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对策建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对策建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ac81b10912a2161579295d

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对策建议

刘 世 强

(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涪陵 408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面临的机遇,提出了推进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七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重在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力图对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招商引资;涪陵;问题;机遇;对策建议 作者介绍:刘世强(1973—),男,重庆涪陵人,文学硕士、讲师。

近年来,在涪陵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营造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全区对外开放形象持续提升,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手段更加专业,招商引资工作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方面都有所突破,投资结构也逐步向多元化发展,项目签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招商引资工作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影响以及当地综合环境的限制,涪陵区招商引资还存在诸多需要加强的工作,为此,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建议,期望对涪陵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有所借鉴。

一、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商氛围不浓。重商、亲商意识不浓,全方位招商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虽然全区上下已经认识到招商引资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全方位招商引资的氛围和共识并没有真正形成,有些单位和部门对招商引资投入的精力不大,还有个别单位和干部把招商引资工作看成额外负担,态度消极、行动迟缓。全民招商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人人关心环境建设,人人谋发展、求发展和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还未完全形成。

(二)招商模式单一。系统全面、灵活多变的招商模式,是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招商的办法不够多、渠道不够宽、机制不够活,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被动招商的层面。目前多以印发招商项目册、召开信息发布会和参加经贸洽谈会等传统方式招商,真正把握招商引资内在规律的新型招商方式运用不够,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明显不足。

(三)投资环境不够宽松。涪陵区尚未实现政府主导招商向市场主导招商的根本性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优质协调服务、创建安全和谐的投资环境。但由于部分单位囿于局部利益,服务不规范,办事效率低下,“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的做法屡禁不止,“吃、拿、卡、要”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与招商工作相比,安商工作有待加强。在承受着资金落实难和土地审批难两大重压之下,要让外来投资者仍不丧失对涪陵区投资的热情和信心,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安商工作。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个别职能部门的安商工作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有些部门执行政策时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比如企业尚未有效益,各种费用就蜂拥而至,使投资者丧失信心,更谈不上再投资了。招商固然重要,安商同样重要,优质高效的安商工作亦是招商引资的看点。

(五)招商人才缺乏。招商引资工作,既是项目、环境的碰撞,也是胆识、智慧、技巧的竞争。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是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1

是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区的招商人员少,缺乏懂项目、懂经济、懂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专业人员。

二、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转移机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正在为全区加快发展注入着新的活力和动力。

产业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和过程。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正是通过积极发挥本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的机遇,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汹涌澎湃,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比较利益越来越低。与此同时,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了发达国家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的步伐。面对世界范围的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东部地区正在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必然向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转移。而西部地区正是这样的一个承载体。而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鼓励东部产业和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大项目布局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在政策、资金和项目建设等方面也加大了扶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的力度。

从涪陵区自身来说,已经具备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近几年来涪陵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市面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过发展环境创新和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和政策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近两年来,涪陵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数量增多,而且争取到了不少投资上亿、甚至几十亿的大项目落户。这既是发达地区加速产业转移的很好例证,也是对涪陵区良好投资环境的充分肯定。充分发掘我们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仅是涪陵区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途径。

(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国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将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而且肯定会向西部倾斜。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针对国内外经济发生的新情况,采取了灵活、审慎、富有弹性的调控政策。很明显,由于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美国以及欧洲等地区的进口能力下降,导致我国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国家把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已经放在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上,而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变得更加明显和重要。

从涪陵区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外向依存度不高。因此,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转移、行业“洗牌”,特别是中央应对危机出台的拉动内需的措施,对我们是来讲是机遇大于挑战。

(三)涪陵综合实力增强带来的机遇。

涪陵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滨长江,扼乌江,距主城区100公里。幅员面积294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人,城市化率50.4%, 涪陵全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

2

产丰富,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改革开放30年来,涪陵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成效明显,框架已经形成,功能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纺织、有色金属七大支柱产业以及烟、药、肥、菜、水、砖、布、油等特殊工业产品。

从战略定位来看,涪陵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次级核心、重要增长极、“一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两翼”的战略支点,率先建成工业优势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城市。是重庆市新兴工业基地、重庆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重庆市交通副枢纽、重庆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重庆市区域性教育文化医疗服务中心。

从交通区位来看,涪陵处于长江上游航运副中心:长江、乌江两条航道交汇处,长江最西端的常年万吨级深水良港;重庆市铁路枢纽的次中心:渝怀、渝利(在建)、南涪(在建)三条铁路交汇处;重庆市公路枢纽的次中心:渝涪高速、重庆沿江高速、渝湘高速公路连接线交汇于此,与周边区县都将通达二级以上公路;航空: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80公里。

从投资环境来看,涪陵比较优势明显。涪陵是重庆的工业重镇,工业经济独具特色,七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市40个区县第4位。究其原由,固然离不开长期的坚持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涪陵的投资比较优势明显,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一是要素成本低。涪陵有长江水乌江水资源,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涪陵电网是全国三大地方电网之一,地方有自主调度权;涪陵与贵州签订有电力供应战略协议;涪陵年可供电50亿kwh;白涛化工园区、龙桥工业园区电价在0.50元/度以内。涪陵紧靠中国最大的川东气田,日供气40万立方米;工业用天然气价格1.654元/立方米,是主城省市的2/3。重庆有56所大学,每年毕业10余万人;重庆有341所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毕业15万人;重庆有5526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年培训结业生190万人次。涪陵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3万人;涪陵有中等职业学校13所,在校学生2万人;涪陵有30万农民工,10万产业工人。月薪低于主城区300—500元/月,涪陵劳动力成本低。涪陵三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46平方公里,可足额供应工业用地;七通一平工业用地价格9.6万元/亩以内;根据项目投资、产出强度情况实行“一企一策”,涪陵土地成本相对较低。二是水运价格低。涪陵水运均价(0.033元/吨公里)=1/5铁路运价(0.16元/吨公里)=1/10公路运价(0.48元/吨公里)。三是优惠政策多。涪陵企业所得税按15%税率征收,区级留存部分(40%)“两免三减半”,即前两年按9%征收,后三年按12%征收。企业增值税区级留存部分(25%)的50%(12.5%)返还两年。企业经营团队个人所得税区级留存部分(24%)全额返还。总部经济政策:比照东部沿海省市的优惠政策,结合涪陵区的财税体制、财政实力等方面优势,给予入驻涪陵的总部企业最优惠的宽松政策。四是配套服务好。全区共有15家银行业机构,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银行、华夏银行、重庆三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0亿元,金融环境理想。出口通关上,设有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

涪陵区综合经济实力位于重庆市各区县前列,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三、进一步加强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合作的大潮之下,在招商引资面临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情况下,我们如何立足于涪陵区情,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合作的大潮,实现涪陵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破解招商引资难题,开创涪陵区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

3

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科学招商的自觉性。招商引资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之前,在市场对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招商引资是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优化配置市场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强力推手。因此,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招商引资是整合和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实现区域经济互补共赢,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牢牢树立“产业兴区、项目第一、招商引资第一抓手”理念,务必把招商引资记在心上、拿到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全区上下要真正形成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同时,努力破除不合时宜思想观念。坚决破除长期以来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给自足的封闭保守、划地为营、分散割据、盲目排外的思想观念。努力消除在抓经济工作中不合时宜的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模式。不断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和按市场经济规律抓经济工作的实际本领,努力增强重视招商和科学招商的自觉性。

一是要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社会,国有经济将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民间资本,国家投入只是极少数的国家项目。而这种项目往往是地方不能做主的。因而招商引资就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这项工作也就成了政府的重要工作,所以很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龙头、大动脉、生命线、牛鼻子、助推器来抓。这足见招商引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是要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单独完成,需要各部门各个单位甚至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并亲自参与才能完成。

三是要牢固树立“投资环境就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招商引资就是地方经济的生命线”、“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观念,用招商引资统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项工作都要服务于、服从于招商引资这个大局,要在全区努力形成一个全面开放、全民招商的局面。

(二)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行为规范,是行为准则,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经济生活中是否注重法制建设,遵循法制规范办事是区分法制经济还是人治经济,是科学还是非科学的分水岭。涪陵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为招商引资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与程序。为招商引资提供制度与程序保障。要靠制度与程序让外商外资放心,不要靠人事关系让外商外资留心。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必须有科学、公开的程序和制度进行运作与管理。一个不注重制度管理和程序运作的政府,不会有良好的机关作风,也不会有规范的市场秩序。老乡、同学、战友之类的人事关系是宣传、介绍、引荐的好途径,可信度高。但过分注重这种人事关系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是靠不住的,人事关系变化无常;只有靠制度和程序运作才靠得住,让人放心。

二是制定系统完善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要围绕土地、电价、矿权、税费,服务制定一系列公开、透明、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营造一个公平、平安、祥和、宽松、和谐适宜的“金凤凰”的发展环境。把硬环境搞硬,把软环境搞实。

三是建立“一对一”全天候外商投资服务机制。围绕客商在项目的前期考察、落地手续办理、环境保障提供全程服务。通过招引一批客商在涪陵区投资兴业,并获得丰厚回报,然后由他们现身说法,以商招商,努力营造引来一个带来一群的“马太效应”。

四是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