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质构造和地貌原理(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质构造和地貌原理(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3ae03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a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质构造和地貌原理(含解析)

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就地取材的碎石中含有大量珊瑚虫化石。据此完成11~13题。

11.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地( ) A.坡向不同 B.坡度不同 C.土壤质地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12.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 A.加强立柱坚固度 B.减轻雨水冲刷 C.隔热保温 D.减轻洪水侵蚀

9 / 14

)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质构造和地貌原理(含解析)

13.与珊瑚生长时期相比,该地区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向上 向南 B.向上 向北 C.向下 向南 D.向下 向北 答案 11.A 12.C 13.B

解析 第11题,该地位于黑龙江,地表有季节性冻土,冻土表层为冻土活动层,一般白天(夏季)融化,夜晚(冬季)冰冻,反复冻融导致地表不稳定。图中甲地(朝南)为阳坡,乙地(朝北)为阴坡,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冻融作用更强烈,地表更不稳定,所以甲地立柱埋藏较深,A正确。第12题,据材料可知,立柱底部堆积物为碎石,孔隙较大,无法加固立柱,A错误;该地有桥梁遮蔽,雨水冲刷作用较弱,B错误;碎石层高于洪水水位,减少洪水侵蚀的作用不明显,D错误;碎石之间孔隙大,包含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夏季可起到隔热作用,冬季可起到保温作用,减小冻土层冬夏季昼夜温差,减少反复冻融,保证结构稳定性,故C正确。第13题,珊瑚虫属于热带海洋生物,其化石在陆地上被发现,说明含珊瑚虫的沉积岩形成之后地壳向上运动,导致该沉积岩出露地表;珊瑚虫多生活在低纬度的热带海区,现在在北半球黑龙江(中高纬度)地区发现,说明地

10 / 14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质构造和地貌原理(含解析)

壳向北运动,将原属热带海区的珊瑚虫化石带至北方地区所致。故选B。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14~16题。

14.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海拔、降水量 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

15.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6.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 / 14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质构造和地貌原理(含解析)

答案 14.C 15.B 16.B

解析 第14题,印度半岛属于季风气候,甲地处于迎风坡降水多,丁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甲地属于山地,地形崎岖,丁地属于高原,地形平坦。C正确。第15题,丙地土壤侵蚀强度较小,人口城市比较少,土壤侵蚀危害小。乙地虽然土壤侵蚀强度不是最大的,但是该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和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土壤侵蚀对这一地区影响最大。B正确。第16题,甲地属于山区,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生物工程措施是指为了防治土壤侵蚀、保持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造林种草,绿化荒山,农林牧业综合经营,以增加地面覆盖率,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水土保持措施,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甲地区比较适宜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交汇的区域,地形开阔,河道宽浅,流水如发辫。三条流向不同的河流与两侧的山体之间,形成了三个不同地貌的三角区:沱沱河—通天河北岸三角区主要为山地,当曲—通天河南岸三角区则分布大片沼泽,沱沱河—当曲之间的三角区则以台地为主,统称为通天河三角区。该三角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台地上常年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