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厂操作规程(江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榨油厂操作规程(江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8f616c647d27284b73514f

江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榨油厂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榨油厂设备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有效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榨油厂。 3 有关操作规程 3.1 预处理车间操作规程 3.1.1 开车准备工序:

A 在开车前,确保对整个系统详细检查。

B 对车间各设备功能、防火安全和工来安全须全部熟练掌握。 C 对开车、操作、停车或紧急事故能力能进行全面、熟练的控制。

D L205(碎豆刮板)、L206(豆胚刮板)、L212(豆胚刮板)单机试车须用50kg豆粕将其内部进行清理。

E 为防止L201、L203(斗提机)各溜槽、溜管堵塞,应检查发动机是否正常运转并检查。

F 检查过热的发动机、轴承、传动装置、料封、履带或联轴器,或其它易损部件,并快速处理问题。

G 检查各轧胚机、破碎机、磁选系统,防止铁物对轧辊及破碎辊造成损坏。

H 检查各风机、刹克龙及闭风器风量、风压是否正常。 3.1.2 开车程序:

A 首先应联系粕库车间启动豆粕系统DF487(除尘风机),RE485(豆粕刮板机),EL484(斗提机),SC486(豆粕绞龙),BC483(皮带输送机)、DF483A、B(豆粕除尘器),RE482(豆粕刮板机),L802(刮板机),L801(刮板机),X802C、B、A,F802(风机),G802A/G802B(喂料器),G801A.B(豆粕破碎机)接着启动豆皮系

统X207B.AC、B、A,F207(风机),G204a/G204b(喂料器),L214(豆皮绞龙),X201,FN201(风机)。

B 备注:在顺次开车以前要将以下设备的主机开起来并观察其运行达到稳定:G202A-J(轧胚机)、G201A-E(破碎机)、G204A/B(豆皮粉碎机)、G802a/b(豆粕粉碎机)。

3.1.3 设备维护操作及一些设备的事故处理、工艺指标、技术参数:

A 大豆清理工序操作规程

(1)检查C201筛网有无破损,发现损坏及时停车修补。 (2)定期清理筛面,防止筛孔堵塞。 (3)定期注润滑油(电机、减速机、轴承)。

(4)定期检查X202、X201下料的含粮率,并据此及时调节进排风量。

B 大豆加热工序

通过TT201A、LT201、LS201A/B/C,控制大豆加热器内部物料料位及出口大豆温度65~75℃

C 破碎机:定期清理磁选器上的铁杂质(铁少时1次/4小时,铁多时经常检查),大豆破碎至4-8瓣(流量大时破碎度可能不好,但要保证轧胚机不能堵料)。

D 轧胚工序操作规程

(1)定期检查轧胚机运转情况,做好负载记录。 (2)定期检查液压油油位,及时添加液压油。

(3)经常观察轧胚情况,保证胚厚度在0.25-0.55mm之间,防止胚片成粉结团。

(4)定期检查轧辊刮刀问题,防止粘辊情况发生。

(5)定期加注润滑油及清除铁杂质,观察喂料情况,保证喂料均匀。

E 豆皮粉碎及豆粕破碎系统:定期检查G204A/B、C201、G802a.b、C801a.b筛片或筛网,防止破损,定期检查刀片,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若网眼堵塞要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

3.2 浸出车间操作规程

3.2.1 在开车之前,确保对整个系统详细检查。

3.2.2 对开车、操作、停车或紧急事故有能力进行全面地、熟练地控制。

3.2.3 为防止溶剂进入胚喂料输送带或经输送带装置进入预处理区,要确保有一个密封(一个旋转阀或料封绞龙),当它不工作时,采用一个滑动门来密封。

3.2.4 为防止溶剂进入豆粕输送带或经输送带进入豆粕干燥区,要确保有一个密封(用料封绞龙或料箱内料胚或一个旋转阀或滑动门)。 3.2.5 为防止尾气中的溶剂气体进入大气要确保矿物油回收系统运行良好。

3.2.6 内部机械操作之前为防火和防爆,要对浸出器消溶。 3.2.7 清理过程中应防止DTDC太冷,以免它象一个冷凝器使得水或己烷被吸入并冷却。

3.2.8 避免DTDC太热,否则会着火。

3.2.9 确保开车和运转下所有料粕快速有效地脱溶。 3.2.10 给蒸馏提供所需的足够的热量。

3.2.11 浸出器主轴运转时,混合油要有一个连续的流量,以防止在混合油罐内积料。

3.2.12 为确保豆粕完全脱溶,应检查DT圆顶盖内温度74~85℃(165-185℉)(TT301不得低于70℃,下面蒸汽夹层温度90-107℃(200-225℉)和蒸汽头部压力9.1-10.5kg/cm2(130-150PSI)。 3.2.13 为防止堵塞输送带、喂料口或设备(以及泵或风机),应检查发动机是否正常运转,转换器灯是否正常工作以及驱动装置是否正常。

3.2.14 检查过热的发动机、轴承、传动装置、料封、履带或联轴器或其它易着的火源,并快速处理问题。

3.2.15 为防止车间内聚集易燃的己烷蒸汽,应快速检修轴料封、法兰等。

3.2.16 为避免尾气系统常压,应检查DT冷凝器和尾气冷凝泵操作,冷凝水温度和流量、矿物油系统操作。

3.2.17 为避免油里残留溶剂,应检查蒸馏系统真空457.2mmhg(最低18″Hg)和温度是否正常。从二蒸、汽提塔、真空干燥器出来的油温应保持在101.6℃(215℉)以上,为安全起见,可提高操作温度。 3.2.18 为避免车间内排放水携带溶剂,必须检查溶剂液位(水分离器内表面液位),蒸煮罐放水温度和气味。

3.2.19 为防止溶剂中有残油,应尽力防止二蒸、汽提塔、干燥器中起沫,防止翻缸,并检查蒸馏泵和浮球阀的操作状况。

3.2.20 保持溶剂工作罐一个恰当的中等液位和浸出器的混合油罐液位来确保安全平稳操作。

3.2.21 在记录表格中需要定时记录重要的操作参数。

3.2.22 停车期间,当所有泵、风机、驱动装置不必要开着时,关掉它们要按照一个细致又详细的步骤进行,让系统必须处于一种安全条件之下。

3.3 浸出车间空物料情况下开车操作规程

3.3.1 开车前半小时通知锅炉房送蒸汽1MPa(打开主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3个及各蒸汽包上的疏水阀,确保主蒸汽管道上的闸阀及各蒸汽包上的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3.2 打开冷却塔风机和泵,调节阀门,达到正常水循环。 3.3.3 检查蒸煮罐,确保已经注入一定量的水(接近溢流管口)。 3.3.4 打开蒸汽冷凝系统。 3.3.5 启动F304A和F304B。 3.3.6 启动风机F304。 3.3.7 启动风机F303。

3.3.8 启动矿物油两台泵P306B和P306A,设定矿物油流量在2.73m3/h.

3.3.9 打开矿物油加热器蒸汽(调节至0.18Mpa左右)及矿物油汽提塔夹套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