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19e545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f

风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确定风险源的风险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单位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职业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三条 本办法***标项目经理部所属各部室、作业队伍。

第二章 职 责

第四条 风险源的管理采取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风险源分为四级,项目部负责对本项目所有风险源进行管理,重点对三、四级风险源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风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由项目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负责,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辨识评价小组开展此项工作。

第六条 针对辨识出的重大风险源清单,项目部组织人员编制重大风险源管理方案。

第三章 风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第七条 风险源的辨识和评估,由项目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负责组织,成立风险源辨识评估小组开展此项工作。

第八条 项目部风险源辨识评估应在进场后立即进行,在正式开始工程实体施工前完成。每半年应对风险源重新辨识评估,并更新风险源辨识评估表(附表1);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风险源要进行动态增补。

第九条 公路桥梁和隧道风险辨识与评估按《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要求进行,高速公路高边坡风险辨识与评估按《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要求进行。

第十条 公路桥梁、隧道及高速公路高边坡以外的风险源辨识与评估采用本办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第十一条 风险源辨识步骤: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调查、施工队伍素质和管理制度的调查、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

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类型分析。

第十二条 风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

(一)询问、交谈法: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风险源资料;

(二)现场观察法: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风险源资料;

(三)查阅有关记录法:查阅有关的事故、职业病记录,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源;

(四)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分析工作任务或施工工序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风险源;

(五)事件树分析法:可针对各类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按事件树分析要求展开和绘图,获取风险源资料;

(六)安全检查表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风险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获取风险源资料。

风险源辨识时,辨识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辨识。 第十三条 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评估采用“专家讨论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法)相结合进行评估。

(一) 专家讨论法:是由评估小组成员对风险源风险的大小进行充分讨论,采取多数人的意见,直接判定风险等级。

(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根据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以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风险等级的方法。

第十四条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的评估步骤如下:

(一)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确定事故类型,找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由评估组成员按规定标准对 L、E、C 分别评分,取分值集的平均值作为 L、E、C 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其计算公式为:D=L×E×C

危险性主要因素取值表

L 序号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能,会1 被预料到 中 10 分值 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于危险或潜在危险环境10 分值 C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灾难性后果(10人以上死亡,50人以上重伤) 非常严重的后果(3100 分值 每天工作时间内2 相当可能 6 暴露 6 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严重后果(1人以40 3 常 可能,但不经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3 上3人以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15 完全意外,极4 小可能, 以上轻伤) 5 太可能 6 极不可能 0.2 非常罕见暴露 0.5 下轻伤) 第十五条 风险等级按照D值,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低度、中度、高度和极高四个等级。

(一)D值小于160的为低度风险,称为Ⅰ级风险;

(二)D值大于等于160小于320的为中度风险,称为Ⅱ级风险; (三)D值大于等于320小于500的为高度风险,称为Ⅲ级风险; (四)D值大于等于500的为极高风险,称为Ⅳ级风险。

第十六条 风险源辨识评估工作完成后,填写“风险源辨识评估表”(附表可以设想,不0.5 每年暴露几次 1 以上10以下轻伤) 轻微后果(3人以1 一般性后果(3人3 1 每月暴露一次 2 人以下重伤,10人7 较为严重后果(31),评估小组成员签字,经安全总监或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或技术负责人审核,由项目部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四章 风险源管控

第十七条 应将公路桥梁、隧道及高速公路高边坡按“指南”规定进行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其它按本办法评估的风险源的评估结果汇总,填写《风险源控制清单》(附表2~附表4)。附表3:《Ⅲ级(高度风险)以上风险源控制清单》应于风险辨识工作完成后15日内报送上级单位。

第十八条 风险接受准则与控制对策

(一)Ⅰ级风险(低度风险),可忽略,不需采取特别的风险防控措施。 (二)Ⅱ级风险(中度风险),可接受,需采取风险防控措施,严格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加强现场巡视。

(三)Ⅲ级风险(高度风险),不期望,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降低风险的成本不宜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四)Ⅳ级风险(极高风险),不可接受,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规避措施并加强监测,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第十九条 风险管控责任

(一)应对本项目全部风险进行管控,对Ⅱ级以上风险源要加强管控。Ⅲ级以上风险源需要制定书面控制措施,明确控制措施实施负责人,Ⅳ级风险源必须配备有效的监控、量测、报警等设备,并按控制措施的要求对风险源进行控制。

(二)项目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应明确制定控制措施的责任部门,制定的控制措施应由项目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批。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编制专项方案的,方案内应明确控制措施,由工程技术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涉及Ⅳ级风险源的危大工程专项方案必须上报公司、局审批。

(三)应当将风险基本情况、应急措施等信息通过安全技术交底、教育培训、安全手册、公告提醒、标识牌、讲解宣传等方式告知本项目从业人员和进入风险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指导、督促做好安全防范。

(四)项目领导在值班带班工作中应重点关注Ⅲ级以上风险源,及时掌握风险源的动态,确保对风险源进行管控所必须的资源满足要求,首件施工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