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认识地球》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南京大学《认识地球》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96202d69eae009591bec00

第一章:

1、今天地球上的人类是在各个地区各自独立发展进化而来的N 2、目前有观点认为,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地球运动的一种能量来源

3、 地球科学研究的三大原则为: 简单确定原则、 可操作原则和不可分解原则。 N 4、埃拉托尼测定地球大小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阳光为平行线的假设/ 呈弧形的假设 / 平面几何学知识 地表

5、 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 衰期/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6、下面哪个人,最先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亚里士多德

7、用“铀铅原子钟”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8、测定地球质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万有引力

9、卡文迪许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 尽可能消除实验误差 /我们和沙盘一起转 n 10、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沙盘在转动 动,而傅科摆不转动 11、某种元素具有放射性,说明这种元素的原子核不是非常稳定 12、下面哪项内容不属于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围?y 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关系 /北半球

13、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 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 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

14、 地球之所以成为人类唯一的家园,最关键的几个因素是:表面温度适宜/有液 态水/有土壤 15、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16、 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不断扩张 /海底 17、“海底扩张”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 18、下列哪些能源,使用后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煤/石油 木材

第二章: 1、碳元素既能形成较软的石墨,又能形成最硬的金刚石,这与碳原子之间的结 构有关 y

2、 请在下列表述中, 选出不正确的项: 对北极星和月食的观察使罗素意识到“地 球是球体

3、下列关于宇宙形成之初的表述,正确的是:宇宙大爆炸始于一个奇点、 、物质 与反物质一旦相遇,便会湮没

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恒星通常成批诞生,组成星团或星系。 。 、恒星由星 云中的氢元素发生核聚变反应而形成、 、 、 星云是由宇宙间以氢元素为主的气态物 质构成的团块

5、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仅是银河系 2000 亿个恒星系统之一。Y 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地球最早是一个非均质的混合体 7、银河系属于太阳系,是庞大的太阳系中的一部分 n

8、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当物体向我们高速离开时,声波 频率会变低。 、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接近时,声波频率会变高。 9、太阳系最边缘的部分称为柯伊伯带。 。 。 。N

10、恒星的结局因其质量不同而有三种可能:形成白矮星、形成中子星、形成黑 洞。Y 11、宇宙大爆炸始于一个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的奇点。Y

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宇宙中氦元素的丰 度最大

13、太阳系源于很久以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 、 、y

14、以下关于埃德温?哈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首次确认仙女座大星云在银河系 以外、 、发现星系红移现象、 、计算出哈勃常数

15、太阳系是由以下哪些物质构成的:星际物质、 、行星。 。 、 、太阳、 、彗星 16、宇宙诞生10分钟后,气态物质就已分散,形成清澈透明的宇宙、 、 、n 17、宇宙中有10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有10多种。Y

18、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在相等时间内,太阳与 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

19、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冥王星具有以下特点:轨道倾角大于其他行 星 、 、 、体积很小

20、16世纪后半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创建了一座天文台,并 通过天文观测得出行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 N

21、根据提丢斯·波德定则, 在太阳系的哪两颗行星间还应有颗大行星:火星和 木星之间

第三章: 1、岩石的年龄与铀的半衰期、岩石中的铀铅比例及铀铅的绝对质量有关。N 2、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测定地球年龄的工具问题。Y 3、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原始太阳系呈圆盘状,其中心到边缘有一个很大的 热梯度、 、 、冷凝模型是解释地球形成的关键、 、 、 太阳系在最初阶段是一团炽热气 体状星云 4、下面哪个人的理论与太阳系形成的“冷凝模式”最为接近?拉普拉斯 5、常见的陨石有铁陨石、 、球粒陨石、 、玄武质陨石

6、化石是指因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 、古生物 遗迹、古生物遗体

7、人们利用质谱仪发现了铀、铅的同位素,质谱仪的发明者是:阿斯顿

8、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分异的陨石有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和铁陨石两种、 、球 粒陨石是一类未分异的陨石, 其中铁与硅酸盐的比值接近于地核、地幔中的铁与 硅酸盐的比值、 、 、陨石的年龄与地球一样老,成分和太阳一样原始

9、 下列表述中, 正确的是: 卢瑟福在铀铅衰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铀-铅时钟”、 、 、 由于铅比氦的移动性差, 所以“铀-铅时钟”比“铀-氦时钟”更准确、 、 、 、 、自然 界存在两套铀-铅时钟,其中铀的半衰期分别为45亿年和7亿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11、首先发现放射性现象的科学家是:贝克勒尔 12、地球的雏形与哪种陨石有关?球粒陨石 13、地球的年龄有:46亿年

14、在没有外力作用情况下,岩层位置越低,岩层的年龄越大。Y

15、二战后,人们利用多种测年方法对各种陨石进行测定后得出结论:所有的陨 石都是在距今45~45.5亿年间形成的。N

16、哪块陨石被称为地球年龄研究史上的“罗塞塔碑:阿连德陨石 17、我们看到的流星实际上是宇宙中的:小行星

18、根据半衰期的不同,人们会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对象年龄,以下四 个选项中,用于人类考古学的是:14C—14N

19、 下列表述中, 不正确的是: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 岩层位置一定相同。

第四章:

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地表岩石的密度小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2、下列关于地壳物质构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洋壳比陆壳轻 3、地磁场主要由地球内外核的差异运动造成。Y 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温压实验说明地幔是一种富硅的介质,而地核是富 铁的介质、 、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核是由铁镍合金组成的、 、 、用压缩铁来验证地 核的成分,是地球物理的一项重大发现

5、地磁场的分布是均匀对称的,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响、 、n 6、不能在液态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是:横波

7、 下列关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描述, 正确的是: 震源深度越深, 距离海沟最远、 、 、 地震均分布于海沟一侧

8、目前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官方数据是:8844.43

9、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地球各层旋转速度的理想比值为:0.6:0.7:1.06:3.27

10、根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确定地球内部结构的工作真正开始于对各类地震 波的研究、 、 、 、地震仪是记录地震波的仪器 11、谁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张衡

12、巴利尔的岩石圈概念,彻底粉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N 13、下列关于地幔的说法,正确的是:地幔顶部大规模的物质对流造成了板块运 动、 、 、 、地幔自浅而深分为三部分

14、通过对海底洋中脊和陆地火山附近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下列哪些信息:板 块扩张的速率、 、 、磁场倒转的细节、 、 、地球的历史、 、地磁场的演化历史

15、卡文迪许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并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密度为5.45g/cm3,这个结 果十分接近于现在公认的地球密度。Y

16、地球自转轴和地核旋转轴重合//n

17、下列有关岩石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岩石圈中物质密度处处一样 18、地球内核旋转一周大约需要多少时间?400年 19、地幔岩石主要是:橄榄岩 20、海底地磁条带形成的原因是:地磁场周期性的磁极倒转、 、 、洋底板块的不断 推移 21、地震发生时,纵波(P 波)比横波(S 波)早到,纵波(P 波)是压缩波, 横波(S 波)是剪切波,纵波(P 波)是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的。N 22、地球表面距离地心最远的地方是:钦博拉索山

23、 “莫霍面”位于大陆之下30或40公里深处, “古登堡面”位于大陆之下2900 公里深处。Y 24、 地球的内部是由密度较大的地核和密度较小的地幔构成,这一地球内部结构 的模式是在地震学的帮助下才真正建立起来的 y

25、卡文迪许测量地球重力常数的工具是:扭力称

26、下列关于地核的表述,正确的是:地核的密度高达13.5 g/cm3 、 、 、固态内核 处于高速自转状态

27、 如果用装载集装箱的载重汽车来比喻板块的运动,那么载重汽车和集装箱分 别代表:板块和岩石圈顶部的大陆

28、下列关于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 、地震源于地层 的断裂、 、 、地震是由于断层相对运动引起的

29、最早建立地震波速度与物质密度、压力、温度和化学组成之间关系的人是: 伯奇

30、地磁场能保护地表生命,原因是:地磁场阻止太阳高能粒子的进入 31、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地球表面凹凸不平,高低起伏

32:关于地球的物理化学组成,正确的是:地球中心是铁镍组成的地核、 、 、陆壳 比洋壳含更多的硅、 、地核之外包裹着由硅酸盐组成的地幔

33、横波与纵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由此 可求出震中距。Y

34、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由表及里排列,正确的是:地壳—莫霍面—上地幔—过 渡层—下地幔—古登堡面—外地核—内地核

第五章: 1、海底扩张最直接的证据是:深海沉积物的年龄、 、 、海底地磁条带 2、摩西出埃及记中关于海水变化的描述,应是下列哪种地质现象的直接结果: 海啸 3、下列关于亚特兰蒂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亚特兰蒂斯相当于地中海东部爱 琴海区域、 、 、亚特兰蒂斯毁灭于公元前1500年的火山爆发

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与喜马拉雅山地区板块运动有 关、 、 、喜马拉雅山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有影响

5、太平洋火山岛的分布具有离洋中脊越远年代越老的特点 y

6、关于 M—反射层,下列表述正确的有:是古地中海干涸时的表面、 、 、位于地 中海几百米深处、 、 、 、其几何形态与地中海的海底基本一致

7、海底热流的能量来自于:海底火山喷发、 、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8、造成米诺斯文明突然消失的原因是:火山爆发

9、海底扩张学说的创立者是德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N

10、 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之后未被其他学者接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动力学 机制:海底扩张现象还未被发现 11、赫斯的海底扩张假说建立在下列哪些测量结果之上?海底地形、 、 、海底热 量、 、 、地震分布、 、海底火山及深海沉积

12、今天的印度次大陆有古代冰川的遗迹,这说明:印度次大陆曾经位于高纬度 的极区 13、喜马拉雅山形成于:200万年前

14、下列关于洋中脊的描述,正确的有:洋中脊中部为裂谷、 、 、大西洋中央的洋 中脊与太平洋西部的洋中脊是相连的、 、 、 洋中脊的整个脉络与部分地表断裂带彼 此交错 15、阿斯旺大坝下发现的深沟是地中海曾经干涸的证据之一。Y

16、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个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推进挤压形成的?印度板块

17、夏威夷群岛是由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海底扩张、 、地幔热点、 、火山喷发 18、对流现象只会出现在液态介质中,固态介质中不存在对流现象。N 19、圣多里尼火山位于:西拉岛 20、“格洛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成果:验证了瓦因—马修斯的磁异常模型、 、 发现了地中海曾是一片荒漠、 、证实了大陆漂移学说、 、验证了板块构造理论

21、关于赫斯的论文《海洋盆地的历史》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复活了魏格纳的 “大陆漂移学说”、该论文发表于1962年、首次正式提出了海底扩张的假说。为 板块构造理论奠定了基础

22、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圣多里尼火山喷发毁灭了下面哪个古代文明?米诺斯文 明 23、“牛眼模式”下,溶解物蒸发析出的先后顺序是:碳酸盐、石膏、石盐

24、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岩石的风化作用、 、山脉下部 岩浆房的抬升、 、 、板块挤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