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十六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备考练(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全国版)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十六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备考练(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0b83e3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b

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本题借助数学模型坐标曲线图揭示生命活动规律,这也是高考命题的经典题型,是考查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良好载体,也是体现试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良好载体。解答本题,首先要关注题目指标信息,如“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然后提取题目中的资料信息,如本题的图解信息,结合指标信息进行转换;最后仔细审查题目设问作出回答。 10.[2018江苏,30,8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 ,激素乙通过 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 ,从而减少尿量。 (4)

,

有 。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因

。 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综合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是高考命题的一种方向。本题以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为背景,并结合体温调节过程图考查有关体温调节的知识,。

:

体现了高考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要求。本题第(5)小题难度较大,解答本小题需要依据体温调节示意图中当体温升高时皮肤血管收缩等信息中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考法1 内环境组成及相互关系分析

命题角度1 结合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

1 如图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恒定不变 C.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存在于②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人体内①处内液体会减少

本题是完整型体液关系图解,则依据完整型体液关系图解的判断方法判断可知,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淋巴中存在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如果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会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组织液中,因此组织液含量增加,D错误。

C

1.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细胞或结构,①~④表示液

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2能向③中扩散 B.构成a、d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C.在①和④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

D.若人体出现病理性溶血,①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命题角度2 以文字叙述形式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判断 考情回顾

1.[2018浙江4月选考,T11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2.[2018海南,T9](题干信息: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淋巴管内的液体(√);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

3.[2015海南,T18 A、C]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提示: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在血浆和组织液中不存在]。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常发生在内环境中

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于内环境中

内环境中含有激素、CO2、尿素、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A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常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淀粉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C正确;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该反应不属于发生于内环境中的反应,D错误。

D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织液的蛋白质通过淋巴循环输送到血浆 B.饥饿时,肝糖原进入血浆并转化为葡萄糖 C.O2与血红蛋白在血浆中结合被运输到全身 D.汗腺导管和消化管内的液体都属于组织液

命题角度3 结合情境信息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3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内环境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

+

静脉滴注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并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A正确。注入的生理盐水进入静脉后不会刚好在细胞内、外液中平均分配,B错误。输入的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C与D均错误。

A

考法2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及失调现象分析

命题角度4 结合试题情境考查渗透压的调节(热点角度) 考情回顾

1.[2018海南, T11B](题干信息: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

2.[2016江苏,T16C改编]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逐渐升高(×)[提示:生理盐水和血浆渗透压相同,饮用生理盐水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3.[2016全国卷Ⅲ,T3C、D]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