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f50b8f4693daef5ef73dd9

②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于活动

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主要进行切向分裂,向外分裂的细胞多,成熟后细胞壁均栓质化增厚,称木栓层。 向内分裂1-2次,形成1-2层薄壁细胞,称栓内层。

木栓形成层和它分裂所形成的木栓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根的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最早形成的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细胞,活动停止后,新的木栓形成层在周皮以内起源,常由次生韧皮部形成木栓形成层。

初生分生组织 初生结构 次生结构 顶端分生组织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原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髓(如果存在) 双子叶植物根中组织分化的过程

7、根瘤与菌根

根瘤:根瘤是植物地下部分的瘤状突起,是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到根内而产生的共生体。在

豆科植物中发现较多。

菌根:菌根是植物根和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

8

根冠 原表皮 表皮 皮层 基本分生组织 内皮层 中柱鞘 部分细胞 初生韧皮部 薄壁组织 维管形成层 次生韧皮部 维管射线 次生木质部 侧根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木栓层 8、根的变态

很多植物的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及功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已成为这种植物的鉴别特点,这就是根的变态。

根的变态有:贮藏根(肉质根、块根)和气生根(支柱根攀援根、呼吸根、寄生根) ① 贮藏根

贮藏根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常肉质化,根据来源不同而被分为肉质直根和块根两大类。

肉质根: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

块 根:主要由侧根和不定根发育形成,一株植物上可以形成许多块根。

块根的形状不规则,其膨大的原因多为异常生长所致。如甘薯的块根。

② 气生根:生活在地面以上的根

可分为:支柱根、攀援根、呼吸根、寄生根

支柱根:支柱根主要具有支持的功能,在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发生,可以伸入土壤起支持作用。 常见的有:玉米

攀援根:有些植物的茎细长柔软而不能直立,如常春藤、凌霄花和络石等,其上生无数很短

的不定根,能分泌黏液,以此固着于他物质上生长,这些不定根称为攀援根。

呼吸跟:一些生长在沼泽或热带海滩的植物,如水松和红树等,由于生活在泥水中,呼吸十

分困难,因而有部分根垂直向上生长,进入空气中进行呼吸,称为呼吸根。呼吸根中常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寄生根:寄生根亦称吸器,是寄生植物茎上发育的不定根,可以伸入寄主体内,与寄主的维

管组织相连通,吸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供本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菟丝子的寄生根。

9、根的功能 ① 吸收作用

是根的主要功能,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植物体内所需要的物质,除一部分由叶和幼 嫩的茎从空气中吸收外,大部分都是由根从土壤中取得。 ② 固着和支持作用

高大植物庞大的地上部分能巍然屹立,是因其具有反复分枝、深入土壤的庞大根系以及根内 发达的机械组织、维管组织的共同作用。

9

③ 输导作用

由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枝和叶,而叶所制造的有机养料,经过 茎输送到根,再经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的需要。 ④ 合成作用

根中能合成构成蛋白质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还能合成生长激素和植物碱,这些生长激素和 植物碱对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有着较大的影响。 ⑤ 贮藏和繁殖作用

根内的薄壁组织较发达,能贮藏有机物质。不少植物的根能产生不定芽进行营养繁殖,如根 扦插和造林中的林地更新。 ⑥ 分泌作用

根能分泌近百种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核苷酸和酶等。这些分泌物种 有的可在生长过程中减少根与土壤的摩擦力,形成促进吸收的表面;有的对他种植物生长产 生刺激物或毒素;根的分泌物还能促进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生长,在根表面及其周围造成一 个特殊的微生物区域这些微生物能对植物体的代谢活动、吸收作用、抗病性等有促进作用。

10

三、茎

1、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 ①茎的外形

茎(stem)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其上着生叶、花和果实。

植物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及其上的叶和芽,被称为茎叶、苗或枝条(shoot)。 种子植物的茎多为圆柱形,但也有三角形和四棱形的茎。 茎内含木质成分少的称草本植物(herbaceous plant)。

木质化程度高的植物的茎往往长得十分高大,称木本植物(woody plant)。 茎上着生叶和芽的位置叫节(node),两节之间的部分为节间(internode)。 节间短的植物称为莲座状植物,如蒲公英的节间极度缩短。 茎上的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叫叶痕(leaf scar)。

在叶痕内可以看到叶柄和茎内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维管束痕,简称束痕(bundle scar)。

小枝脱落在茎上留下的痕迹叫枝痕。

芽鳞痕(bud scale scar)是芽鳞展开时,其外的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可以根据茎表面的芽鳞痕来判断枝条的年龄。

皮孔是植物茎表面形状各异的裂缝,是植物气体交换的通道。 ② 芽的类型及构造

芽是幼态的茎叶或花,包括茎端分生组织及其外围附属物,将来可发于形成茎叶或花。 芽的类型:

a 按芽着生的位置分为顶芽(terminal bud)和腋芽(axillary bud)。 顶芽:生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

腋芽:着生在叶腋处的芽。腋芽因生在枝的侧面,也称侧芽(lateral bud)。

叶腋内有多个芽时,一般将中间先生的一个芽称为腋芽,其他的芽称为副芽(accessory bud)。 侧芽被庞大的叶柄基部所覆盖叫柄下芽(subpetiolar bud),这种芽直到叶脱落后才显露出来。 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没有固定着生部位的芽。营养生殖时常用不定芽。 定芽(normal bud):生长在枝顶或叶腋处的芽。顶芽和腋芽为定芽。 b 按芽鳞有无分为裸芽(naked bud)和鳞芽(scaly bud)

鳞芽:在芽的外面有鳞片或芽鳞包被。大多数生长在温带的木本植物的芽为鳞芽。 裸芽:无芽鳞包被的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