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1d8827804d2b160b4ec0a8

——EAN系统的图书代码 前缀 978 组号 X10 出版社号+书序号 X9X8X7X6 X5X4X3X2 校验码 X1 (——前缀977供期刊标识专用)

组号:国际ISBN中心分配的国家、地区的代号。中国的组号是7;出版社号:国家ISBN中心分配,由2~6位数字组成;书序号:出版社自行分配,每个出版社的书序号位数是固定的,书序号=9-(组号位数+出版社号位数)

ISBN的出版社前缀与全国统一书号的出版社号 ISBN 7-01 7-02 7-03 7-04 —— UPC-A码 国别号 X12 制造商代码 X11X10X9X8X7 产品代码 X6 X5X4X3X2 校验码 X1 出版者名称、地址 人民出版社(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 科学出版社(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统一书号 001 019 031 010 UPC-A码表示12位数据,其字符集与EAN13码一致,左侧6个条码由A子集组成,右侧数据字符和校验符由C子集组成,无奇偶性。

十六、EAN—UCC编码

(主要包括EAN-13、EAN-8、UPC-A、UPC-E、ITF-14、EAN/UCC-128)

——ITF-14码:连续型、定长、具有自校验功能且条空都表示信息的双向条形码,条形码编码结构与交叉25码相同。适用范围:只用于标识非零售的商品 优点:对印刷精度要求不高,比较适合直接印刷于表面不够光滑的包装材料上,如瓦楞纸或纤维板 ——ITF-14的编码结构:书上P51 指示符 X14 内含贸易项目的EAN·UCC标识代码 X13X12X11X10X9X8X7X6X5X4X3X2 校验码 X1 指示符区间为1~9,其中1~8表示定量贸易项目,9表示变量贸易项目。

—— EAN/UCC -128条码:一种连续型、非定长、有含义的高密度、高可靠性且有两种独 立的校验方式的代码 ——符号结构:书上P52 Function1 起始字符 ST 字符AI—课本P53 表2-17 数据区 DATA 符号校验码 C 终止符 SP 十七、RFID概念、基本组成及识别步骤

——基本概念:RFID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并交换数据的目的

——基本组成:标签 阅读器 天线 ——识别步骤:

十八、物联网三部分内容及其体系架构

三部分:感知(全面感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等

传输(可靠传输)——通过2G,3G,4G网络将感知的信息进行传送

智能(智能处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广泛智能应用的解决方案,真 正达到感知中国的最终目标、 ——物联网体系架构:

十九、GIS定义、基本组成部分P76

——定义: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GIS的开发工具、硬件/网格平台的选择标 准、地理数据库系统、GIS的人员配置 ——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

①分离关系:两个实体彼此不邻接; ②相邻关系:两个实体彼此相邻接; ③重叠关系:两个实体共同占据某个共同的空间; ④相交关系:两个实体部分的占据某个共同的空间; ⑤包含关系:一个实体在另一个实体所占据的空间之内。

二十、GPS定义及三大组成部分及其定义

——定义:是利用卫星星座(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 态定位的系统。

——三大组成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了解ppt第三章 P24 定位至少要4颗卫星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二十一、移动通信定位系统及其发展(简述)见PPT第三章P40-44

二十二、手机定位类型(实际应用中混合定位)了解其实例

起源蜂窝定位COO:小区ID;

到达时间定位TOA:定位法精度较高,但对时间同步有较高要求 到达角度定位AOA:定位法精度不高,接受设备较复杂

到达时间差定位TDOA:能消除对时间基准的依赖性、降低成本并保证一定的定位精度

二十三、开发方法五个阶段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 (具体见课本P100)

——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了解其基本概念:包括对象、类、 继承、消息、封装) 具体见PPT42-56 ——三个开发方法的比较:

(1)生命周期法:能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技术对系统进行划分。但在总体思路上比较保守,是以不变应万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原型法:原型法通过快速构造系统原型和对原型的不断修改、完善建立系统,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交流,从动态的角度看待系统变化,采用以变应变的思路。

(3)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法是一种围绕对象来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然后用面向对象的工具建立系统的方法。

——开发方式: 1.自行开发 2.IT外包与委托开发 3.联合开发 4.软件采购

详见ppt第四章P65-73

二十四、规划阶段

——概念:LMIS(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是以企业物流活动的目标、战略、处理过程以 及信息为基础,识别与选择物流业务以及确定实施时间进度的过程 ——诺兰六阶段论:

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

二十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概念及比较(PPT第五章P18—45)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着眼点:战略分析

——概念:指的是规划期内影响企业战略成功实现的关键性任务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着眼点:战略分析

——概念:是将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 量(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的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 企业系统计划法(BSP) :着眼点:企业过程分析

——概念:是把企业物流业务目标转化为LMIS战略规划的过程,用于内部信息系统规划和 设计的一种结构化方法

——三种方法的比较:

CSF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重点突出,由于决策者熟知这种方法,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决策者们乐于去努力实现。也就是说CSF法与传统方法衔接得比较好,但是SST法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结构,然后转化为MIS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全面,但重点不如前者突出。 BSP法虽然也强调目标,但没有明显的目标过程,BSP法对计划与控制活动没有给出有效的识别过程,对综合性的公共组织资源难以识别,而且收集分析资料花费太多的时间,大的U/C矩阵结构分析有一定困难。

二十六、U-C矩阵步骤、画U-C矩阵

建立U-C矩阵 → 调整U-C矩阵(行)→ 调整U-C矩阵(列)→ 子系统(逻辑功能)划分(——详见PPT案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及ppt第五章P43)

将企业过程按功能分组排列;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矩阵中的C最靠近对角线;U、C集中的区域用粗线框起来,形成子系统;在粗线框外U表示系统之间数据联系;子系统命名

二十七、生命周期阶段 (ppt第五章P37)

——任何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即要求、获得、服务、退出,在每个阶段都需

要企业过程对其进行管理。

二十八、系统分析阶段

重点画图:TFD(业务流程图):详见PPt第六章P17-21 书上P143 DFD(数据流程图):详见PPT第六章P33-49 书上P145-149

二十九、数据字典的内容及定义

——定义: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 体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工具,也是巨贾分析和管理工具。

——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的定义和描述、数据存储

三十、决策树、判断表——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 ppt第六章P66-75

三十一、模块间的内聚、耦合(PPt第七章 P34-52)

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即一个模块内部的各个 部分其处理动作的组合强度 *顺序内聚

三十二、模块评价原则

——软件结构的形态可以用四个参数表示,即 深度:软件结构中控制的层数

宽度:软件结构中同一层次上模块总数的最大值 扇入:一个模块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扇出:一个模块直接控制(调用)的模块数目(平均扇出:3-4,上限为5-7)

——很好的软件结构:顶层扇出比较高;中层扇出较少;底层高扇入(底扇入到公共的实用

模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