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打印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9fcfe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9

讲书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两句名言都用十分贴切的比喻讲出了读书对人的生活及成长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先好好体会这些名言的意思,然后试着背一背,努力记住。有条件的班级鼓励学生自己再搜集几条关于读书的名言。

(三) 拓展活动

背一背四条关于惜时勤奋的名言。 第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句: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 第三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第四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四) 自我评价 小组合作,组内检查共同评定星级。

第21课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文意思。

2.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和《白鹿洞二首(其一)》这两首诗。

3. 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含义。 4. 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精神,从小发奋读书。

9 5. 懂得“读死书”的害处,从小养成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课文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

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 遗力:剩余的精力功夫。无遗力,是指把所有的功夫或精力都用在上面。

? 少壮:青少年时代。这一时期精力充沛,正是读书学习

10 的黄金时期。

? 功夫:这里指一个人的实际本领或能力。

? 躬行:亲自去实践、体验。这里是诗人对学习的一种科学态度,即对学到的东西必须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 (二) 日积月累

本课“日积月累”中引用了成语“两脚书橱”,其出处如下: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意思是:陆澄被当今的人们称为大学问家,可是他读《易经》读了三年了还不懂文章的意思,他想撰写一本《宋书》到最后也没成。王俭讥笑陆澄说:“陆澄,就是个书橱罢了。”这个典故后来演变为成语“两脚书橱”,用来讥讽那些光会读死书,不会应用、没有真实本领的人。

(三) 拓展活动

本课“拓展活动”中安排背诵《白鹿洞二首》(其一) 诗中的“引笑”、“周情孔思”比较难理解,背诵之前给学生作简单解释。

第22课 寄吴冲卿(节选)

11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诵《寄吴冲卿》和袁牧的读书诗。 3. 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4. 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殊”“曲”“抚事”等疑难词语的意思。

5. 学习古人“永不满足、锐意进取”的求知精神,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知学,好学,乐学”的人生态度。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课文分析

本诗节选自王安石《寄吴冲卿》的前两句,诗歌旨在通过纷繁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劝诫人们应该有永不满足,锐意进取的求知精神。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抚事”,临事,遇事。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已经饱读诗书了,但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此句作者似在写“书到用时方恨少”,告诫自己还应多读书,又似在劝慰自己的友人吴冲卿也应当如此。

(二) 日积月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