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第三章:训练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第三章:训练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2c5482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3a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1.答案:C A地成为我国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由于其位于河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光照充足,但该地冬季气温低,没有塑料大棚,蔬菜不能生长;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丰富,适宜蔬菜生长,但存在降水不足的问题

2.答案:B C地乳制品生产企业接近原料地,D地乳制品生产企业位于大城市附近,接近市场。

3.答案:D我国东北平原的耕地类型为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类型为水田,导致它们耕地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不同。

4.答案:D甲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是其特点之一。 5.答案:A该地区粮食作物的比重逐渐减少,花卉、蔬菜的比重不断增加,是因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

6.答案:D 第Ⅲ阶段的农业生产是以市场为目标,因此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7.答案:C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纬度较高,但是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主要是受盆地和谷地地形影响,气温较高。

8.答案:A合江县纬度较高,气温较岭南的荔枝主产区低,生长期长,上市时间晚,所以市场销售价格高。

9.答案:D由题意可知,过去成都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荔枝生长,而如今该地不适宜荔枝种植,该空间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气候条件的变化。

10.答案:B恒河入海口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11.答案:C该地区降水集中于雨季,旱季降水很少,旱涝灾害严重,为保障农业的高产、稳产,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12.(1)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 (2)E

(3)地形 气候(热量) 土壤

匠心办公文档系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