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社会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护理社会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154ad3240c844769eaee74

34. B 35. D 36. B 37. A 38. A 39. E 40. B 41. B 42. D 43. B 44. A 45. D 46. E 47. E 48. B 49. C 50. B 51. D 52. C 53. B 54. C 55. C 56. B

三、名词解释题: 31.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

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 32.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人群为着眼点,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街道为社区基本范

围,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 33. 行为医学:是一门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结合起来,用于疾病的

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的边缘学科。 34. 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

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 35. 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

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36. 行为模式:是指个人为了满足各种生理、社会需求和达到特定的目的等所表现的特定行为模式。 37.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也是人与人之

间在心理上的关系,或相互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 38. 人格:又称之为个性,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别人

的心理特征。 39. 医学化:是指把一些原来不属于医学问题的现象纳入现代医学研究和服务范畴的倾向。 40. 性比例:是用来评价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平衡的指标,它是指当女性人口为1或100时男性人口

的比例。

社会医学C第 13 页 共 17 页

41. 出生率:指一定地区及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内)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活产数。 42. 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称为人口净增率,是评价人口数变化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即

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43. 患病率:是指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中存在或流行某病的频度。包括观察期间内所发病例、旧

病例、死亡病例及痊愈病例。 44. 疾病顺位:按疾病种类或系统,依据构成比的大小排出顺序。 45. 平均期望寿命:亦称期望寿命。它是利用年龄别死亡率资料,运用寿命表方法,按某地实际死

亡水平死亡时,计算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生存时间,通常用出生时(即0岁)的期望寿命表示,故称之为平均期望寿命。它是综合反映人群健康水平的常用的重要指标。 46. 病残调整生存年(DALY):DALY是把因疾病而丧失的生存数量与因残疾而使健康丧失联系起

来的一个综合定量化健康测量指标。 47.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在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 48. 评价年龄:是根据年龄与死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数

求出的年龄。 49. 增长年龄:又称可达到年龄,是根据已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计算

得到的死亡概率推算出的一个理论年龄。 50.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学过程解释健康和疾病,将生物学手段当作保健、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手段的医学模式。 5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medical model):是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认识人类健康和疾病

为主要特点的医学模式。 52. 死亡谱:是各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原因的百分比,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53. 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是指特定社会中与健康相关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标准、行为规范

等。 54. 社会病态行为:即偏离社会行为规范的各种个体行为,包括违法犯罪、自杀与自伤、有害物质

滥用(如吸烟、吸毒、酗酒)、性变态行为、性禁锢与性放纵行为、赌博行为等。 55. 生活方式: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一系列日常活动的

表现形式;窄义的生活方式则主要是指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消费活动。 56. 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心理刺激、社会隔离、社会支持等方面,这些因素起源于社会文

化,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57. 生活事件:是指日常生活发生的,作用于机体,需要机体付出一定的努力进行应付的社会性事

件,如离婚、丧偶等。 58. 文化:是指人类生活所共同遵从和表现出的理想、概念、行为规范和对事物的解释方式。 59. 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

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 60. 自我保健:人们自己主动维护自身健康的心理、行为,以及机体的本能和生理机制。 四、问答题:

1.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答: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有:

一、卫生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二、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性作用; 三、整体卫生观;

社会医学C第 14 页 共 17 页

四、疾病因素的多元性; 五、疾病防治工作的社会性; 六、卫生服务的高危性观点。

2.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定量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可检验性强,因而更客观、更科学;定量研究还能大大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化,促进对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的精确分析。但由于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定量方法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事物深层次的问题;许多社会医学问题难以用数据进行界定,因而也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由于社会医学问题的复杂性,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以统计量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是非常困难的;有些社会医学问题具有独特性,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 定性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对少量样本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定性研究也可以通过洞察力和观察等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易控制的影响因素,找寻这些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联系;定性研究在完整地把握社会现实、在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行为等方面,有着定量研究不能起到的作用。但定性分析是依据典型的或少量个案的资料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此外,主观洞察性的分析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也有可能导致荒谬的结论。由于对这种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也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3.何谓“医学问题社会化”, “社会问题医学化”?试举例说明之。

答:医学化是指把一些原来不属于医学问题的现象纳入现代医学研究和服务范畴的倾向。这些现象包括一些生理现象,如衰老、月经、怀孕、生育等,也包括一些社会问题或社会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如不幸福、孤独、社会隔离、贫穷、失业、社会病态行为等。社会问题的医学化在精神医学领域内的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二十世纪初以来,美国许多犯罪问题被重新定义为精神疾病,对犯罪动机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社会病态行为的看法,精神病学把酒精和其它有害物质滥用标定为疾病,性犯罪变成了性心理障碍,青少年犯罪变成了品性障碍,正常的情绪变化变成了焦虑、抑郁状况。

4.怎样区分疾病、病患及患病?

答:疾病是一种病理状态(生物尺度),病患是病人说明某种病理状态的方式(感觉尺度),患病是病人对病理状态感觉的反应(行动尺度)。

5.吸毒者戒毒后为什么很容易复吸? 答:

1.脱毒治疗不彻底:有的戒毒者接受了几小时或几天的快速脱毒治疗后,误以为已经“完全解除毒瘾”。有些戒毒所在缺乏维持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就让其出院了。其实所谓“完全解除毒瘾”,只是天方夜谈。有的吸毒者在家里进行戒毒治疗,其方法不正规,控制不严格,自然容易复吸。

2.吸毒者有精神依赖:吸毒者对毒品有一种难以消除的精神依赖,即“心瘾”。在心瘾的困扰下,以治理不够坚强,加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克服不住毒品的诱惑,就会再一次成为瘾君子。

3.其它吸毒者的压力:吸毒者往往是成帮成伙的。例如,有的吸毒者与毒贩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吸毒者是黑社会的成员。因此,他们在快速脱毒后,又会回到原来这些“旧朋友”

社会医学C第 15 页 共 17 页

中间,受到他们的诱惑及压力,就很容易复吸。

4.不能承受精神刺激:吸毒者经过脱毒治疗回到家庭和社会后,会经常受到各种挫折与打击,如家庭的冷遇、社会的歧视、经济的拮据等等,都是引起复吸的诱因。

5.旧环境的影响:吸毒者在脱毒治疗结束返家后,看到以往的吸毒工具、吸毒的地方,都会让他想到毒品,诱发复吸。

6.错误的认识:有的吸毒者在脱毒治疗后这样想,“戒毒的这段日子太苦了,再吸最后一次,就决心与毒品告别”。结果是,吸了一口,前功尽弃,所谓“决心”,只是泡影。 在上述因素中,最根本的是“心瘾”未除,其它因素则是诱因。所以,为了彻底戒除毒瘾,戒毒者在快速脱毒之后,必须紧接着进行戒除精神依赖的治疗,即康复治疗.

6.根据对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长期观察,纵观世界各国人口发展史,发现人口自然增长有这样一种趋势,即由高出生高死亡向低出生低死亡转变。试述这种转变各个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征。 答:

1. 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 其特征是极高的死亡率、极高的出生率及极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这种再生产类型处于原始社会及封建社会早期。由于劳动生活条件极差所致。

2. 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这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多存在于封建社会后期及资本主义早期。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抗御疾病能力有所提高,死亡死产仍高,但略低于出生率,故人口开始缓慢增长。

3. 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此时,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容易出现人口快速增加,我国解放初期属这种人口再生产类型。

4. 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发达国家处于这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于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由劳动力数量需求转变为质量即效率上的不断提高,对人口素质的要求提高也增加了养育的难度,加之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及传统观念的转变,使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就低。

7.目前在医学领域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

1.人群健康状况的测定和评价:国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和知识分子等特殊人群的生命质量评价。国外则扩展到一般人群的生命质量测量。

2.慢性病患者健康评价与治疗方案决策: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评价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社会心理状态的重视,及对病人观察的切入点的变化,即从过去注重疾病和器官到现在对病人的感受的重视和健康的正向测量。

3.生命质量与药效评价:生命质量已成为评价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4.生命质量与病因研究:生命质量的降低可能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1. 生命质量与卫生管理决策:健康寿命年是一个综合反映人群生命质量和生存数量的指标,

常作为卫生投资的效益指标。

8.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不同关系,进行个体评价时,可将个体分为哪些健康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答:

社会医学C第 16 页 共 17 页

1. 健康型:即个体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表明个体危险因素较平均水平低,通常认为健康状况较好。

2. 自创性危险因素类型:个体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大。 3. 历史危险因素类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但是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小,在1岁或1岁以内。这种类型说明个体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过去病史或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属生物学的范围,不容易降低和改变这些因素。即使稍有改变,效果也不明显。

4. 少量危险型:个体的实际年龄与评价年龄相近, 死亡过程相当于当地的平均水平。

9.试述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答: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 理论上讲, 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 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 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方面, 人们可能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不能或没能使需要转化为需求而未去寻求卫生服务利用;另一方面, 由于卫生资源有限、配置不合理、 以及存在服务质量差、效率低、资源浪费的现象, 无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还是没有需要的需求, 都难以得到完全满足, 实际满足与否及其满足程度取决于卫生服务的供给量。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 供大于求 ) 时, 需求将会得到满足;但供过于求时往往会导致卫生资源利用 不足, 如人员、床位、仪器设备等的闲置, 利用效率低下。当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 供不应求 ) 时, 需求不可能得到全部满足, 就会出现等待就诊、住院及未能得到应有的服务现象。为了改善广大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和公平性, 需要国家在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同时, 通过采取建立适宜的健康保障制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开源节流, 控制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杜绝不良就医和行医行为、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等措施和方法, 使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能更多地转化为需求 , 才能在卫生资源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真正的需求。

10.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领导认识不足,政府力度不够

二、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不够,覆盖面不广 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较低

四、缺乏一支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队伍 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

六、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与价格体系不配套

社会医学C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