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1.4-2地球运动及意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3届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1.4-2地球运动及意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481ad60508763230121212

2013届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1.4-2地球运动及意义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乙、丁、丙、甲 B.甲、乙、丙、丁 C.甲、丙、丁、乙 D.乙、丙、丁、甲

2.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 A.丁和乙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1~2.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四地昼长,可根据昼长来推断各地纬度大小。甲地昼长为12小时,故甲地为赤道;乙地为极昼,故乙地为南半球某一较高纬度;丙地昼长13小时,丁地昼长10小时,丁地昼长与赤道上昼长(12小时)的差值大,故丁地的纬度数值比丙高。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乙、丁、丙、甲。第2题,根据四地昼长可求出四地日出的当地时间,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日出时的北京时间,这样就可求出四地所处的经度,然后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地点即可。经计算可知,甲地位于120°E经线上,乙地日出的北京时间不确定,故乙地所在经度不确定,丙地所在经线为172.5°E,丁地所在经线为75°W,所以丙、丁两地肯定位于西半球。

答案 1.A 2.C

地球上,晨线和昏线相接时有两个分界点,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图中的折线表示M一年内的纬度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一年内M最大纬度与最小纬度的差值约为( ) A.47° B.23.5° C.94° D.66.5°

4.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3~4.解析 第3题,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度数最大为90°,最小为66.5°,所以其差值为23.5°。第4题,M为正午、N为子夜说明M点出现极夜现象,N出现极昼现象,即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符合题意要求。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段为①和④,故D项正确。

答案 3.B 4.D

下图示意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的光照情况(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示各点相对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R点位于P点东南 B.R点位于Q点西南 C.Q点位于P点的正东 D.P点位于Q点的正东 6.图示时刻( ) A.R点的地方时12时 B.Q点的地方时不到18时 C.P点的地方时不到6时 D.Q点的地方时较R点早

7.下列地理现象,与图示日期相符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B.70°S纬线圈上出现极夜现象

C.北京昼短夜长,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D.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5~7.解析 第5题,由图中70°S可知此图为南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顺时针。晨昏线上P、Q两点关于切点R对称分布,所以P、Q两点应在同一纬线圈上,且P点位于Q点正东。第6题,过晨昏线与某纬线圈切点的经线不是昼半球中央经线(12时),就是夜半球中央经线(0时)。如果切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过此切点的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如果切点出现极夜现象,则过此切点的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因为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1月初)附近,所以70°S上为极昼,所以过R的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Q点的地方时已过18时;

P点的地方时不到6时;R点所在经线比Q点所在经线偏东,所以R地方时较Q点早。第7题,1月初左右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北移动;70°S纬线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此后昼渐长、夜渐短;杭州在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才达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 5.D 6.C 7.A

下图所示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昏线、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8~9题。

8.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及此日M地的昼长分别为( ) A.23° 6小时 B.43° 9小时 C.47° 18小时 D.57° 16小时

9.该日后,若N点位置向东远离O点,则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8~9.解析 第8题,根据题意中“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可知此纬线为北极圈及其以北的纬线,重合于O点即与晨昏圈相切于O点。北极圈上最大太阳高度为6月22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7°(北回归线按23.5°N计算),北极圈以北的纬线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比47°小。据题意可知图中MN劣弧为夜弧,其所对应圆心角为90°,即此日M地的夜长为6小时,所以其昼长为18小时。第9题,此日M、N所在纬线昼长为18小时,故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N点位置向东远离O点,说明此地夜长变长,昼长变短,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答案 8.C 9.B

(2011·重庆)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最可能是( ) A.北京 B.沈阳 C.成都 D.海口

11.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