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bd1be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3

(4)就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交全体学生或班干部讨论,由学生参与制定计划,确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思路。(1分)

(5)将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写成文字,并予以公布。(1分)

4.答:(1)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对客观事物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1分) (2)系统性原则。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各要素的关系。(1分)(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求研究者密切结合我国教育

实践中的问题,为了实践展开研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基于实践发展理论。(1.5分)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从研究的目标、内容到方法,都必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1.5分)

五、论述题

1.答:我国中学德育原则主要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分)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方针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分)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品德形成规律确立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分)

(3)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把对每个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3分)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3分)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规律决定的,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3分)

2.答:学生因为对足球的共同爱好而形成非正式群体,这样的群体是班集体中客观存在的组织,班主任应该进行引导,加强教育,在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不能简单粗暴,要讲究方法。

(3分)

班主任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的要求:

第一,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材料中是以足球为共同爱好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与学生多交流共同,详细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3分)

第二,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虽然这一部分学生因为球赛而影响学习,但是只要正确引导,完全可以消灭其消极作用,发挥这一群体的积极作用,比如因势利导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协作精神教育等。(3分)

第三,加强教育和引导,班主任要热情地对待这一群体的学生,尊重他们的爱好,正确引导他们,争取利用这一群体的力量为正式组织服务,例如发挥球迷群体的积极性,让他们为班级文体活动贡献力量。(4分)

(联系实际,酌情再给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