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论文——中东问题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军理论文——中东问题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82a2286c85ec3a87c2c5dd

中东问题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概要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以问题。

关键字:中东问题,巴以问题,美国

正文

第一部分:巴以问题

巴以渊源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该地区充满传奇但又多灾多难。在这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本是有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但举步艰难。人们盼望和平早日降临,让这对远古时期曾是亲兄弟的两个民族重归于好,共建美好家园。

历史背景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后,接管了巴勒斯坦,并随后不断迁入,他们与当地土著人发生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问题由此国际化。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双方主要问题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为主体的东区被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色列占领。1967年以色列又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

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2005年8月,以方曾在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时,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但在此后几年中,以方并没有停止定居点建设。

长期以来,巴方坚持要求,以必须拆除全部定居点,而以方强调定居点建设是根据

“自然增长”的需要。而按照巴以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以定居点扩建可以在人口“自然增长”的基础上进行。

难民回归问题

巴难民问题是历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巴难民已超过470万人,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外,这些难民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根据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第194号决议,巴难民具有回归权。但难民能否回归、回归多少将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相关国家的民族构成、人口比重和社会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谈中,以方坚持巴难民就地安置,反对回归。

水资源分配问题

巴以关于水资源分配涉及到使用权公平性、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等问题。因此,以方反对彻底同巴进行水资源再分配,主张共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以水资源安全不受威胁。巴方则坚持收回所有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拒绝接受与以共同管理水资源。

第二部分:我的分析

中东问题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巴以双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经过多轮秘密谈判之后,在华盛顿签定了原则宣言。它标志着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问题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的一步。然而好景不长,在2000年9月,沙龙强闯圣殿山激起巴勒斯坦人民再次起义。巴以局势再次恶化。2001年2月沙龙在以色列总理选举中高票当选总理后,开始镇压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大大发展铁拳政策。

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公布,路线图计划分为三个部分。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公布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激进组织曾单方面宣布停火3个月。但是8月21号,哈马斯三号人物遭以军“定点清除”,愤怒的巴激进组织中止了停火。而随着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不断,以军加强了对哈马斯激进组织的打击力度。中东和平“路线图”也流产了。

其后中东局面几经风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也先后更换政府,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病逝更是为中东问题平添愁云。近来,国际风云重心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等得影响,而偏离了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也暂时平静了下来。但是稍显平静的表象下面其实依然暗潮涌动,重启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生命力依然面临考验,中东和平何时能够真正实现依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

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下面我将就造成目前中东僵局的原因以及中东问题的发展前景谈谈自己的看法

造成目前中东僵局的原因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所以下面我将从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及其相关的国际因素分析其成因。

1巴勒斯坦因素 ○

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弱势一方——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和民族利益,积极为实现中东和平进程而努力。但是由于内部外部的种种原因,至今巴勒斯坦依然在中东和平之路上举步维艰。下面分析一下巴方的内外部原因:

巴勒斯坦方面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得到国际社会和以色列承认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以及被美方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和“杰哈德”等激进组织。一方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在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的打压政策下,被迫做出的强烈反应反而给以色列单方面行动和强硬政策提供了借口。另一方面,在阿拉法特去世后,整个中东的局势更加的复杂。面对以色列军队频频的出击,巴民族权力机构也无能为力。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巴民族权力机构威信的下降,这些激进组织的力量就更难控制。他们频繁制造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威胁到以色列的安全形势。本来其反抗压迫无可厚非,但其斗争方式恶化了巴以局势,把大多数以色列人推入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右翼阵营,使巴方在很大程度上丧失道义优势,这为以色列宗教、民族沙文主义力量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哈马斯,杰哈德等激进组织的反抗,换来的是以色列更加强硬的政策,这种恶性循环最终恶化了巴以局势。

2以色列因素 ○

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强势一方——以色列。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而在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又可以得到以民众的支持,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美国因素 ○

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

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使得中东问题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中东问题发展前景

阿拉法特去世后,巴以双方领导人互抛橄榄枝。在内部动力和外界协助下,和平进程重新启动。巴以和平进程确实面临着新的突破。

巴以和平的实现有利于巴以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带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实现全面和解,有利于消除国际恐怖活动的主要借口,有利于最终实现中东地区的稳定发展。而中东地区的稳定发展不仅符合该地区人民的利益,也符合所有石油进口国的利益。

不过,即使巴以双方出现缓和的趋势,但是总的来看,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难以解决的争端,即使巴以问题出现缓和,也仍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