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药炮制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b17ce065ce05087732131a

第一章 绪论

1.中药饮片(MJ):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处方用药。 饮片《中国药典》 :经过炮制加工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和制剂。

中药炮制(MJ):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临床辨证论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将中药材制备成中药饮片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MJ):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饮片的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2.中药的三种商品形式: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GAP种植 经采收和产地加工 药材 经适当炮制 饮片 处方 汤剂(或经制剂过程 中成药) 3.中药炮制的发展历史(重点)

历史地历史年代 炮制著作 作者 位 南北朝刘宋时期 《雷公炮炙论》 雷斅 第一部 ①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②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③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①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①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②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特点 明代 《炮炙大法》 缪希雍 第二部 清代 《修事指南》 张仲岩 第三部

4.较成熟的中药炮制基础理论: A.炮制适度理论 B.药性相制理论 C.炮制解毒理论

D.辅料作用理论:酒制升提、姜炙发散、入盐走肾脏、醋炙入肝

E.生熟异用理论:生升熟降——莱菔子;生者走表,熟者入里——柴胡、黄芪;生清熟补——地黄 F.炭药止血理论

5.中药炮制的传统制药原则 ——之制则(MJ)

A.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被炮制药物的偏颇之性或改变其药性 B.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来增强被炮制药物的疗效

C.相畏为制:利用中药药性的相畏相杀理论,通过采用药性相互制约的药物或辅料进行炮制,降低被炮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D.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以减弱被炮制药物的峻烈之性,使之趋于平缓而减缓毒副作用的一种炮制法则

E.相喜为制:指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改善被炮制药物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喜好信任和接受度,便于患者服用

6.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之三类和五类分类法

《本草蒙筌》——陈嘉谟——将炮制技术按“火制、水制、水火共制”进行分类 《药典》三类分类法——按“净制、切制、炮制”三大类进行分类

五类分类法(重点)——修治、水治、火制、水火共治、其他制法——为陈嘉谟的三类分类法的进一步拓展

7.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ZW)(三级)

A.国家级中药炮制标准——《中国药典》——10年版首次明确炮制后的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处方配伍的基础药物,是中成药制剂的原料药物

B.省部级中药炮制标准——a.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 b.《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C.地方级法规——a.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b.中药材质量标准

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ZW) A.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a.中医临床处方是以炮制后的饮片配方——通过炮制以达到“制其太过,补其不足”调整药性,使中药符合辩证施治的需要

b.中药必须炮制才能达到临床用药要求——通过炮制对药物的功效予以取舍 c.随证炮制、依方炮制,适应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 d.依据自然环境与机体的变化关系进行炮制用药

B.炮制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

a.炮制保证临床用药的剂量准确 b.炮制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

c.利用辅料炮制,增强临床疗效 d.炮制后利于保存药效

e.炮制可视成分转化,产生新的作用

C.炮制是保证临床安全的重要措施 2.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四气:药物作用机体的不同反应治疗效果的概括,与疾病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五味: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与机体的趋势。 A.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有三种情况:

a.“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如栀子苦寒之性强,经辛温的姜汁制后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

b.“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苦寒的胆汁制黄连,加强苦寒之性。

c.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制成熟地由甘寒转为甘温,有滋阴补血功效。

B.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如黄柏原清下焦热、酒制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热。 C.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如醋制如肝经,蜜制如脾经,盐制入肾经。 D.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药经炮制均可降低毒性。【中药炮制减毒的方法有那些? a.净制去毒(去毒性部位) b.水制去毒(使毒性成分水解流失) c.加热去毒(毒性蛋白变性)d.辅料去毒(拮抗、吸附、稀释)】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炮制对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 1.中药炮制的目的/作用(必考)

A.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B.增强药物疗效

益智仁,生者入中焦,盐炙入下焦——肾 加热炮制解毒;水处理去毒;辅料去毒 C.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味

D.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归经 E.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 F.提高中药净度,确保用药质量和剂量 G.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H.产生新疗效,制备新饮片(血余炭——止血) 2.炮制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

A.生物碱类 a.为有效成分,性质稳定耐热者或与草酸盐、钙盐、鞣质等同时存在而结合成复盐(不溶于水)的,多用醋制,以提高其溶出率。b.为有效成分,但性质不稳定,宜直接切片使用。c.为有效成分,且易溶于水,应“少泡多润”d.为毒性成分,常加热以使其结构发生改变或含量减少或用相应的辅料炮制。d.同种植物,不同部位其生物碱含量不同,应分开入药。

B.苷类 a.为有效成分,应“杀酶保苷”b.为有效成分,但嫌其能力太过,应通过炮制以“制其太过”c.为无效成分,应尽量除去

C.挥发油类 a.净制,如花椒——果皮b.鲜制和低温干燥c.为有效成分,宜避免加热——人工干燥时温度不得高于50℃ d.嫌其能力太过,即燥性,应用麸炒或土炒

D.鞣质类 a.易溶于水,为有效成分时要“少泡多润”b.与铁反应能生成墨绿色的鞣酸铁盐沉淀,——加工全过程忌用铁器

E.有机酸类 a.低分子有机酸,易溶于水,为有用成分时,应“少泡多润”;为有毒成分时,应多泡b.与其他物质结合成盐,醋制提高其溶出度c.刺激性较大时,加热使其部分被破坏d.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加工过程中,应使用惰性材料

F.油脂类 常用“去油制霜”法,以降低或缓和期毒副作用 加热可破坏其毒性蛋白 G.树脂类 多为有机成分,可用酒制,醋制,以提高其溶解度

H.蛋白质,氨基酸类 a.具水溶性,为有效成分时不宜长时间浸泡b.为毒性蛋白时,经加热处理使毒性蛋白变性

I.糖类 易溶于水或热水

J.无机成分 矿物、化石、贝壳类药材多采用煅法、煅淬法、水飞法、提净法炮制

第四章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一、液体辅料(包括药汁)

1.酒(黄酒、白酒) 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

2.醋 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增加有效成分溶出

等。

3.蜂蜜 作用: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

温室(25℃)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不得检出淀粉和糊精;还原糖不得少于64.0%;含水量不得超过25.0%;蔗糖不得超过8.0%。

4.食盐水 作用:引药入肾,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等。药物经食盐

水制后,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