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新闻评论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3e41b5bceb19e8b9f6ba19

新闻评论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摘要: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和科技发达的时代,新闻媒体也在新的格局下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之所以说新闻评论重要,那是因为他能够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对人民和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讲,不是所有的新闻评论都可以达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在很多时候是适得其反。而要改善这样的情况。个人认为可以从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新闻评论的受众和强化舆论监督来进行。 关键词:新闻评论 社会舆论 受众

一、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在过去很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评论记者应有哲学的涵养、政治的才能、写作的技巧。”

“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一、强烈的政治意识;二、准确的角色定位;三、扎实的理论根基;四、敏锐的新闻嗅觉;五、旺盛的求知欲望;六、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等。

结合学者的论述在我看来,评论者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因为评论工作者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只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和时代一起进步,和亿万同胞一起拼搏创造;才能经得住考验,在政治上坚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很多人说传媒是政府的口舌,这仅仅是肤浅的看法,在一定的事件上需要的就是一定的限制,就等同于国家的法律一般约束着,作为新闻评论者如若连最简单的思想政治修养都做不到,那么也没有具备新闻评论者的资格。想要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就得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提高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是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也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一是要掌握基本理论,因为新闻评论要对当前的重要问题和新闻事件进行分析,新闻评论工作者只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够正确的分析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分析出别人分析不出的深刻道理。二是要加强政治观念,评论工作的政治性很强,评论的人不仅仅要直接阐明某项政策,还要用党的政策来衡量和评价客观事物。所以说加强政策观念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

紧接着新闻评论工作者要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也要有一定的业务根底,毕竟新闻评论的对象不是部分群体,涉及到的领域也不少。因为这样的工作所以要求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当然也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对于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有很大的作用,知识的积累不会使得评论人员的语言出现一些错误,也使得在用词上不那么肤浅。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人在看评论时觉得像在看散文一样的精神享受。

再者新闻评论工作者也好,新闻记者也罢,从事一个行业就应该爱自己的工作,要有朴素之风,要有不怕苦、不要累、敢于挑战自己的精神和决心。要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自己的工作有效率的得到落实。也应当具备敏锐的发现和判断能力,评论的特征之一是新闻性,但每天发生的新闻事实令人眼花缭乱,真正值得评论员去关注的,反映了社会的某个本质问题的。这样的事是需要评论员有敏锐的发现以及判断力。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选择上就会常常出现错误。

最后作为新闻评论员应该做到关怀社会,我们处于一个快节奏的生活范围,在我们的生

活圈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新闻评论者的话语都很是犀利,在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也要具备一颗关怀社会的心。要清楚的知道该怎样去解析一个新闻。

二:新闻评论的受众群体

新闻评论是向受众传达一种对事实、现象和问题的有形意见的报道体裁。想要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不单纯的只是要提高新闻评论者的素质与修养,要使新闻评论有的放矢,卓有成效,那么针对新闻评论受众做分析是有必要的。

要分析受众群体,最先就是要知道受众需要的是什么。人的需要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反应,受着客观环境的制约。新闻评论以一定的观点和思想对受众的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并力图说服他们向着评论者的意图转变或行动。从传播学的从众心理来说,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某些行为或者其它方面会与群体越来越相似。

在受众这个大群体中,不论是少数还是多数人,都有求同心理,所谓的求同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或者是同意。这样的心理极大的满足了受众的自我。在新闻评论中,受众既是受者同样也是参与者,而新闻评论者该重视的是受众的这种求同心理。

在这个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闻我们不是从电视也不是从报纸上看到的,而是在网络上摄取的,因为科技的发达,人的求乐方式也越来越多,即使是在新闻评论里也不可缺少,新闻评论重要的是能够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不单单说只是一些严肃的言谈,评论者对于一些开心的话题的评论也会成为受众的最爱。

受众有自己的选择也有自己的心理情绪,很多受众存在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对传播内容或者是传播方式持怀疑抵制的态度和倾向。在受众看到某一个新闻或者是评论时,就会存在一种怀疑的态度,可能是之前就对某个事件了解,即使评论者评论得再好,在受众心

里都是没有办法接受的,而且存在很大的反感,这样使得信息在部分人中难以转播。

三:强化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本是新闻传媒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功能。但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一些新闻传媒,存在着舆论监督功能弱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权威性和战斗性。

做好舆论监督,是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责任,是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主流媒体作为舆论阵地的首领,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在舆论监督方面,其特殊的地位非其他媒体能够代替。但是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其舆论监督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挑战,舆论监督弱化。而互联网等新媒体越来越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舆论监督是个人或组织通过大众传媒及其工作人员、社团和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设,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监督活动。针对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也是不经相同的,新闻评论最主要的存在原因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但有些时候新闻评论却给以错误的引导,使得造成一些没有必要造成的伤害。

要做好舆论监督,首先要着力解决敢于监督的问题,主流媒体要勇于和善于开展舆论监督,在很多时候,要有一种责任感,把正确的舆论监督看得和其他的新闻评论同样重要,做好舆论监督,也必须注意把握时机,把握好“度”,增强舆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实现最佳的社会效果。

为克服新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自发、盲目、走偏、炒作等消极因素,为提高整个舆论监督的水平和质量,应该要以主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的坏境,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点,走出认识误区。要有组织的监督,依法、科学监督。毕竟舆论监督

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也要加强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合作。

新闻是新近事实的报道,新闻评论是否会引起大家的关注,重要的是事实的关注度,其次是评论者的评论是否能符合受众的心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舆论的监督,这样各方面的配合足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参考文献: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柳珊 《当代新闻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徐利 《新闻评论写作》北京:中华书局 2003 路小静《新闻与传播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