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2be608f61fb7360a4c65ef

适合任何一种情况的、永恒的激励措施。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纷繁复杂性,要求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优化并不断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人、财、物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激励手段、激励方式和激励内容必须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并且激励机制中要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 3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

3.1 企业管理人员认知能力、管理思想存在缺陷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依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学习许多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譬如:\管理、学习型组织、精细化管理、海尔的OEC管理、寻求并建立企业文化,但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不多, 原因就在于引进这些管理模式时并没有与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融合起来。企业实力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基础,要保持企业实力并长盛不衰,就需要企业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即要有核心竞争力,这要求我们在员工激励机制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一企一议、一企一策,不能照搬已有的模型。

其次企业管理者忽视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许多企业口头上承认重视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但多数流于形式、走过场。譬如:各种荣誉的授予面较窄,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和\轮流做庄\现象,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暗箱操作\,使激励效果受到影响。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应该一味的讲\实惠\,\爱厂如家、爱岗敬业\成了彻底的口号等等。其实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未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层次上去进行。国有企业历来提倡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然而,在很多国有企业里,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并没能得到保证,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往往只是一句空话。 3.2 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不足

劳动制度方面,用人机制非市场化,多数国有企业在劳动力方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通常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就一辈子在企业工作,员工即使不称职,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出于稳定考虑,也无法将其清理出企业。并且企业不仅要对员工本身负责,甚至员工家属子女的就业、医疗等问题也由企业承担。在企业没有生存问题,个人利益长期有保障的情况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缺乏危机感,认为进入企业就拿到铁饭碗的思想普遍存在。

人事制度方面,全省许多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的运作并不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管理被动且缺乏目的性,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人事管理工作思维惯性,并未真正实现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的转变,企业中岗位分析、岗位评价等工作非常原始,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员工观念没有改变。

分配制度方面,一方面是分配不公平,员工干的好与坏和个人所获得报酬不成比例,搞\平均主义\,所获得的业绩有时与地位和荣誉相背离,使某些荣誉称号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是程序不公平,国有企业中领导的\官本位\思想严重,企业内的裙带关系复杂,在分配的决策过程中与领导有关联的员工,可能一直受到各种荣誉光环的照耀,领导的决策没有透明度,使得以制度形式确定的条款丧失了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管理者运用手中的一点权力捞起了灰色收入甚至违法收入,这与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相悖。同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业绩突出,而职权皆无,荣誉不曾享有的员工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挫伤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4 建立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措施

企业能够真正使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方法,莫过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企业在同等的条件下取到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塑造良好的企业激励机制制度环境 (1)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重点要解决好\三个分离\和\三个转变\,即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运营分离;实物形态管理向价值形态管理转变,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管理企业向管理产权转变。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激励机制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产生的,因而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前提条件。国有企业要在\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上的股权置换和兼并收购逐渐将国有股比重降下来,让更富有眼光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到公司的内部管理中来。其次维护股东大会作为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权威性和股东的合法权益,确保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的地位,强化基本职责,发挥董事会的核心作用,保证董事会工作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必然会出现人员的分流。要妥善安置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辞退的员工与离退休的老员工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

(4)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员工激励机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员工激励机制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

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5)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生命的企业。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和指导企业经营的灵魂和法宝,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一种生产力,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只有企业文化己经成型的现代企业,其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才会有忠实的参与者和拥护者,才能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企业持续发展的氛围。可以说,能否正确地认识企业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有良好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的重要标志,并且是企业能否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之所在。

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一个员工个人价值观的时候,每个员工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因此,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激励机制的一种重要载体,建设和培育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是企业的一件大事。 企业文化的建设可按搜索整理、诊断、提炼、强化、修缮五个阶段来进行:

一是企业文化\词条\的搜集与整理阶段。所有员工根据自身对本企业的理念主张或建议制作成企业文化的中心\词条\,主管部门收集好词条后,将最有创意和最有代表性的\词条\进行分类,然后再整理成几个自成体系的理念。

二是企业文化的诊断阶段。主管部门将上述理念印发给每个部门,要求部门领导把企业的理念逐一反复表述出来,请所有员工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理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表达出来,若大部分人所想到的事件相对集中,则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大家的认同。这种被全体员工诊断过的企业文化将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并对员工发挥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