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后题答案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工程测量课后题答案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a779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c

24 249 20 B 69 20 30 24 124 51 304 51 C 24 30 180 01 A 00 01 12 18 15 +6 -6 -6 69 20 27 69 19 12 69 19 12 124 51 27 00 01 15 124 50 12 124 50 12 ?43?360??(180??95?)?275?

一、单项选择

1、D 2、A 3、C 4、C 5、A 6、B 7 、B 8、D 9、A 10、D 二、简答题

1、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水平角、竖直角、距离、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量仪器。

2、全站仪的望远镜实现了视准轴、测距光波的发射和接受光轴同轴化,同轴化使得望远镜一次瞄准即可同时测定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的全部基本测量要素的测定功能。

3、全站仪是用来测量水平角、竖直角、距离、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量仪器。

4、(1)仪器常数的检验与校正:仪器常数一般不含偏差,但如果存在误差,将直接影响全站仪的测量结果,因此应对仪器常数进行检验与校正。

(2)仪器光轴的检验:仪器光轴的检验主要是检验电子测距仪的光轴与经纬仪的光轴是否一致,但这项检验必须在十字叉丝校正后进行。

5、数据采集过程中,全站仪的定向、对中、检核和计算等任一环节都会产生误差。影响全站仪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仪器设备(仪器本身精度、校正不完善等)、操作者(仪器安置误差、瞄准误差、估度读误差、尺镜不直、误差、误记、计算错误、输入错误等)、客观环境(烟尘、地形、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三个方面。

s??d?3.14?67.78?203.41mms??md??5???15.7mmms?15.7?10?5??7.72?10mm s203.41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A 6、B 7、D 8、C 9、C 10、B 11、C 12、A 13、D 14、B 15、A 16、A 17、A 18、B 19、D 20、C 21、B 22、B 23、D 二、问答题

?31、a=

?AB-??+n180度

i?-AB边的坐标方位角 ?——推算路线前进方向的左角

ABin——观测左角?的个数

2、经纬仪导线:经纬仪导线在进行业内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

测量的外业记录,有无错误。然后绘制导线略图,注上实际边

长、转折角(左角)、起始方位角和坐标等,以便进行导线的坐标计算。

全站仪:全站仪可直接按坐标平差计算,高程的计算也可同时进行。 3、

(1)选点原则:

①相邻导线点间应相互通式,以便测角和测边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以便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③视野开阔,以便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④导线点数量要足够,密度要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⑤导线边长最好大致相等,尽量避免过短或过长。 (2)导线连接角可参与方位角的计算,有定向作用。 4、①若要计算带定点坐标,需已知AB的边长和方位角; ②若要计算方位角和边长需已知两点坐标。

同:计算步骤相同、毕合差的限差和调整、导线点坐标计算相同。 异:几何条件不同 5、

① 坐标正算: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 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②坐标反算:根据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的过程。

注意问题:一个是求坐标,一个是求边长和方位角。

6、采用直角坐标系。起算数据可通过与国家和城市控制联网测得。

7、侧边的看闭合差的方向、同向的可推断距离超限的边。测角的只能试验。 8、 四等水准测量 图根水准测量 应用范围 大比例尺测图、工程测量 地形复杂、隐蔽及建筑群 观测方法 双面水准尺观测法 图根三角图根导线交会 技术指标 复合导线长度《=1.5m 符合线路+或- 20L 所用仪器 三、 计算题 (1)

水准仪 DJ6

(2) 观测角(右角) 坐标方位角 点号 (° ′ ″(° ′ ″) ) 1 98 25 36 2 -12 128 39 34 47 04 58 3 -12 85 12 33 312 17 19 4 -12 124 18 54 256 36 01 5 -12 125 15 46 201 51 35 1 -12 76 34 13 98 25 36 2

2 185.26 1000.00 1000.00 1 105.42 1172.09 1068.97 5 183.45 1196.52 1171.52 4 150.23 1073.08 1307.23 3 距离D (m) 1000.00 199.36 970.79 1117.21 2 1000.00 1 坐标值 X Y 点号 点号 A

(3) 观测角(右角) 坐标方位角 (° ′ ″) (° ′ ″) 218 36 24 距离D (m) 坐标值 X Y 点号 A B +21 63 47 26 102 24 11 267.22 875.44 946.07 B 1 +22 140 36 06 62 59 33 103.76 818.04 1207.05 1 2 +22 235 25 24 118 25 55 154.65 865.16 1299.50 2 3 +22 100 17 57 38 43 39 178.43 791.53 1435.49 3 M +22 267 33 17 126 17 49 930.76 1547.00 M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