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落墅镇中心小学导学案编制实施意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桑落墅镇中心小学导学案编制实施意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bf861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6

桑落墅镇中心小学导学案编制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推进“自学、交流、拓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我校决定改革传统备课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师备课成果表现方式,实行教案与学案的高度融合,即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师生共用导学案,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成立了教学研究处,下设三个项目办,各项目办主任安排如下: 教学研究处:班 涛

语文项目办:梁希英 数学项目办:寇晓慧 综合项目办:刘同霞 一、 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导学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 导学案的作用

1.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2.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3.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4.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5.学生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6.学生复习巩固的学习材料。 三、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1

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编制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感情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

5.学法指导在其中。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等等。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三)编写导学案的环节

2

导学案要结合教材、学情进行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科特点,结构明晰,有创新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导学案的基本板块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课堂研讨、拓展延伸、学习小结、检测巩固、学后反思等环节。可根据内容适当增减。

1.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根据新课标、学情、文本具体内容和要求处理教材,设置学习目标,数量不能太多;教师可标示出学习重点,预设难点;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内容明确具体,且可操作、能达成。

2.重点难点:对于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往往跟教师的指导、导学案的编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使用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自信大胆展示、学会倾听习惯等。

4.温故藴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的新的领悟,能更好的学习新知识。该环节的作用是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5.借故生新:借故生新是导学案的主体,主要用于课堂学习时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探究,从而锻炼思维、形成能力。课堂研讨的问题应怎样设计?①问题要符合相应知识的特点,突出本课的学习目标;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也不能太难或太简单,应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获得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③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有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6.培故养新:题目的编写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

(1)题型多样,题量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重难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7.探究延伸:内容设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锻炼其想像、辩论、研究、比较、搜集处理信息等能力,应是对课内学习内容的延伸与深化。

8.学习小结:在进行课堂展示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自查自纠,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9.拓展培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设计家庭作业时要拓展培新,符合以下要求:

(1)作业要有科学性

3

作业的科学性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盲目的追求数量,特别像一些练习计算,让学生做几十道。这样的效果不仅不大,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养成不良的作业习惯。作业布置应从学生身心的健康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为目的,正确调整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的关系,使学生听说读写看做的能力均衡发展。

(2)作业的形式要丰富多样

每个班里的学生水平都会参差不齐,针对同样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下,有些同学又吃不饱的现象。所以针对这个情况,要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分层,根据他们的能力,布置不同量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得。同样,对于作业的形式,我们也可以稍加改变,使之更加丰富。比如我们可以增加朗读,背诵,听力,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作业反馈要及时有效

作业反馈分为教师对作业的反馈和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教师对作业的反馈主要是及时批改,及时讲评。批改的方式同样可以多样化,包括面批,同学互批,小组互批;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写一些激励性、鼓励性的评语。

10.学后小结: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思想方法与技能的认识。不仅要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而且应对思路方法(包括学习方法)进行概括提升、对感情进行体悟升华。

四、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 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导学案对学生的使用要求

通常,对一个课时或者一个课题的导学案,学生使用要经历课前、课中、课 后三个阶段。 1.课前使用——自学(独学)为主。 导学案通常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对照导学案结合课本进行课前自学(“独学”)。自学前,首先要对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课堂研讨”等导学案上各模块整体设计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力求独学过程有法可依,有标可循,少走弯路,提高效益,然后再 对照课本开始独学。 独学要求所有学生要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一般属于自学内容),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大致占到整个导学案的50%题量,学生凭借自学读书就可以完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自学时还要求学生能主动提出或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问题。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反馈达标。 对学、群学。学生通过课前“独学”,解决了50%或者更多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入对学、群学环节。“对学”是小组内两个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行为,是学生两两结合的学习;“群学”是三人以上或者小组群体性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