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诞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皇甫诞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9752349ec3d5bbfc0a7480

《皇甫诞碑》释文及译注

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夫素秋肃煞,劲草标於疾风;叔世艰虞,忠臣彰於赴难。衔须授命,结缨殉国,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旂常,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强逾七国,势重三监,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顾,激清风於後叶,抗名节於当时者,见之弘义明公矣。

君讳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也。昔立效长丘,树绩东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耏门,是以车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勋德,铭功卫鼎,腾美晋锺,盛族冠於国高,华宗迈於栾却,备在史牒,可略言焉。曾祖重华,使持节、龙骧将军、梁州剌史。润木晖山,方重价於赵璧;媚川照阙,曜奇采於随珠。祖和,雍州赞治,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胶、泾二州刺史。高衢将骋,遽夭追风之足;扶摇始搏,早坠垂天之羽。父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长乐恭侯。横剑梐枑,威重冠军;析瑞蕃条,声高渤海。

公量包申伯,禀嵩山之秀气;材兼萧相,降昴纬之淑精。

据德依仁,居贞体道。含章表质,讵待变於朱蓝;恭孝为基,宁取训於桥梓。锋剸犀象,百练挺於昆吾;翼掩鸳鸿,九万奋於溟海。博韬骨产,文瞻卿云,孝穷温情之方,忠尽匡救之道。同何充之器局,被重晋君;类荀攸之宏图,见知魏主。斯故冗罗众艺,囊括群英者也。起家除周毕王府长史,荣名蕃牧,则位重首寮;袨服睢阳,则誉光上客。既而苍精委驭,炎运启图,作贰边服,实资令望,授广州长史。悦近来远,变轻讠少於雕题;伐叛怀柔,渐淳化於缓耳。蜀王地处维城,寄深磐石,建旟玉垒,作镇铜梁,妙择奇才,以为僚佐,授公益州总管府司法。昔梁孝开国,首辟邹阳,燕昭建邦,肇徵郭隗。故得驰令问於碣馆,播芳猷於平台,以古方今,彼此一也。寻除尚书比部侍郎,转刑部侍郎。趍步紫庭,光映朝列;折旋丹地,誉重周行。俄迁治书侍御史。弹违纠慝,时绝权豪;霜简直绳,俗寝贪竞。

随文帝求衣待旦,志在恤刑,咒网泣辜,情存缓狱。授大理少卿。公巨细必察,同张季之听理;宽猛相济,比于公之无冤。但礼闱务殷,枢辖寄重,允膺此职,实难其人。授尚书右丞,洞明政术,深晓治方,臧否自分,条目咸理。丁母忧去职。哀恸里闾,邻人为之罢社;悲感衢路,行客以之辍歌。孝德则师范彝伦,精诚则贯微幽显,虽高曾之至性,何以加焉。寻诏夺情,复其旧任。于时山东之地,俗升民浇,虽预编民,未行声教。诏公持节为河

北河南道安抚大使,仍赐米五百石、绢五百匹。公轩布政,美冠皇华之篇;拥节观风,荣甚绣衣之使。事讫反命,授尚书左丞。然并州地处参墟,城临晋水,作固同於西蜀,设险类於东秦(原文是“泰”,注1),实山河之要冲,信蕃服之襟带。授公并州总管府司马,加仪同三司。公赞务大邦,声名藉甚,精民感化,黠吏畏威。

属文帝剑玺空留,銮跸莫反,杨谅率太原之甲,拥河朔之兵。方叔段之作乱京城,同州吁之挻祸濮上,虽无当璧之地,乃怀夺冠不之心。公备说安危,具陈逆顺,翻纳魏勃之荣,反被王悍之灾。仁寿四年九月,溘从运往,春秋五十有一。万机起歼良之叹,百辟兴丧予之悲,切孔氏之山颓,痛杨君之栋折。赠柱国、左光禄大夫,封弘义郡公,食邑五千户,谥曰明公,礼也。丧事所须,随由资给,赐帛五千段,粟三千石。

惟公温润成性,夙表白虹之珍;黼黻为文,幼挺雕龙之采。行已穷於六本,蕴德包於四科,延阁曲台之奇书,鸿都石渠之秘说,莫不寻其枝叶,践其隩隅。譬越箭达犀,馀之以括羽;楚金切玉,加之以磨礲。救乏同於指囷,亲识待其举火,进贤方於推毂,知已俟以弹冠。存信舍原,黄金贱於然诺;忘身殉难,性命轻於鸿毛。齐大小於冲襟,混宠辱於灵府,可谓楷模雅俗,冠冕时雄者也。方当亮采泰阶,参综机务,岂谓世逢多故,运属道消,未展经邦之谋,奄锺非命之酷。世子民部尚书上柱国滑国公无逸,以为邢山之下,莫识祭仲之坟;平陵之东,谁知子孟之墓。乃雕戈勒石,腾实飞声,树之康衢,永表芳烈。庶葛亮之陇,锺庄禁之以樵苏;贾逵之碑,魏君叹之以不朽。乃为铭曰:

殷后华宗,名卿胄系。人物代德,衣冠重世。逢时翼主,膺期佐帝。运荣经纶,执钧匡济。门承积庆,世挺伟人。夜光愧宝,朝采惭珍。云中比陆,日下方荀。抑扬元辅,参赞机钧。玉叶东封,贰图北启。伏奏青蒲,曳裾朱邸。名驰碣石,声高建礼。珥笔宪台,握兰文陛。分星裂士,建侯开国。辅藉正人,相资懿德。中台辍务,晋阳就职。望重府朝,誉闻宸极。乱阶蔓草,灾庄剪桐。成师构难,太叔兴戎。建德效节,夷吾尽忠。命屯道著,身殁名隆。牛亭始卜,马獦初封。翠碑刻凤,丹旆图龙。烟横古树,云锁乔松。敬铭盛德,永播笙镛。

随柱國左光禄大夫 弘羲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随:即隋朝,古随、隨、隋通用。

根据田蕴章教授所说, 隋朝的 “隋”,原本即为“随”,杨坚完成“统一”大业之后,鉴于前世几朝数国都分崩离析、匆匆短命,说“隋不可再走也。”于是就把 “随”字改作 “隋”。所以,在隋朝期间,凡是称国号,皆为“隋”。唐朝建立后,书家就又重新把“隋”字改回为“随”。当今,为了表明此为一个朝代,故又均写作“隋”。由此可见,此文应作于唐。 柱国:官名。战国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甚尊。原为保卫国都之官。柱国原为国都之意。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置柱国大将军,4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后罢。北魏末复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权臣。西魏大统三年(537),以宇文泰为之,省称柱国。大统十六年以后,共任命八人,称“八柱国”,是西魏的最高官职,其中六人分掌全国府兵。北周除授渐多,成为没有具体职掌的勋官,正九命。建德四年(575),在其上置上柱国。隋代以正二品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代为十一转勋官,比从二品。宋代为十二等勋官第二等,从二品,政和三年(1113)罢。金代亦为十二阶勋官第二阶,从二品。元代为十阶勋官第二阶,从一品,只用于封赠。明代为十二阶武勋第二阶,从一品。清废。

左光禄大夫:文散官名。(文散官,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晋始于光禄大夫外加置。隋炀帝定散官称号为九大夫、八郎。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次之、从二品。唐以下不设。

弘义:散官名。唐-令狐德棻《隋书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特进,左右光禄,金紫、银青等光禄大夫,用人俱以旧德就闲者居之。自一品已下,从九品已上,又有骠骑、车骑??广德、弘义、折冲??偏、裨等将军,以褒赏勋庸。”

明:谥号。

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 上柱國黎阳县開國公于志宁製

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名。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紫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宗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光禄大夫为从二品,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元、明升为从一品,清代升为正一品。

行太子左庶子:唐-杜佑《通典》记载“隋分为左右庶子各二人??大唐亦各二人,分掌左右春坊事。”于志宁贞观三年以中书侍郎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散骑常侍为从三品,太子左庶子为正四品,高位带低职,乃称“行”。

黎阳县开国公:按唐朝的封爵,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定爵制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亲王10000亩,郡王5000,国公4000亩,郡公3500亩,县公2500亩,

侯1400亩,伯1000亩,子800亩,男500亩。 夫素秋肃煞,劲草標於疾風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肃煞:即肃杀,指天气寒冷,草木凋落。

劲草jìngcǎo:坚韧的草。多喻操守坚贞,威武不屈的人。出自《东观汉记·王霸传》:“上谓 霸 曰:? 潁川 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李世民写过一首有名的诗《赠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叔世艰虞,忠臣彰於赴难 叔世:叔,衰,末。叔世即末世。 艰虞:指艰难困苦的时代。 如此评价,必后世所为。 衔须授命,结缨殉國

衔须:口含胡须,表示临难不屈、大义凛然的样子。《后汉书-独行传-温序》:“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旂常

英声:美好的名声。汉-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记牒:史册、文字记录。

徽烈:宏业,伟业。 三国-魏-应璩《与王将军书》:“雀鼠虽愚,犹知徽烈。” 旂常:“旂(qí)”和“常”,指王侯的旗帜,代指王侯。 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