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017aeab90d6c85ec3ac6e9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一种出口专业化指标,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A.RCA B.EE C.TC D.SO 2. 迪尔多夫模型认为 的服务贸易不符合比较优势学说。

A.赫俄模型 B.与商品互补 C.要素移动 D.要素稀缺

3. 在衡量贸易政策保护程度的指标中,政府的各种政策转移给服务提供者的总价值与服务总价值之比的是 。 A.名义保护率 B.实际保护率 C.生产者补贴等值 D.消费者补贴等值 4. 只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无区位优势的服务企业宜采用 实现跨国经营。 A.特许经营 B.出口贸易 C.对外间接投资 D. 对外直接投资 5.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取值 ,表明该国服务出口具有显性优势。

A.[50,80] B.[80,100] C.[100,125] D.[125,250] 6. 发达国家希望在后续的服务贸易谈判中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承诺方式修改为 。 A.肯定式 B.否定式 C.准入式 D.限制式 7. 没有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仅有所有权优势的服务企业宜采用 实现跨国经营。 A.对外直接投资 B.特许经营 C.出口贸易 D.对外间接投资

8. 在迈克·波特指出的国际经济竞争力提高的阶段中,服务贸易将对除 外的其他阶段发展产生影响。 A.生产因素主导阶段 B.投资因素主导阶段 C.创新主导阶段 D.丰裕主导阶段 9. 竞争优势指数的取值范围为 。

A.[-1,0] B.[0,1] C.[-1,1] D.[-1,0)和(0,1]

二、【多项选择题】

1. 多边服务贸易法律框架中的定义应符合以下 标准 。

A.服务和支付的过境移动性 B.目的具体性 C.时间有限性 D.交易连续性 E.要素收益性 2. 服务产品价值量的构成包括 。

A.价格 B.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沉没成本 E.不变成本

3. 服务业跨国经营也适用邓宁的国际折中理论,包括 。

A.所有权优势理论 B.区位优势理论 C.新增长理论 D.内部化优势理论 E.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4. 影响服务贸易的宏观变量主要包括 。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服务业增加值及年增长率 D.商品出口额 E.商品进口额 5. 属于服务业跨国公司非股权合作。

A.许可协议 B.特许经营 C.境外收购 D.管理合同 E.海外办事处 6. GATS定义的服务贸易模式包括 。

第1页,共10页

A.跨境交付 B.境外消费 C.当地贸易 D.商业存在 E.自然人流动 7. 衡量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指标有 。

A.生产者补贴等值 B.消费者补贴等值 C.名义保护率 D.实际保护率 E.对外开放度

8. 在下列按照经济用途和性质划分的服务业中 是构成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A.无偿转移 B.消费者服务业 C.生产者服务业 D.分配服务业 E.政府服务业

三、【判断改错题】

1. 发达国家希望在后续服务贸易谈判中修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承诺方式,以肯定承诺替代否定 承诺。 以否定承诺替代肯定承诺 ( F )

2. 服务贸易比无形贸易的范围更为广泛。 无比服 ??更广泛 ( F ) 3. 竞争优势指数又称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其值等于1表明一国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 T )

4. 弗·布格斯模型认为如果服务要素的流入对产品部门的特定要素具有互补作用,国民经济就会 受损。 收益 ( F )

5. 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保护作用强弱的选择次序应该是:关税>补贴≥配额,管制>进口限制≥开业权。F

补贴>关税≥配额,管制>进口限制≥开业权 6.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取值大于250,表明该国服务出口具有显性优势。 (F )

表明该经济体的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四、【简答题】

1. 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是如何定义的?(书18)

从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过境交付)

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 一缔约方在其他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性介入而提供服务;(商业存在) 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2. 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PPT

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服务的无形性)

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国际性(提供者与消费者接近)

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卖方是服务生产者,作为服务消费过程的物质要素直接加入服务的消费过程;买方是服务的消费者,作为服务生产者的劳动对象直接参与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 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 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GATS规定有一定弹性,有一般义务和具体承诺义务) 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3. 简述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PPT 难以采用关税壁垒形式,更多采用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壁垒最为隐蔽:1)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限制了与商品相连的服务进口。 2)技术法规能够影响高技术服务的进口。3)认证制度形成市场保护网,控制服务进口。

第2页,共10页

对服务贸易的保护以行业性保护和“限入”式的防御性保护为主,而不是以区域性保护和“奖出”式的进攻性保护为主。 对服务贸易的管理非常复杂、敏感。

一些服务贸易内容直接关系到输入国的国家主权与安全、文化与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意识形态问题。 网:

1、采取国内立法或行政规定而不是关税等措施,在市场准入方面予以限制或进入市场后不给予国民待遇等非关 税壁垒的形式对服务贸易加以保护。

2、对服务贸易的管制不仅是对服务本身进行管制,而且还涉及到对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管制以及相关投资的管制。 3、对服务贸易的保护往往不是以区域性保护和“奖出式”的进攻性保护为主,而是以行业性保护和“限入式”的防御性

保护为主,这种主要以国内立法形式实施的“限入式”非关税壁垒使服务贸易受到的限制和障碍往往更具刚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4. 简述发展中国家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步骤。 (书103) 5. 分析服务业跨国经营的动因。(书79)

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需求的拉动(生产性服务的增加是服务型跨国公司出现及扩张的主要原因)。 服务供给的推动效应(技术进步和分工专业化引起的劳动力“挤出效应”推动了服务的供给)。 服务业的竞争(《服务贸易总协定》也是服务大国争夺服务市场的表现)。

进入壁垒降低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随着全球市场的融合,信息成本的降低,交易费用的进一步下降,服务业将比制造业更加具有跨国经营的倾向)。

赢得信赖(获得全球网络优势是一些服务行业提升服务产品价值并赢得顾客信赖的重要渠道)。

全球学习(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提高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6. 简析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产业,是农业、工业以外的包括文教卫生、政府机关、军队警察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无论是在思想方法和理论逻辑上,都存在着差异。

两者界定不同,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A. 费希尔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安全与进步的冲突》),鉴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无法将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在内,就把这两类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界定是以是否提供或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的。与第三产业相比,根据产业产品即服务来确定服务业的范围更明确(如建筑业的归属)。

第三产业的概念隐含着传统经济思想的逻辑,服务业的概念体现着现代经济思想的理念。三次产业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暗含着高阶层次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低阶层次产业的产品的含义(即第二产业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有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的区分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思想基础的,这种观点强调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不是单向依赖关系。

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服务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

7. 比较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

两者的区别是贸易标的的不同。服务贸易可以不跨越国境实现,商品贸易一般要扩越国境实现;服务贸易的实现只需要各生产要素——人员、资本、技术知识中一项移动即可,商品贸易需要其生产要素综合后的结晶——产品的移动才能够实现。 两者的联系是部分服务贸易伴随着商品贸易的发生而实现,即追加服务贸易,如运输服务、售后服务等。

第3页,共10页

8. 《服务贸易总协定》有哪些基本原则?(书123)

五、【分析题】

1. 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有关服务业的统计资料往往要根据2003年5月国家统计局最新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如下表)来收集,试分析比较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概念,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

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产业范围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与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产业,是农业、工业以外的包括文教卫生、政府机关、军队警察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无论是在思想方法和理论逻辑上,都存在着差异。 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

服务的一个基本分类是追加服务和核心服务。(产品中追加服务的大小,决定了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服务和制造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奎因)

中间投入中服务投入的增加,使服务业和某些制造业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制造业部门服务化(如通讯和家电产品)。

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

企业活动外置/外包(outsourcing):企业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的行为。

第4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