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三55)山西省原平市实验中学(以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名校课模讲座三之5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9三55)山西省原平市实验中学(以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名校课模讲座三之5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9b8f5e5a8102d277a22f6f

心理学研究告诉人们,目标和任务的制定能有效地调动人们的有意注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而目标是一节课完成之后达到的结果,任务则是把目标分解之后的一个个具体事件,对学生来说,完成了每一个任务,学习目标就自然达到了。所以任务是目标的具体化。

洋思中学的经验是先出示目标,让学生自学;杜朗口中学的经验是让学生在预习课上先完成预习任务;学案教学法是先让学生用学案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对自己教学模式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核心其实都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达到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法强调教学是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艺术,既符合建构主义,也符合学生中心主义,还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课堂教学的本质;有利于师生作用的转变,有利于从管理的角度理解教师的行为,理解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成功完成任务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注重知识的真实性,因而使课堂提高了生命力;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有极大帮助;在我们的任务中有些任务需要去收集、调查、实验、分析、比较和总结。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沟通、分享和合作。大部分任务的完成都有赖于团队的力量,因而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必然存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存在着分享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对于团队的领导者,即组长该项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任务型教学还可以兼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公民教育等学习活动,有利于课内向课外延伸。

(三)改变结构 1.结构形式

把讲台“刨掉”,让老师走下讲台,教室没有了前后之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是平等的;在每个教室增加了两块黑板,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以小组为核心。把教室里学生座位由秧田式改为小组式,六人或八人为一小组,成员相对而坐,每一小组学生按成绩和兴趣、个性等分三个层次,成员合理分工。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管理小组。突出对小组团体进行捆绑式激励评价,提高其合作学习的质量和管理的质量。

2.流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

根据这一原理,结合这次教学改革的任务与我校实际,我们提出“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环节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目标与认务不同,目标是最终要达到的结果,而任务是把目标分解了的具体事件。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才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才能有较高的思维水平。把任务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老师心中要装着目标,但要把它转化为任务,布置给学生。提供学案也好,书写目标也好,口头布置也好,都不是本质,本质是让学生明确任务。

为了保证学生能积极地投入、接受任务,教师还要努力创设情境。“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好的情境不只具有学科价值(比如建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出问题等),而且具有情感价值。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

9

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从心理意义上讲,它要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环节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带着任务先自学,在必要时利用小组展开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段相对独立的时间,不要人为地要求学生讨论,防止学生由过去依赖老师变成依赖同学。思考的深度决定落实的程度。此时,教师要做两件事,一是观察学生是否都投入到学习中去,防止不自觉的学生开小差;二是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了解并指导学生及小组的学习状态。

环节3:展示反馈、评价提升

展示的目的之一是反馈,另一目的是与评价相结合发挥其促进功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评价是在展示基础上的评价,评价必须是积极的,坚决反对消极的评价。提升包含了总结的意思,还可以为下一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以上三个环节,可以在课上完成循环,也可以在课前和课后才完成循环。例如,可以把前两个环节放在课前完成,一上课就开始展示。

3.制度

(1)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分层指导、及时反馈、当堂达标。

A.先学后教.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要领是,老师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先让学生学。在学生学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教的意思就是启发、点拨、引导的意思。

B.分层指导.分层指导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关键是学习小组建构,把小组建设成一个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管理小组,利用小组实施分层指导。

C.及时反馈.主要采用展示的办法达到反馈的目的,让小组中较差的学生去展示,中等的学生点评,优秀的学生概括、提升。

D.当堂达标.教师心中要始终装着目标,运用各种方法,当堂达到目标。 (2)配套制度. 首先是激励制度,是用对个体和小组来说通过不断的成功树立不断的自信,我们鼓励各班级建立自己特色的评价激励制度,特别是强化学习小组的建设;在校园和教室中张贴由学生自己提出的“语录”,创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开始把是否积极地参与、大胆表达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其次是评课制度——三看三不看:看生不看师,看导不看演,看实不看虚。

A.看生不看师。看学生是否乐学、善学、紧张地学习,通过看学生的学反映老师的教 B.看导不看演。学生学得好要靠教师引导得好,要分析教师引导得如何。 C.看实不看虚。看教学效果(不只是知识)是否好,效果是衡量课上得好不好的标准,效果好就是好课。

最终实现:黑板是学生的,讲台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教师: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以创设情境、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评价提升为基本环节,在循环中螺旋上升,所以这种教学方法也叫做主体性三环节螺旋教学法。

版块三:原平市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与成功经验(3篇)

10

本版块选编了3篇文章:(一)在创新中发展--记原平市实验中学;(二)原平市实验中学---用“改课”推进“课改”;(三)原平市实验中学近三年中考喜报.

版块3--1:在创新中发展--记原平市实验中学 作者:山西省(沂州市)原平市教育局 宋卫国

来源:忻州教育—山西新闻网忻州频道 日期:2009年5月21日

(注:宋建龙原任原平市实验中学校长,现任原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原平市实验中学现任校长宋建喜)

原平市实验中学位于原平市前进西街,是原平市最大的一所优质初中。近年来,该校在开拓型校长宋建龙的带领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该校先后荣获山西省优秀示范初中、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中学JIP全国实验先进单位、山西省创新教育研究学校、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宋建龙个人也荣获“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和“忻州市优秀青年管理者”称号。

一、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以宋建龙校长为首的校领导一班人向全校师生提出了“区域领先,全省一流”的办学目标,实施了从理念体制到手段的全方位创新。

一是理念创新。校长宋建龙认为,创新与服务,重要的是校长。校长要争取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并通过观念、体制、方法、手段等创新,达到既定的办学目标;校长要全面把握职业角色的科学内涵,以角色学习和实践来促进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发展。在管理中应做到“四少四多”,即少一些掷地有声,多一些春风化雨;少一些生硬僵冷,多一些热情关注;少一些面面俱到,多一些个性张扬;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理解宽容。竭尽全力为师生创造乐教乐学的空间、创新的空间。

创新与服务的关键在教师。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引发共鸣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责任意识、创新行为。作为实验中学的教师,要把“探究先进理念、创新教学实践、服务家长学生 ”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无论在教室还是在宿舍,都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如亲人般的关爱。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平等的“首席”,教师应该更多地通过学生对其工作的认识和他的人格魅力来获得尊重。尊重,能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只有零距离的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进教学互动,实现有效教育。

二是体制创新。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了年级负责制。设立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部,年级部由年级负责人、年级部主任、专兼职干事组成,直接对各分管校长负责,接受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考核。其次是年级部围绕职责、全力运转,负责本部班主任培养、选拔、选职、解聘、考核与奖惩;负责本部教师等遇――评模、评优、奖金、津贴的分配和落实等。依据学校要求,结合本部特点,最大限度发挥模范、优秀的激励作用和经济等遇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围绕体制创新,学校配套出台了《政教工作质量目标考核标准》、《教学工作质量目标考核标准》、《教研工作质量目标考核标准》等具体细则,由政教、教务、教研三大块按照质量目标,代表学校对年级部实行考核,从而使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三是手段创新。围绕体制创新主旨,用理念创新武装了头脑的全校教师,从教育手段、教学手段上大胆创新,全校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喜人局面。

学校的产品就是服务。为创设自上而下服务的最佳环境,该校通过对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掌握教师服务学生的评价。问卷对班主任的不满意率连续两次超过10%,调整班主任岗位;带课教师所带科目成绩低于年级均分5分以上;则让其试岗、等岗。以上举措强化了教师服务意识,班主任由过去召开家长会变成每周下去走访两名学生家长,取得明显成效。全方位的创新管理和系列服务,调动了广大师生发挥最大潜能的积极性,大家人人力争“成人、成事、成功、成才”,学校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

11

二、实施精致化管理

从2005年开始,该校在创新与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实施精致化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的战略。 实施精致化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就是根据校本管理理念,追求学校发展的最理想的目标。把学校办成极品化学校,就是追求学校发展的最优性状态。让学生得到合理、科学的教育和管理,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好发展,也就是追求学校管理的高水平高质量,促进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强化这一举措,该校以制度的方式体现学校铁的决心,“在教学评价上实施改革,初一年级只评价后三分之一学生;初二年级只评价初一升初二时的后二分之一学生;初三年级对中等生能力的提高进行评价。”以上对三个年级的评价直接和教师的德、能、勤、绩挂钩,在评模、评优、晋级等方面体现,从而真正使“培中扩优”工程落到实处。

宋建龙校长说:“精致化管理带来的必然是让‘政府省心、家长放心、学生称心’,让师生人人‘成人、成事、成功、成才’,做为精致化管理核心的‘培中扩优’工程,可使8%――9%的中等生进入优等生行列,它带来的必将是高升学率。这一做法,归根到底,是创新理念的延伸和发展。”

三、开展“公民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实验中学从2006年11月开始启动了“公民教育”这一省级实验项目,在省教科院以及忻州市“公民教育” 项目领导组的热情关注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对此项实验活动高度重视,并将公民教育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序列,把这一项目纳入学校校本研训常规管理之中,确定了首批10个实验班开展实验。此项活动开展一年多来,使该校学生的公民意识大大增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公民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意义深远的教育实验项目,为了将这一实验活动在该校搞出成效,取得最后的成功,该校首先成立了实验项目领导组织结构,由校长宋建龙亲自挂帅,制定了项目实施总计划,第一个阶段从2006年11月――2008年上半年,初一、初二各选择10个班开始试点;第二个阶段从2008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全校三分之一的班级开展实验;第三个阶段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全校所有班级普遍开展此实验。并确定了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首次参加实验的10个班确定了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召开模拟听证会。学校还建立了“公民教育”网站。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的目光逐渐由书本转向了社会,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关心身边的人,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的交流,也学会了有目的性的查找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的实施,改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增强了师生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趋向。

2008年5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一行来我市调研,视察了该校开展“公民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情况,听取了校长宋建龙的情况汇报,参观了该校学生在公民教育实验中的成果展示,对实验中学开展“公民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特别强调,实验中学在开展这项活动中,工作到位,使学生的才华充分得到展示,希望把这项实验活动继续开展下去,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进一步增强广大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2007年以来,原平市实验中学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在分批组织全校骨干教师外出“取经”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出了“教室是开放的课堂”的口号,在全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课堂教学彻底开放。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没有了固定的讲台,学生的座位也没有前后之分了。他们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原则,解放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