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后题答案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工程测量课后题答案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a779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c

一、填空题

1、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量学、地图制图学

2、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 3、地面点、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4、经度、纬度、高程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5.D

三、问答题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点的位置以及如何将地球表面的地 形及其他地理信息测绘成图的科学。

测定,指根据获得的测量数据将地球表面的地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绘成地形图;测设,指将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基准线:铅垂线

3、水准面:把地球想象成一个处于静止状态的海水面延伸穿过陆地所包围的形体,这个处于静止状态的水面就是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测量上,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

水准面垂直于重力铅垂线方向,形态受重力场分布控制,发生周期性变化。 4、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高差:地面两点间的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成为高差。

5、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x轴竖直,y轴水平; 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按逆时针方向编号,x轴水平,y轴竖直。 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将一个横椭圆住套在地球椭球体上,椭球体中心O在椭圆柱中心轴上,椭球体南北极与椭圆柱相切,并使地球椭球体6°中央子午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将椭球体表面上的点、线按正形投影条件投影到椭圆住上,再将椭圆柱沿通过地球南北极的点母线剪开,并展成平面。中央子午线经投影展开后成一条直线,以此直线作为纵轴即x轴,赤道经投影后是一条与中央子午线相垂直的直线,将它作为横轴即y轴;两直线的交点作为原点,即组成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7、确定地面点平面坐标的方法: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 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方法:几何水准测量法和三角高程测量法。 优缺点:

8、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距离测量时,当距离为10km时,其对距离测量的影响为1/1210000,而目前最精密的距离测量也只能精确到1/1000000,因此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工作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高程测量时,当距离为200m时,就有3.1mm的高程误差,这是不允许的,因此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近,也要考虑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9、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布局上“从整体到局部”,精度上“先高级后低级”,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和“边工作边检核”。测量工作中的这些重要原

则,不但可以保证减少测量误差的积累,还可使测量工作同时在几个控制点上进行,从而加快测量工作的进度。

10、该坐标值是按6°带投影计算而得的,A点位于第19带,A点在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距中央子午线214.500m。

四、计算题

1.解:改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后,A、B两点的高程分别为 Ha =213.464+(72.260-72.289)=213.435m Hb =214.529+(72.260-72.289)=214.500m A、B两点的高差为

hAB =Hb-HA =214.500-213.435 =1.065m

2.解:该点所处的6°带带号及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是 N =INT(118°50'/6°+1) =INT(20.8) =20 λ0 =6°N -3°=6°*20 -3°=117°

该点所处的6°带带号及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是 n =INT(118°50'/3°+0.5) =INT(40.1) =40 λ0 '=3°N =3°*40=120°

(1)一、图名、图号、接图表、密级、行政区域资料、坐标系、其他说明资料。 (2)、坡度尺:在坡度尺上可测量相邻2.、6条等高线间的坡度

直线比例尺:利用直线比例尺可以直接进行图上与相邻实地水平距离的换算,从而消减图纸的伸缩差。

三北方向线:可借助偏角值进行方位角换算或在地形图定向时修正磁针作用。 (3)、1.求任意一点的地理坐标

λM?λm?aM

网格长度bM

网格长度φM?φm?2.求任意一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aKXK?xk?

abaKYK?xk?

cd(4)、

1.确定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法:若地形图上没有直线比例尺,且图纸变形较大,或两点在不同一图内时,可用前述方法求出A、B两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再用坐标反算公式计算两点间水平距离,即

DAB?(xB?XA)2?(yB?yA)2

图解法:在地形图上量测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可用直尺先量得图上两点间的长度,乘以比例尺分母即得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也可以直接用三棱尺量取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

2.确定图上直线的方向 图解法:

(1) 通过A、B两点连一条直线(若两点在同一方格内,应将连线延长与

坐标总线相交)

(2) 当坐标方位角小于180°时,将量角器置于坐标纵线的右方。圆心对

准AB连线与坐标纵线的交点,零分划线朝北,并使量角器度盘上的0°刻度线与坐标线重合。

(3) 根据两点连线通过量角器边沿的分化,读出坐标方位角图中量得坐标

方位角为60°00′。

(4) 当坐标方位角大于180°时,应使量角器位于坐标纵线的左方,使量

角器的 0°分划线朝南,读出方位角后再加180°。欲求线段AB的磁方位角或真方位角,则可依磁偏角δ和子午收敛角γ进行换算。 解析法:

当A、B两点不在同一幅地形图内时,可用前述方法,分别求得A、B两点的平面角坐标(XA,XB)和(YA,YB),然后根据坐标反算公式计算AB坐标方位角αAB:

αAB=arctan

YB?YA

XB?XA(5)、

·确定图上点的高程 1.点在等高线上

如果所求点恰好位于等高线上、则该点高程等于所在等高线高程。 2.点在等高线间

若所求点处于两条等高线之间,可按平距与高差的比例关系求的。例如:为了求B点高程,可通过B画一条大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直线,得交点m、n,分别量取mn和mB的长度,则B点高程HB可按下式计算:

HB=Hm+

mB*h mn式中

Hm--------------m点的高程

h---------------等高距

实际工作中,B点的高程可依据上述原理用目估法求得。 (6)、

为了能较清楚地表示出地形的变化,断面图上的高程比例尺往往比水平距离比例尺大10~20倍。 (7)、

1.地形图在路线工程中的应用。

2.利用地形图绘制某一方向的断面图。 3.地形图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2)水库库容的计算。

4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 (1) 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格网 (2) 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 (3) 计算设计高程

(4) 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 (5) 确定填挖边界线 (6) 计算填、挖土石方量 一、 填空题

1、经纬仪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 2、经纬仪的安置工作包括对中、整平。

3、竖直角是在同一竖直面内目标与水平线之夹角

4、输盘读数前必须将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否则该竖盘读数错误。 5、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视准轴、水准管轴、竖轴、圆水准器轴。

6、用测绘法观测水平角,可以消除仪器误差中的 视准轴误差 横轴误差 盘度偏心差。

7、竖盘指标差是指当望远镜视准线水平,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竖盘指标没有指向90°的倍数所产生的读数差值。

8、经纬仪在检、校中,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的检验有两种方法。它们是横尺法 读数法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B 5、C 6、C 7、C 8、B 9、B 10、A 11、A 12、C 13、C 1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D 4、BE 5、AC 6、AB 四、问答题

五、计算题 1、 测站 盘位 水平度盘读半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目标 数 (° ′ ″(° ′ ″(° ′ ″) ) ) A C C A 6 23 30 89 24 30 95 48 00 89 24 45 275 48 18 89 25 00 186 23 18 备注 左 B 右 测测目盘左 盘右 回站 标 (° ′ ″(° ′ ″数 ) ) M 1 A 00 01 06 180 01 水平盘读数 2C ( ″) -18 平均读数 (° ′ ″) 00 01 归零后方向值 (° ′ ″) 00 00 00 角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