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章 长期增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章 长期增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0ca1dd650e52ea5418980a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第18章 长期增长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长期经济增长(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答:长期经济增长指经济在长期中,大部分时间都经历了增长,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尽管在商业周期中可能遭受到产量的暂时下降,甚至猛烈和持久的衰退,但总的趋势仍是产量和就业随时间的增长。

2.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答: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的增加。在长期中,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同时增加,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得到各种益处,使同样产品的单位成本比原来生产规模较小时低。

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内在经济是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例如,当厂商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渠道等采购原材料和推销产品等等。

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根据形成外在经济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性外在经济和金融性外在经济。技术性外在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个别厂商可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而引起的外在经济。金融性外在经济是指随着行业的发展,使个别厂商在融资等货币方面受到了影响而发生的外在经济。

3.美国生产率下降(U.S productivity slowdown)

答:美国的生产率下降在本章中是特指1973年以后,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人均增长率年平均为0.23%。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解释:

(1)美国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与石油价格冲击有关。石油价格冲击导致了几乎所有工业国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2)生产率的下降应该归咎于加强管制的成本,如治理污染和工作安全规则。 (3)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下降也是对生产率下降之谜的另一个可能的解释。 (4)还有经济学家认为部分生产率的下降应该归因于计算误差。

4.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

答:资本深化是相对“资本广化”而言的,指以超过劳动力增长的速度积累资本。在经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以一定的比率增长,但是资本积累的速度更快。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人均占有资本量增加,即资本—劳动比率上升。资本广化与资本深化一般是同时进行的,难分彼此。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进步,纯粹的资本广度化则没有什么技术进步。

5.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答: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的含义是: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它的引入形成了效率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效率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6.外向型(outward orientation)

答:外向型在本章中是指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即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内向型经济”的对称,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外向型经济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在本章中外向型是广义的外向型。

7.发展模式(pattern of development)

答:发展模式是指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即该国以何种方式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在本章中指出了两种常见的发展模式:内向型和外向型。它们是两种相反的发展模式。

8.聚集经济(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答:聚集经济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比较靠近,从而能够共同享有一些基础设施(比如通讯、交通设施和能源供应等),且与其他企业往来比较便利,能节省各自的生产成本的经济现象。

9.人均产量(output per capita) 答:人均产量指从平均值上衡量的每一个人所生产或拥有的产出数量。以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除以人口数量所得到的人均GDP来表示,是人均产量指标中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生产的成果主要是供一国的全体国民消费和积累使用的,因此GDP这一总量指标的绝对规模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也不能作为国与国之间生产能力比较的适当指标。只有以人口平均后的GDP(即人均GDP),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实力。

10.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答:稳定状态指一种长期稳定均衡的状态,是人均资本与人均产量达到均衡数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稳态下,k和q达到一个持久的水平。这就是说,要实现稳态,资本的

?k?0。深化为零,即人均储蓄全部用于资本的广化。因此,稳态条件是sq??n?d?k。稳态时,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虽然在稳态时q和k的数值不变,但总产量Q与总资本存量K都在增长。所以,总产量Q与总资本存量K的增长率必须与劳动力数量N的增长率n相等。这就是说在稳态时,总产量与总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等,且都与劳动力的增长率n相等。

11.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答:规模报酬递增指若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设生产函数为Q?f?L,K?,则当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同时增大λ倍时,产量为aQ?f??L,?K?,规模报酬递增时a??,表示产量增加的幅度要大于要素投入的增长幅度。

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总产量曲线凸向右下方,表示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幅度。

如图18-7所示,横轴表示劳动L和资本投入量K,纵轴表示产量Q,曲线OQ为总产量曲线。当各种要素投入量由X1增加到X2时,引起产量由Q1增加到Q2,要素投入量增加了一倍,而产量的增加却大于一倍。

图18-7 规模报酬递增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而较小规模的企业可能无法利用这样的技术和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加合理和专业化。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可以节省成本。

12.内向型(inward orientation)

答:内向型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是与外向型相对而言的。内向型经济指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国家的经济。即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制成品生产,用本国产品替代原进口商品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国家通过进口限额、提高关税来扶植本国新兴工业,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另外,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的经济也称内向型经济。政策上也有相应的手段,如:为了增加个人消费需求而减少所得税,为增加设备投资而减少法人税,降低利率,发展公益事业等。

13.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答:工业化指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逐步增大加工原料、制成消费品和资本品以及供给劳务的能力的过程。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1)工业化的含义。一般按工业生产在一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通常是以工业总产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大小来衡量该国工业化的程度。

(2)工业化发展战略,通常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实行工业化发展战略,主要是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战略,以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战略。进口替代战略一般经过首先发展进口制成消费品的替代工业,然后发展进口资本品的替代工业两个阶段。出口替代(鼓励)一般也经过先发展加工业,再发展工业消费品,最后过渡到资本品出口三个步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许多学者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及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出发,认为要摆脱这种境遇,惟有首先实现工业化,并认为工业化的发展可以支援和推动农业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而农业相对是不重要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唯工业化论”。

(3)工业化的过程或格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一般经过四个过程:①先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工业,这是初级阶段;②发展轻工业;③发展耐用消费工业;④发展重工业、机械制造工业,这是成熟阶段。这一格局是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消费需求模式、经济规模的效益和生产技术水平三个因素决定的。但由于各国的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发展目标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与格局也有所不同。

(4)工业化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工业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它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增加工业生产能力和提高总产出水平。但工业化的成果只有广泛地分配于人口之中,满足了广大人民的基本需要,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有利改变,才能说工业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否则,只能形成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

14.索洛剩余(Solow residual) 答:索洛剩余指实际劳动生产率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额,它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衡量。经济增长归因于不同投资的贡献,无法归因的要素投入的剩余部分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的贡献,这被称为索洛剩余。

在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假定人口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则有索洛剩余为:

?T??Q/L???K?L???sK???。 TQ/LL??K?T/T等于可以观察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减去人均占有资本变化率与产出中的资本份额

乘积的差,这就是“索洛剩余”,它是过去30年中增长和生产力分析的核心。经济学家把索

洛剩余解释为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部分。但是实际上,它代表无法用可观察到的因素解释的那部分增长。

15.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labor ratio) 答:资本—劳动比率又称为人均资本或资本装备率,指每个工人使用的可获得的资本的数量。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路径在技术层面也反映了资本深化的进程及其速度,是厂商对生产技术(投资)的选择结果。资本—劳动比率是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相结合的比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资本与劳动的流量来计算。

16.稳定性(stability) 答:稳定性在本章中特指经济系统的稳定性,指当一个经济体偏离其稳定的均衡状态时,总是存在某种力量使它重新恢复到长期稳定均衡状态。如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是q和k都不变的点,而且经济会自动地向稳态均衡点移动。诸如此类,变量会自动地向稳态均衡移动的动态体系叫做“稳定”体系,稳定体系显示了经济系统具有某种稳定性,具有某种自动调节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