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舆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8dd4ef168884868662d62e

舆论学

第一章

一、舆论的概念

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具有相同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以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二、舆论的八大要素

1、主体:公众

特点:对具体的社会事态有相近态度、共同看法的一个自在的群体。是有分散状态的个体组成的的;公众是变动的,会随着社会问题的存在或消失从而组合成分散;具有自主意识并能自由表达

2、客体: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是公众讨论的具有争议的话题。 特征:要不同程度的具有争议性,形成多种舆论。 3、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4、舆论的一致性:程度与权量有关 5、强烈程度

6、持续性(存在时间)

7、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

8、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成分:舆论本身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

三、什么不是舆论

1、大众媒介的言论 2、意识形态 3、公众 4、个人感觉

第二章 舆论的形成

一、舆论产生的社会化境

舆论环境是指人们面对公众意见的指向以及多种意识交叉的意识氛围,包括若干公众意见的和谐,对立成冲突。舆论环境是社会意识环境的表征,反映出社会思潮和民众思想状况,并对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1、公众的交往环境 交往的本身能产生意见

交往的规范能够产生话题,这些规范的内容既是人类社会产生的产物,又是人类交流意见的话题

公众的生活方式进入舆论的内容 2、社会意识环境

舆论始终存活在各种意识中,构成整个社会意识的一种最活跃的因素,意识环境是无形的精神文化的交错状态,包括知识、道德、法律、信仰、科学、艺术、风俗等各种形成舆论与意识形态在实际生活中是紧密联系的,成为意识环境的一部分,只不过它是潜意识、浮动意识和表层意识。 3、舆论场与公众领域

舆论场包含若干相互刺激因素,是许多人形成的共同意见的具体时空环境,表现为公众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包含多人的体验、现实需要以及彼此呼应。 构成舆论场的因素:同一空间人们相邻的密度与交往的频率。

社会环境的开放程度:不仅关系到舆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舆论的正负方向,即产生正确舆论还是错误舆论。 环境渲染现象。

二、舆论产生的四个阶段

1、社会矛盾向社会议论的转化

公众问题来自公众事务不能正常运作,引起人民纷纷发表意见。社会舆论正是公众对公共问题的共鸣。

社会公共问题诱发意见的过程:

社会矛盾的解决受阻,陷入非正常状态,出现利益冲突; 这种受阻最终表现为矛盾纠葛,呈现出有形的“社会难题”;

这种社会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不断有人发出要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纠葛的呼声,最终形成舆论;

社会矛盾获得解决,使人民受益,人民发出赞扬声,又会形成舆论。 2、个人意见与议论圈的形成

议论圈是指少至几个人,多至十几个人聚合在一起交谈,并取得初步一致意见的沟通状态。它是舆论传播的细胞,也是舆论主体的初级活动,议论圈是自发形成的,舆论主体自愿结合的共议,构成社会舆论的主要形式。

议论圈的扩大,一方面取决于舆论人交流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舆论人社会角色的多面性。 3、偶然事件的激发

事件是舆论形成的出发点,直接引起社会意见问题舆论的转变,任何一个具体事件的发生都表现为历史进程的必然性。 4、舆论领袖的意见引领

公众舆论的大规模形成,必须借助精英人物的引导,局部舆论演化为社会舆论的最后阶段,是舆论领袖吧社会的局部意见聚合为多数人的整体意见。

舆论领袖,又叫意见领袖,是提出指导性见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他们是社会精英,能够产生生产意见,鼓动并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社会问题,舆论领袖大都是政界的各人和

各领域的想象家,常常提出真知灼见,赢得公众的信任。作为公众的代言人,最先对社会问题提出系统的见解,提高了社会意见的质量。 意见领袖的特点:

是意见的生产者,借助媒体传播他们的意见。 具有崇高的社会威望,能够生产意见(与舆论的区别)

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见地,高尚的品格和气质,善于就国家、世界的重大事项而发表意见,在公众中能够产生一呼万从的感应。

具有精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三、舆论形成的标志

1、聚义量 2、舆论量及其强势

25%是判断舆论成立的标志:是舆论的边际:25%为群体的舆论,30%—60%为公众舆论,众意量度是形成舆论的标志之一:舆论的量差决定类型,70%及其以上为民意(最大级别),20%—25%的舆论处于有限性声势,有可能发展成为舆论,也有可能消亡,未形成舆论,达到30%—50%的量,公众会运用强烈的手段来鼓动成渲染自己的意见,处于膨胀性的声势,60%及其以上,能强烈感觉到其影响,为显赫性声势。

四、舆论生成的模式

1、平稳模式:鸡孵模式(平缓渐进式) 2、爆发模式:

“爆米花”模式:声势浩大,带有突然爆发的意味,给人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舆论在一两天之内出现,此前虽然存在发生重大舆论的征兆,但意识环境却是平静的。三个要素:某一种意见早已处于潜伏期;随着外部刺激条件的加剧,意见逐渐高涨;意见增长到一定的限度。

“鞭炮”模式(引爆式):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但受到了压制,没有出现高涨

3、瀑布式:美国学者乔·萨托提出,用以比喻在集权制度下舆论由最高权力阶层的不断灌输而形成。

舆论以两种方式完成:笼罩所有等级的恐怖,持续不断的群众动员。

假舆论:民众对不赞成的意见不作出反对的表现,是违心附和的意见,作为舆论高压的产物,恰恰是民众丧失话语权的曲折的表现。 4、沉默的螺旋

第三章 舆论的传播形态

舆论传播属于群体行为,表现为对共同意见的相互言说,构成一定的舆论形态。

舆论传播大体有六种形态:议论与公共讨论、肢体的集体表意、民谣与民谚、理论争鸣、社会传闻、会议的意见集中。

一、从议论到当代议论 二、社会传闻与小道消息

1、传闻的成因

大众对重大事件缺少知情权,是传闻产生的主要原因,公共问题透明的程度与小道消息兴衰成反比,公众事件的诱发是多数传闻产生的直接原因。 求知欲、知情权与想象欲的传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2、传闻的两面性

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干扰正式沟通,甚至引起内部相互猜疑,争吵和矛盾。

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要,弥补正式渠道信息的不足。 3、传闻最初阶段是一般具有隐形结构的

一是人们得到一种信息,纷纷相互转告,共同传播事件的高度兴趣呈现出舆论的状态。

二是传递行为包含的意见最初不易被人们察觉,因而传递的最早阶段不会使人们表达见解。

三、民谣的舆论讽喻

民谣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舆论形态,以其简洁精练、合辙押韵、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和易传易记的特点被人们所传颂。

四、会议的意见集中

会议的主体:会议主持人;会议出席人员;会议特邀和列席人员及会议来宾;会议工作人员 会议议题实现的标志:与会者是否充分了解议题,并就议题的内容全面地交换意见,议题中提出的问题经过充分讨论,能够顺利进入表决。

表决是取得意见一致的关键环节,也是验证会议舆论效果的主要标志。

五、肢体行为的意见宣示

群众聚集起来,以剧烈的肢体宣示把舆论推向极端,是舆论的激化形态。

1、鼓掌的掌声表达集体意志,诉诸一致意见,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肢体舆论。鼓掌是一种整体直觉和集合意识的表达方式。

2、聚众。又称为群体事件,是指社会公共问题处方激化状态时,发生群体集体表意行为,往往有数十人以上的人群集结在公共场所或某个机构门前表达诉求。以聚众行为表示一致意见,显示集体表意,是肢体市委的舆论形态。

3、表决:运用符号表达意志,是最简洁、最集中的组织化舆论行为。

4、表意行为的组合,在诸种肢体舆论中,游行示威是最典型的舆论组合形态,包含多种舆论行为和表达方式。

5、游行示威三种舆论性质:反对压迫的抗议性游行、欢庆胜利的祝捷性游行、没有正义要求,破坏社会安定的反动性示威

六、社会变动的理论争鸣

在观点争鸣中,不同的理论主张发生对峙,辩论以至激烈的争鸣,在知识界形成群议鼎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