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完整打印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9fcfe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9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上人书》)。正因为王安石把“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三) 拓展活动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是糟粕。” 这首诗的大意是:读书不解其中味,囫囵吞枣,还不如将书搁置在高高的楼上呢。因为这样无疑与“蠹鱼”一般,整日只知道吃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

这是清代诗人袁牧《随园诗话》中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

第23课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

2. 能够熟练背诵《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和《书

13 院》两首诗。

3. 简单了解唐代诗人韩愈的生平。 4. 养成读书思考的好习惯。

5. 学习古人虚心读书、努力实践的精神。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课文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诗。原诗共有88句,课文节选了其中的4句。“患”这里是担心的意思;“足”就是满足,不思进取;“已”是“停滞不前”的意思;“既”的意思是已经。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读书只怕不够多,文章的含义只怕理解得不够透彻,还怕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对已经学到的东西,只怕不能实行。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读书的“四美”,即多读、深思、虚心、实行。

(二)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中围绕韩愈着重介绍了两个方面的知识: 1. 韩愈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学巨公”“百代文宗”的美称。(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14 2. 韩愈作品的特点:他善于使用和提炼前人的词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词语,如“落井下石”“杂乱无章”“动辄得咎”等。这几个成语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前两个让学生记住。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几个成语都是唐代大诗人、大文学家韩愈提炼创造出来的。

这部分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了解了韩愈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安排学生背诵宋代诗人刘过的《书院》这首诗。这首诗的意思是:致力于治学如同致力于开垦耕种,是勤劳是懒惰你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积累下大量的书本知识就好比农民春天播下大量种子,总有一天会等到丰收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读书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 力:即致力于某种事情,诗中的意思是致力于学习和耕种。 ? 惰:即懒惰。 ? 尔:你。

? 但:这里是只要的意思。

15 ? 稔:音ren,意思是庄稼收获。岁稔,就是年年收获。

第24课 读书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

2. 能熟练背诵《读书》《劝学》这两首诗。 3. 简单了解宋代大学问家陆九渊的生平。

4. 学习古人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

良好习惯。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课文分析

理解这首诗重要理解诗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和哲理。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的见解颇多,这四句诗就是陆九渊在和学生谈话时引用的,主要谈的是读书方法。

这首诗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也要从“涵泳工夫”入手,即先让孩子们自主阅读,用心体会诗的意味,把不懂得地方标出来,再由老师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比较容易了。如果实在不明白也不要紧,先背出来慢慢地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也就能理解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