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378302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c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4~5题。

4.1937~2008年,该区域( )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 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5.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迁 C.放牧强度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

解析:4.C 5.D 第4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都大致增加到15倍左右,故A错误、C 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第5题,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

(2013·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6~7题。

6.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9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6.D 7.C 第6题,从图中有时令河的存在可以判断,此地应该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而土壤盐渍化容易出现在这些地区。四地中丁地海拔低,温度相对较高,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从而形成盐渍化。第7题,乙位于河流的上游,若取水过多会使下游的丙、丁植被由于缺水而枯死,出现荒漠化现象。

(2013·江苏高考)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C.隔坡梯田

B.坡式梯田 D.反坡梯田

9.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C.利于机械化耕作

B.修筑难度小 D.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8.C 9.A 第8题,根据等高线可知,甲区的地形是陡坡与平地相间分布,这样的地形应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的地方发展种植业,而在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的地方发展林业。这样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便于发展种植业。第9题,由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梯田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这样的梯田使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减慢,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保水保土的效果。

10.(2015·绍兴一中高三检测)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

10

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 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④禁止超载过牧,退牧还草

解析:选B 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①大、小兴安岭地区大力植树造林;②三江平原改善湿地;③阴山北部禁止超载放牧,退牧还草;④黄土高原植树种草,涵养水源。

(2015·衡水中学第一次模拟)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12.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解析:11.B 12.A 第11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第12题,全球气候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会愈加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气候变暖不会使“沙绿民富”。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014·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

11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6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6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解析:第(1)题,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湖泊周围沉积,二是冬春季节河流与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第(2)题,原因主要从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大且日数多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风沙堆积可能会填埋轨道、侵蚀路基、损害铁路其他设施、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第(4)题,可从设置方格沙障、阻沙墙、用碎石等覆盖沙面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14.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 “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12分) (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