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解答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解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dfc8175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f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解答题

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如图,某无人机于空中A处探测到目标B、D的俯角分别是30?、60?,此时无人机的飞

行高度AC为60m,随后无人机从A处继续水平飞行303m到达A'处.

(1)求之间的距离

(2)求从无人机A'上看目标的俯角的正切值. 【答案】(1)120米;(2)【解析】 【分析】

(1)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2)过A'作A'E?BC交BC的延长线于E,连接A'D,于是得到A'E?AC?60,

23. 5CE?AA'?303,在Rt△ABC中,求得DC=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由题意得:∠ABD=30°,∠ADC=60°, 在Rt△ABC中,AC=60m,

3AC=203,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3AC?AB==1=120(m)

sin30?602(2)过A'作A'E?BC交BC的延长线于E,连接A'D, 则A'E?AC?60, CE?AA'?30在Rt△ABC中, AC=60m,∠ADC=60°,

3,

?DC=3AC=203 3?DE=503

?tan∠AA'D= tan∠A'DC=

60A'E23 ==DE503523. 5答:从无人机A'上看目标D的俯角的正切值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添加辅助线建立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在矩形ABCD中,AD>AB,点P是CD边上的任意一点(不含C,D两端点),过点P作PF∥BC,交对角线BD于点F.

(1)如图1,将△PDF沿对角线BD翻折得到△QDF,QF交AD于点E.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2,将△PDF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P'DF',连接P'C,F'B.设旋转角为α(0°<α<180°).

①若0°<α<∠BDC,即DF'在∠BDC的内部时,求证:△DP'C∽△DF'B. ②如图3,若点P是CD的中点,△DF'B能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此时tan∠DBF'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解析】

【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知∠DFQ=∠ADF,所以△DEF是等腰三角形;

(2)①由于PF∥BC,所以△DPF∽△DCB,从而易证△DP′F′∽△DCB;

②由于△DF'B是直角三角形,但不知道哪个的角是直角,故需要对该三角形的内角进行分类讨论.

【详解】(1)由翻折可知:∠DFP=∠DFQ, ∵PF∥BC, ∴∠DFP=∠ADF, ∴∠DFQ=∠ADF, ∴△DEF是等腰三角形;

(2)①若0°<α<∠BDC,即DF'在∠BDC的内部时,

13 . 或

23∵∠P′DF′=∠PDF,

∴∠P′DF′﹣∠F′DC=∠PDF﹣∠F′DC, ∴∠P′DC=∠F′DB,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P′F′≌△DPF, ∵PF∥BC, ∴△DPF∽△DCB, ∴△DP′F′∽△DCB ∴

DCDP'? , DBDF'∴△DP'C∽△DF'B;

②当∠F′DB=90°时,如图所示, ∵DF′=DF=∴

1BD, 2DF'1?, BD2DF'1?; BD2∴tan∠DBF′=

当∠DBF′=90°,此时DF′是斜边,即DF′>DB,不符合题意; 当∠DF′B=90°时,如图所示,

1BD, 2∴∠DBF′=30°,

∵DF′=DF=∴tan∠DBF′=3. 3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旋转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

理、运用分类思想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3.在Rt△ACB和△AEF中,∠ACB=∠AEF=90°,若点P是BF的中点,连接PC,PE. 特殊发现:

如图1,若点E、F分别落在边AB,AC上,则结论:PC=PE成立(不要求证明). 问题探究:

把图1中的△AEF绕点A顺时针旋转.

(1)如图2,若点E落在边CA的延长线上,则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若点F落在边AB上,则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记

AC=k,当k为何值时,△CPE总是等边三角形?(请直接写出后的值,不必说) BC

【答案】?1? PC?PE成立 ?2? ,PC?PE成立 ?3?当k为角形 【解析】 【分析】

3时,VCPE总是等边三3(1)过点P作PM⊥CE于点M,由EF⊥AE,BC⊥AC,得到EF∥MP∥CB,从而有

EMFP?,再根据点P是BF的中点,可得EM=MC,据此得到PC=PE. MCPB(2)过点F作FD⊥AC于点D,过点P作PM⊥AC于点M,连接PD,先证△DAF≌△EAF,即可得出AD=AE;再证△DAP≌△EAP,即可得出PD=PE;最后根据FD⊥AC,BC⊥AC,PM⊥AC,可得FD∥BC∥PM,再根据点P是BF的中点,推得PC=PD,再根据PD=PE,即可得到结论.

(3)因为△CPE总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EP=60°,∠CAB=60°;由∠ACB=90°,求出∠CBA=30°;最后根据多少即可. 【详解】

解:(1)PC=PE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2,过点P作PM⊥CE于点M,∵EF⊥AE,BC⊥AC,∴EF∥MP∥CB,

ACAC?k,=tan30°,求出当△CPE总是等边三角形时,k的值是B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