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系统解剖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动物系统解剖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0aa7363c1ec5da50e27064

五、尿生殖前庭:

1、 功能:产道和交配器官,兼有排尿的功能。

2、 特点:与阴道的分界以阴瓣为标志;阴瓣后方腹侧壁上有尿道外口;有前庭腺;(牛羊猪)有尿道下憩室。 六、阴门:

1、 位置:肛门腹侧。

2、 特点:①阴唇:左右阴唇形成阴门裂,背联合、腹联合(夹角内有阴蒂)。

②阴瓣:(马)发达,(猪)细长,(马猪犬)有阴蒂窝。

§2.雄性生殖系统

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阴茎、阴囊、包皮。 一、睾丸:

1、 位置:阴囊内,两股部之间,大腿内侧,(犬、猪)在股部后方,紧贴体壁。 2、 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 形态:椭圆形,(马)长轴与地面平行,(牛羊)长轴与地面垂直,(犬猪)长轴斜向后

上方。

4、 结构:分睾丸头、睾丸体、睾丸尾,分别与附睾头、体、尾相对应。背侧称附睾缘,腹

侧称游离缘。表面为固有鞘膜(浆膜),深层为白膜(致密结缔组织),深入实质形成睾丸小隔,在中轴形成睾丸纵隔,实质被睾丸小隔分成若干个睾丸小叶,在纵隔处称睾丸网,每个睾丸小叶内有若干个曲精小管(精子产生地)和直精小管。

注:睾丸下降:胚胎时期,睾丸原位于腹腔中两肾的附近,随着胎儿发育,睾丸和附睾从腹腔经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中的这一过程,称为睾丸下降。 二、附睾:

1、 位置:位于睾丸背侧,以附睾韧带与睾丸相连。 2、 形态:带状。

3、 结构:分附睾头、体、尾。包括睾丸输出管和附睾管。 4、 功能:储存精子,也是精子进一步发育成熟的场所。

三、输精管:

起于附睾尾→经腹股沟管→入腹腔→向后入盆腔,在膀胱背侧形成输精管壶腹(猪无)→开口于精阜(位于尿生殖道起始部背侧壁,也是精囊腺的开口)

精索:位于睾丸和附睾的背侧,呈扁平圆锥状的结构,基部附着与睾丸和附睾上,向上

逐渐变细,穿过腹股沟管内环,沿腹腔后部底壁进入骨盆腔。内有输精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平滑肌束等,外包以固有鞘膜。

四、阴囊:借助腹股沟管与腹腔相通,容纳睾丸和附睾。

阴囊壁构造:与腹壁比较

阴囊壁 腹壁

——————————————————————————

①阴囊皮肤(正中有阴囊缝) 皮肤 ②肉膜(有阴囊中隔将阴囊分成两个腔) 浅筋膜

③阴囊筋膜 深筋膜+腹外斜肌 ④睾外提肌 腹内斜肌

⑤总鞘膜 腹膜壁层+腹横筋膜 ⑥固有鞘膜 腹膜脏层

——————————————————————————

注:阴囊韧带:又称附睾尾韧带,连系于固有鞘膜和总鞘膜之间系膜的增厚部分。 睾丸系膜:固有鞘膜向总鞘膜折转而形成。

五、尿生殖道:

1、 定义:雄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的作用,故又称为尿生殖道,分为骨盆部和阴茎部,两

者间以坐骨弓为界。 2、 功能:排尿、排精。 3、 结构:

① 骨盆部:起始部背侧壁有精阜。

② 阴茎部:经坐骨弓转到阴茎腹侧,坐骨弓处加粗形成尿道球(海绵体层变厚),末

端开口于阴茎头,称尿道外口。

六、副性腺:

1、 精囊腺:位于尿生殖道起始部背侧壁的尿生殖褶中,输精管外侧。开口于精阜。(马)

囊状,(牛羊猪)实质性,发达,(犬)无。

2、 前列腺:分体部和扩散部,以多数小孔开口于精阜周围。(马)体部发达,无扩散部,(牛)

体部很小,(羊)仅有扩散部。

3、 尿道球腺:位于骨盆部末端,坐骨弓附近。(马)椭圆形,(牛)胡桃状,(猪)发达,

呈长圆柱形。

七、阴茎:

1、 位置:腹壁之下,起自坐骨弓,经两股部之间,沿中线向前伸至脐部。 2、 功能:排尿、排精、交配器官。 3、 结构:

① 阴茎根:以两个阴茎脚附着于坐骨结节腹侧,进而合并为阴茎体。 ② 阴茎体:牛羊猪形成乙状曲。

③ 阴茎头:(马)阴茎头端膨大,称龟头。有尿道突,尿道外口开口处,(羊)尿道突

明显。

注:阴茎海绵体:位于尿道背侧。

尿道海绵体:位于尿道周围。

阴茎退缩肌:由尾椎(或荐骨)至阴茎头后方(马)或乙状曲第二曲,此机肌收缩,能

将阴茎头藏于包皮内。

坐骨海绵体肌:为阴茎勃起肌。(犬)有阴茎骨,是由海绵体骨化而成的。

八、包皮:由内外包皮构成,保护阴茎头,勃起时展平。内外包皮均由深浅两层构成,其游离缘分别形成包皮内口、包皮外口。有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猪)有包皮盲囊。

【思考题】

1.母畜生殖器官的组成及功能如何? 2.牛羊子宫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3.公畜生殖器官的组成及功能如何 4.阴囊包括哪几层结构?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

◆ 教学目标

1.明确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肺循环、体循环、门脉循环以及胎儿循环的概念和特点及其血流径路

2.掌握心脏位置、形态和内部构造 3.了解血管的种类和分支特点

4.掌握以马、牛为代表的全身动脉、静脉主干和若干大分支的名称和位置 ◆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2、功能:运输、参与体液调节、调节体温、防御功能、内分泌功能。 二、心脏:

1.位置:胸腔纵隔中,夹早两肺之间,稍偏左,体表投影在3-6肋间。 2.外形:呈倒立的圆锥形,左右稍扁,前缘凸、后缘平直。 (1)心基:有进出心脏的大血管,位置较固定。心尖:游离。

(2)冠状沟:靠近心基部,其上为心房,其下为心室,沟内有冠状动脉、心静脉,且充满脂肪。冠状沟也是心基和心尖的分界。

(3)左纵沟:又称锥旁室间沟,位于心脏左前方,未到达心尖。右纵沟:又称窦下室间沟,位于心脏右后方,达心尖。左右纵沟为左右心室的外表分界。牛心脏后侧壁还有第三条副纵沟。

3.内部结构:分别以房中隔、室中隔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1)右心房:

右心耳:圆锥形盲囊,由梳状肌构成,尖端向左向前至肺动脉的前方。

静脉窦:a.静脉间嵴:位于前后腔静脉开口处之间,作用是避免血液撞击。

b.冠状窦:位于后腔静脉开口处腹侧,是心大静脉和心中静脉的开口。 c.卵圆窝:位于后腔静脉口附近的房中隔上,是胚胎时期卵圆孔的遗迹。

(2)右心室:位于心的右前方,不到达心尖,壁薄、室小。

右房室口:纤维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肺动脉口:纤维环、半月瓣(3个)。

心横肌:又称隔缘肉柱,连于心室侧壁和室中隔之间的肌肉装置,防止心室过度扩张。 (3)左心房:

左心耳:向左向前突出。

静脉窦:为肺静脉的入口,分3组,每组2-3根。 (4)左心室:位于心的左后方,伸达心尖。

左房室口:二尖瓣(其他装置同三尖瓣)。主动脉口:半月瓣(3个)。亦有心横肌。

4.心壁的构造:

心内膜:光滑、与血管内膜相连续,形成心的瓣膜装置。 心肌:房、室心肌彼此独立,以纤维环为界,前者薄,后者厚。 心外膜:同时亦是心包浆膜的脏层。 5.心脏的血管和神经:(这里指营养血管)

(1)冠状动脉(左、右):主A根部→冠状沟→左、右纵沟→遍布全心。 心静脉(大、中、小):心大、心中V→冠状窦,心小V直接开口于右心房。 (2)交感神经(心加强N):兴奋窦房结,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副交感神经(心抑制N):正常状态下,心脏一般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6.心脏的传导系统:(维持心脏自动有节律的跳动)

(1)窦房结:位于前腔静脉和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下,是起搏点。 (2)房室结:位于房中隔右房侧的心内膜下、冠状窦的前面。 (3)房室束:在室中隔上部分为左右束支。 (4)蒲肯野氏纤维:是更细小的分支。 7.心包:

(1)纤维膜:坚韧的结缔组织,与大血管外膜相连续。

(2)浆膜:分壁层和脏层(即心外膜),两者之间的腔隙称为心包腔,内有心包液。 心包胸膜:被覆在心包外面的纵隔胸膜。 心包纤维囊:纤维膜与心包浆膜壁层之间的腔隙。

胸骨心包韧带:纤维膜在心尖部折转与心包胸膜共同构成,使心脏附着与胸骨上。

三、血管:

(一)种类及分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动脉和深层静脉一般行于深层、关节曲侧、肌肉内侧。前静脉一般位于皮下,体表可见,临床用来采血、放血、静脉注射等。

(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