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667c5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b

毕业设计

第二章 电梯的综述

2.1电梯的结构及组成部件

电梯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各部分通过控制部分调度,密切协同,使电梯可靠运行。尽管电梯的品种繁多,但目前使用的电梯绝大多数为电力拖动、钢丝绳拽引式结构,其机械部分由拽引系统,轿厢和门系统,平衡系统,导向系统以及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组成;而电气控制部分由电力拖动系统,运行逻辑功能控制系统和电气安全保护等系统组成[7]。电梯的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1—控制柜(屏) 2一拽引机 3—拽引钢丝绳 4—限速器 5—限速器钢绳 6—限速器张紧装置 7—轿厢 8—安全钳

9—轿厢门安全触板 10—导轨 11—对重 12—厅门 13—缓冲器

图2-1 电梯的基本结构

7

毕业设计

2.2电梯的种类。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8]。

目前,电梯行业及社会上对电梯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按用途分: 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客货电梯、病床电梯、住宅电梯、杂物电梯、观光电梯、其他专用电梯。

(2)按额定速度分: 低速梯,常指低于1.00m/s速度的电梯;中速梯,常指速度1.00~2.00m/s的电梯。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2.00m/s的电梯。超高速梯,速度超过5.00m/s的电梯。

(3)按拖动方式分:交流电梯、直流电梯、液压电梯、齿轮齿条式电梯、螺旋式电梯。

(4)按控制方式分:手柄操纵控制电梯、按钮控制电梯、信号控制电梯、集选控制电梯、向下集选控制电梯、并联控制电梯、群控电梯、智能控制电梯。

其他分类方式还有:按电梯有无司机分类等[9]。

2.3电梯的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 1.性能指标:

(1)安全性

电梯时运送乘客的,即使载货电梯通常也有人相伴随,因此对电梯的第一要求就是安全。电梯的安全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检修各环节都有密切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隐患,以致造成事故。 (2)可靠性

电梯的可靠性很重要,如果一部电梯工作起来经常出故障,就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给人们造成很大的不便,不可靠也是事故的隐患,常常是不安全的起因。要想提高可靠性,首先应提高构成电梯的各个零部件的可靠性,只有每个零部件都是可靠的,整个电梯才能使可靠的。 (3)停站的准确性

停站准确性又称平层准确度,平层精度。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

8

毕业设计

对轿厢的平层准确度规定如下:

电梯类型 交流双速电梯 额定速度(m/s) 0.25或0.5 0.75或1.0 交直流快速电梯 交直流高速电梯

电梯轿厢的平层准确度与电梯的额定速度,电梯的负载情况有密切关系。负载重,则惯性大,提速高惯性也大。因此检查平层准确度时,分别以空载,满载,上下运行,到达同一层站停测量平衡误差,取其最大值做平层站的平层准确度。 (4)振动、噪声及电磁干扰

现代电梯是为乘客创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因侧要求电梯运行平稳,安静,无电磁干扰。 (5)舒适感和快速感

电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对于快速性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快速可以节省时间,这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的乘客是很重要的。但是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过分增大的不合理变化又会造成乘客的不适感。因此在电梯设计时就要兼顾快速性和舒适感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因素。 (6)节能

现代电梯应该合理的选择拖动方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1.5—2.0 ≥2.0 平层准确度(mm) ≤±15 ≤±30 ≤±15 ≤±5 2.主要参数:

1)额定载重量(kg):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载重量。 2)轿厢尺寸(mm):宽×深×高。

3)轿厢形式:有单或双面开门及其它特殊要求等,以及对轿顶、轿底、轿壁的处理,颜色的选择,对电风扇、电话的要求等。

4)轿门形式:有栅栏门、封闭式中分门、封闭式双拆门、封闭式双拆中分门等。

5)开门宽度(mm):轿厢门和厅门完全开启的净宽度。

6)开门方向:人在厅外面对厅门,门向左方向的为左开门,门向右方向开启的为右开门,两扇门分别向左右两边开启者为中开门,也称为中分门。

7)曳引方式:常用的有半绕1:1吊索法,轿厢的运行速度等于钢丝的运行速度。半绕2:1吊索法,轿厢的运行速度等于钢丝运行速度的一半。全绕1:1吊索法,轿厢的运行速度等于钢丝的运行速度。

8)额定速度(m/s):制造和设计所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

9

毕业设计

9)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方式、拖动系统的形式等。如交流电机拖动或直流电机拖动,轿内按钮控制或集选控制等。

10)停层站数(站):凡在建筑物内各层楼用于出入轿厢的地点均称为站。 11)提升高度(mm):由底层端站楼面至层顶端站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2)顶层高度(mm):由顶层端站楼面至机房楼板或隔音层楼板下最突出构件之的垂直距离。电梯的运行速度越快,顶层高度一般越高。

13)底坑深度(mm):由层底端站楼面至井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电梯的运行速度越快,底坑一般越深。

14)井道深度(mm):由井道底面至机房楼房或隔音层楼房板下最突出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

15)井道尺寸(mm):宽×深[10]。

第三章 运行方案设计

3.1 总体方案的确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