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938ad449649b6648d7471f

常常埋怨指责,造成学困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惊心理。因此,参与课题的教师要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为重要。

6、查漏补缺,抓好“双基”,是学困生转化的保障。

学困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缺漏很多,是导致他们新课跟不上去的主要原因。“老帐不清,新帐又欠”,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因此,参与实验的教师只有把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补上去,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树立自信心。 四、研究的对象

本校学困生。 五、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研究过程设计

准备阶段:(2010年10-2011年3月)

1、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调查表发放到课题研究班级,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素材,并撰写调查报告。

2、组建课题组,论证、确立课题,申报课题,落实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计划。

3、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系统,课题组成员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4、召开课题论证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进行培训学习。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

5、做好课题开题的准备工作。

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2年7月) 第一阶段(2011、3——2011、7):

1、全面实施课题总体方案,实验教师分工要求全部到位。

2、加强学科教师,尤其课题组成员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参与课题实验教师的素质,提高参与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

3、通过典型课例或优秀课例的研讨、交流,进一步明确课题实施的方向,引导课题顺利开展。

4、收集与整理与课题相关的相关数据,教师优秀课例、个案、教学设计、

考试成绩等资料。

第二阶段(2011、7——2012、1):

1、根据课题的要求,参与实验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课题组负责人和相关教研员下校听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行,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要求,采取措施,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教研员和实验教师采集、整理资料,设计课堂教学。

2、课题组负责对优秀教案示例,进行课题研讨,交流,并收集相关的课题资料。

3、课题组负责人进行阶段性小结,对局部不适合的课题设计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2012、1——2012、7):

1、召开课题研讨会,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优秀的课例、个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学困生考试成绩进行研讨总结,总结课题实施中的经验,力求形成一种理论成果。

2、课题组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终期检查,总结阶段性成果,对局部不适合的设计进行调整。

总结阶段:(2012、1—2012、7)

1、进行整体实验研究的检测及总结。 2、撰写实验报告。

3、汇编实验成果,研究规律,深化改革,总结工作,迎接验收。, 4、申请专家评审,准备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研究成果 ㈠、预期目标:

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

为教师提供一种在教学中针对“学困生”教学,的教学方法,为今后学困生的转变提供教育教学指导意见。 ㈡、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的理论成果:

1、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实验点的实验记录一套。 2、研究工作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论文集。 七、研究方法设计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设计(准备阶段)、随机抽查、调查(实施阶段)的方式了解课题的可行性。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

组织负责人:王玮;

实验教师负责具体操作实践;

结语: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越跟不上,就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转变数学学困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起学困生的上进心,进取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填平知识缺漏,促使学困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