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含解析):第3部分专题14一课案2 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含解析):第3部分专题14一课案2 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4a18a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4

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分值:41分;时间:40分钟)

[对点突破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6分)

顶着橡树的牛犊

索尔仁尼琴[注]一生跌宕起伏,因对斯大林的不敬而劳改8年,因处女作获赫鲁晓夫亲自批示发表而声名鹊起,又因诺贝尔文学奖而流亡国外20年,晚年回国后还因对叶利钦的批判和对普京的赞誉而饱受非议,无论被推崇还是被鞭笞,他永远只为“正义”说话,挥舞着“战笔”,为国家的前途开出“良方”。

1965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发表给他带来巨大声誉,这部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的小说引起重视,主要在于索尔仁尼琴提出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人对人的不人道、人类心灵中的邪恶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主题。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小说遭到公开批判。1967年,索尔仁尼琴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而苏联作家协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叛徒的决议。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长篇小说《第一国》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均未获准出版,无奈之下在法国发表,两部作品一问世,立刻获得了国际性声誉。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这引起国际一些著名作家的抗议。

随着作品在欧洲的出版,索尔仁尼琴在世界文坛的声誉日隆,1970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受到苏联当局的警告: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没有选择主动流亡的索尔仁尼琴致信斯德哥尔摩,出于个人原因放弃诺贝尔奖。1973年,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巴黎出版,集中体现了索尔仁尼琴反对强权和暴力、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思想,继承了雨果和托尔斯泰的人文传统,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4年后,作为国际知名人士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被迫出走他乡,从联邦德国、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国。

美国当局以为他不喜欢极权主义,向往西方的民主自由,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揶揄苏联。1974年2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索尔仁尼琴被拍成了卡什镜头下的海明威一样,线条坚毅而粗犷,面部稀疏的白色胡渣和沧桑的皱纹,像一只老狮子,副标题是“从艺术家到流亡者”。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但他们惊恐地发现,索尔仁尼琴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他始终是一个异见者,在一次受邀出席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他在演讲中不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有着普世价值,称美国陷入了庸俗的物质主义,这样的言论让邀请者很尴尬。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

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牛犊那样,横冲直撞。

1994年,他受叶利钦总统邀请回到俄罗斯,原来遭禁的作品陆续在国内出版,归来的他发表了一连串抨击时政的言论,让当局异常难堪,1998年拒领叶利钦颁发的圣安德烈勋章。在索尔仁尼琴心中没有权威,只有正义和真理,当俄罗斯遭遇大灾难时,他总会重复小时候从老人那里听来的一句话,“人们忘记神,所以会这样”。索尔仁尼琴心目中的“神”,与其说是宗教中的耶和华,不如说是他永远秉承的真理。叶利钦在回忆录中写道:“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俄罗斯,之所以能产生像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伟大的文学巨人,其原因就是有这样一群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并在普通百姓中获得广泛支持。也因如此,1994年之后的索尔仁尼琴一度被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先知。“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认同,主要是在于他的使命感,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学专家陈建华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

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索尔仁尼琴获得了俄罗斯国家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7年之后,索尔仁尼琴终于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肯定。“全世界成千上万人把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普京在颁奖典礼上说。

总结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说:“只要还活着,或者直到牛犊顶到橡树上折断了脖颈时为止,或者是橡树被顶得咯吱咯吱响,倒在了地上为止。”他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总是很不明智地、数十年如一日地利用自己的脑袋和犄角狂热地顶向枝干庞大根基深厚的橡树。

(摘编自《索尔仁尼琴:俄罗斯良知》)

【注】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2008),俄罗斯著名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1970年,他以揭露抨击苏联时政的《古拉格群岛》一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当局驱逐出境,1994年返回俄罗斯,1997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俄罗斯国家奖。2008年逝世,享年90岁,被誉为“俄罗斯良知”。

1.(分析句段作用)本文开头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导学号29530446] 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段首在文中的一般性作用,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从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等方面作答。在结构上,可从“点明题目”“开门见山”“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交代思路”等角度作答。

答案:高度概括和评价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使读者对其有个整体的了解;提挈总领全

文。

2.(分析表现手法)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对索尔仁尼琴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导学号29530447] 解析:可结合引用的一般性作用,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组织答案。在传记中,引用他人的话,能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增强感染力。

答案:①侧面评价与正面叙述相结合,丰富材料内容,使传主形象更丰满;②从不同角度高度赞扬索尔仁尼琴,突出他的影响力,增强感染力。

3.(分析标题效果)“顶着橡树的牛犊”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导学号29530448] 解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传记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联系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结合文本中的关键性语句探究其在文本中的内涵。例如,第四段“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牛犊那样,横冲直撞”,表现的是索尔仁尼琴的人物性格像牛犊一样;第一段“索尔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对斯大林的不敬而劳改8年”等内容,表现的是他对自己思想的坚持;第五段“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认同,主要是在于他的使命感,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表现的是他的批评独立精神。

答案:①标题来自于索尔仁尼琴的自传《牛犊顶橡树》,是说索尔仁尼琴像顶着橡树的牛犊一样横冲直撞;②指索尔仁尼琴虽然一生跌宕起伏,尽管受到像劳教8年、作品在国内遭禁、流亡国外等各种打击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思想;③指索尔仁尼琴知其不可而为之,敢于批判时政,不畏惧权威,具有勇于批判的独立精神,如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由独立,对斯大林不敬,批判时政,拒领叶利钦颁发的勋章等。

[综合提升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5分)

岭南画派第二代大师司徒奇

刘丽琴

司徒奇出身于广东开平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司徒枚是知名诗人,有“开平才子”之称。司徒枚设馆授徒,以诗、书、画教授儿孙,司徒奇幼年时曾取其父所藏书画临摹,16岁考

入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科,两年后转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所作油画《艺人之妻》以第一名入选当时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名声渐露,1929年回广州主办烈风美术学校等,黎雄才曾在此期间向司徒奇学习素描。

司徒奇与关山月、黎雄才一起被称为“春睡三老”,并有《春睡三友》作品集行世,与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并称“岭南五老”。谈及司徒奇入“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创办的春睡画院,司徒乃钟告诉记者,这其中有一段“佳话”:民国时期广东“新”“旧”画派之论争,在报刊上长年“笔战”,影响巨大。司徒奇虽习西洋画,但对国画饶有兴趣,他认为艺术应往前看,中国画应不断革新,遂提笔投稿连写48天,声援“岭南画派”的锐意创新。高剑父对其才华、勇气倍加欣赏,邀他加入春睡画院,攻习国画,并认为他“学有根底,才气横溢,如能致力于国画,定能成名,自开家派。”司徒奇就这样“带艺投师”高剑父。

司徒奇跟高剑父的其他学生不同,艺术上面的领域更宽。他原来学西画,曾经还创办过烈风美术学校,那么从西画切入到中国画,艺术上的宽度优于他人;在写实方面,其造型能力比直接学国画的强。另外,在日本侵占广州以后,高剑父去了澳门躲避战火,在澳门他提出过“新文人画派”。

而在澳门这段时间,司徒奇也一直跟随高剑父,是第一个实践、倡导“新文人画”的“岭南画派”弟子。司徒乃钟回忆父亲生前曾讲过与高剑父在澳门期间的一次深谈,他问高剑父:“所有画派都有兴衰起落,‘岭南画派’未来会是什么派?”高剑父沉思很久后答道:“是‘新文人画派’。”这次谈话直接影响了司徒奇后半生的艺术探索,此后他学取徐熙、宋光宝、居巢、居廉、高剑父等绘画大师之法而扩展,兼及对石涛、八大山人等历代文人画的研习,终成花鸟画一派。在画展中便不乏司徒奇后期那些大写意的老辣笔墨,而隐藏在其作品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父辈引用的诗歌、家学素养和文化底蕴,都对他的艺术推波助澜,“如果说‘岭南画派’是画家的画,而我父亲不同于关、黎,他偏重文人写意,继承了‘新文人画’这个概念,而且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写得很灿烂了。”如今谈到“岭南画派”,人们往往以“二高一陈”为中心,以“关黎”并举,业界对司徒奇也缺乏关注。对此,司徒乃钟很平和地解释:“新中国成立后,对艺术家的宣传,内地和港澳各有不同,以前很封闭,现在才融汇在了一起,所以没有听过我爸爸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每个人的画都是自己的自画像,是每个人的际遇。”

司徒奇别号“苍城”,司徒乃钟介绍了这个别号的由来:苍城原为广东开平一个小镇的名称,曾做过开平的县城,而司徒奇也在苍城小学担任过校长职务,所以别人尊称他为“苍城先生”。他觉得很好,以“苍城”为别号,后来更成立了苍城画院、苍城画会。

自20世纪50年代起,司徒奇长期生活在港澳,一生都担任美术教职,培育英才。后来移民加拿大,仍孜孜不倦宣扬中国文化和艺术,七八十岁高龄仍到处写生,用传统笔墨写异国山水。“每逢下雪,别人都是开车回家,而我们则欢呼雀跃,去写生啰!加拿大的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