶部的吸力,用废气连接管插板的开度来调节。 (3)看火孔压力的测定:

①看火孔压力值应保持在0~±0.3毫米水柱之间。 ②测定看火孔压力时,应保持烟囱吸力的稳定,在换向后3分钟开始测量。要测量相对压力。

③一般情况下,测机焦侧代表火道,抽测横排,每半年测定一次。

6、温压的调节:

(1)调节焦炉的温度与吸压力必须根据两分式焦炉特点进行。

①烟道连接管插板的开度自近烟囱端至远烟囱端均匀的增大,当周转时间为14小时的烟道连接管插板开度的排列如下:

(近烟囱端) (远烟囱端) 烟道连接管号:1 6 6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