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方法论详细归纳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方法论详细归纳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344b704b73f242336c5fa4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用全面,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二分法,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同一性与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斗争性: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同矛盾方法论相同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都要承认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 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3)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

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9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与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 辩证关系 矛主与矛次辩证关系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次矛盾方法论

①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既要看到主矛,又要看到次矛。

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主次方法论

①看问题要把握矛主,抓住主流。

②看问题要全面,不可忽视矛次,即支流。既要看到矛主,又要矛次。

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两点论与重点论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10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否定观 特点: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的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积极

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质:“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肯定要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有

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辩证法的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革命批判 亡的理解。 精神原理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方法论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是民族(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 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步的灵魂 )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的社(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 导。会作用) )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1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发展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方法论 用实践的观点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方法论

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与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上层建筑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方法论

适时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社会基本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