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cacdd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9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三次适应性训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

下图是欧洲地区四条河流相对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条河流可能依次位于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东部、阿尔卑斯山地区 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地区 D.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2.关于四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B.②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 C.③河流结冰期长 D.④河流水流湍急 3.读世界某区域图,①地的北部海域和②地 的东南部海域为该区域著名渔场,但两渔场 的成因却不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北部渔场与暖性海水的上升流有关 B.①地北部渔场与大量陆地河水注入有关 C.②地东南海域渔场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D.②地东南海域渔场与终年离岸风有关

右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 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③和①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 5.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 分布特点的成因主要有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形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下图3是我国东部某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与岩石分布图。读图3,回答6~7题。 6.形成岩浆岩的物质于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 7.右图中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C.乙、丙相对高度小于500米 D.夜晚时,风从丙地吹向乙地

8.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的农民在一些地势低湿、土层较薄的胡萝卜出口基地,采用起垄栽培(如右图所示),增产效果 显著。垄上栽培的优势主要是 ①增大空气湿度 ②利于农田排灌 ③改善透光条件 ④增加土层厚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0年春节前,国家发改委预测我国铁路客运增幅6%左右,为国内形成“春运纠结”二十余年来增幅最低年份。春节后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表为我国2020~2020年工资年均增长率(%)表。读下表,完成9~10题。 农业雇工日工资 非农产业日工资 粮食 15.1 制造业 10.5 油料 11.3 建筑业 9.8 蔬菜 9.4 农民工 10.2 棉花 11.7 规模养猪 21.4 9.下列关于近年我国春运铁路客运增幅有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原因有流地经济发展较快流出地就业机会A.??????B.C.???????D.根据国家最低工资规定,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通过再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B.???????????C.????????????D.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出很多形式来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下列哪些形式能起到这种作用村务公开 重大事项社会听证? ③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A.??? ?B.???? C.????? D.①审议各项议案权 ②表决各项议案权 ③提案权 ④决定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副总统拜登。胡锦涛指出,中美两国作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既肩负着重要责任,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中方坚定致力于构建互尊互信的中美关系。中方致力于构建互尊互信的中美关系的原因是

①中美两国加强合作有利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 中美两国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 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美两国结盟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A. B C D.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 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B. 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 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 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倾向

邓耕生在《谈我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一文中说,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对手工业产品实施质量管理。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礼记·月令》对酿酒业提出\稻必齐、曲蘖必时……毋有差贷……\《礼记·月令》认为\物勒工名……以穷其情……\《秦律·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④《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詠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A.①②③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7.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28.1923年,胡适在为《科学与人生观》作序时称:“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对它公开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这个名词为科学

B.反映了三十年来“科学”逐渐深入人心 C.反映当时对科学的推崇有一定非科学性

D.可以推断出胡适就当时人们对科学的态度持肯定与赞扬态度

29.《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原因论析》一文在论述“尽早结束同中国僵持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外交课题”时,下列言论可以作为依据的是 ①“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敏感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或拒绝考虑。” ②“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体系必须反映出中国巨大的实力和潜力。”

③“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④ “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30.德尼茨·加亚尔《欧洲史》:“在‘社会战争’中,同盟者为要求成为罗马公民与罗马开战……如果罗马帝国不改变这种政策,20世纪的欧洲大概不会感到,罗马曾为形成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欧洲文明作出过贡献。”“这种政策”受益对象的改变是由

A.贵族到平民 B.公民到自由民 C.平民到自由民 D. 平民到公民

31.古罗马著名政治、法学家西塞“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一切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天性相一致的正常理智。这个法律对国家本身尤为重要,任何擅自蔑视它的统治者行将变成一个暴君。”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社会契约B.民权平等C.理性主义D.自然法A.苏联的工业革命向边疆地区扩展 B. 五年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苏联继承了俄国传统的中亚政策 D.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巩固了苏联

33. 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 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B. 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 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3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

A. 中国的辛亥革命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 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的议会改革

35.《世界:一部历史》对一种科学现象这样描述道:“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直觉的观念荡然无存,就像进入了《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的兔子洞一样。”其中所说的将人们思想认识带进“兔子洞”的是 A.经典力学理论 B.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第Ⅱ卷 综合题(共160分)

36.(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该区域最大国家的城市多分布在 , 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6分)

38.(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9.(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材料一:明朝人叶盛说:“今书坊(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钞写绘画,家畜(蓄)而人有之;痴騃(痴呆)女妇,尤所酷好,好事者因目为《女通鉴》……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或者以为警世之为,而忍为推波助澜者,亦有之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2分)并分析其作用。(6分) 材料二:1776年,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认为“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认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主张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