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历史现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工程造价历史现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3c16532f60ddccda38a0db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 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

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建设产品价格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 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01年初,国家宣布年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逐渐改制,面向市场,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改变,量价分离,单项报价提上日程,使材料价格有望走向市场化,定额的法定性地位也将降低,变为指导性。[1]

2 国外工程造价

2.1 国外工程造价发展历史

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细化,当时施工的木匠需要有人去帮助他们确定和估算一项工程所需要的人工和材料,已经确定和测量已经完成的项目工作量,以便据此从业主或承包商处获得应得的报酬,正是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的需求使得工料测量师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在英国产生。在英国和联邦国家仍用这一名称去称呼那些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人员。随着工程造价这一专业诞生和发展,人们开始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也开始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2.2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2.2.1 政府的间接调控

国外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一般可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实施不同力度和深度的管理,重点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按政府的有关面积标准、造价指标,在核定的投资范围内进行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实行目标控制。而对于私人项目,政府一班采取不干预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政策引导和信息指导,由市场经济规律调节,体现了其宏观管理的间接调控。

2.2.2 多渠道的工程造价信息

造价信息是建筑产品估价和结算的重要依据,是建筑市场价格变化的指示灯。 2.2.3 有章可循的计价依据

[2]

美国的工程计价没有统一的计价依据和标准,其定额、指标、费用标准等一般由各大型企业的工程咨询公司制定,英国也没有统一定额,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就成为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遵守的计量、计价基本规则。 2.2.4 动态估价

尽管各个国家的计价方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动态估价。英国的工料测量师会结合当前建筑市场人工、材料单价的行情,以市场状况为重要依据,进行工程估价,是完全意义的动态估价,而美国在具体编制工程造价估算是,除了考虑工程项目本身的特征因素外还对项目进行较详细的风险分析,以确定合适的预备费。 2.2.5 通用的合同文本

作为各方签定的契约,国外都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办事,并且有的国家还实行通用的合同文本,其内容包括协议条款、合同条件、附录三个部分。 2.2.6 动态控制

国外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动态控制。造价工程师能对造价计划执行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这种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现了造价控制的动态性。

[3]

3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现状

3.1 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市场脱节

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将一些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统一的计划,但往往是在规范的更新速度是落后的,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在全国有这样一个统一的规范,一些省级单位往往是基于对全省的自身条件,发展全省的配额。但即使要因地制宜的想法但仍可能不逃避的市场价格是非常困难的,以准确反映的情况,只能按照发达城市的价格水平为基础的情况下,它往往忽略了真正的市场价格水平,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真正关系,通常用这样的规范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也导致了工程造价难的问题。

3.2 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造价管理的重点往往只放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只重视建设项目的承包价、实施过程的变更造价及结算价,对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涉足很少或根本不涉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细究起来,根源就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存在错误的认识,即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是虚拟资金、是准现实的,而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所发生的资金才是真实的。

工程造价管理一直重视造价的控制,轻视造价的合理确定,难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造成了在建筑材料价格不稳定时把工程造价的失控归根于材料价格上涨,在材料价格较平稳时又把工程造价的失控归根于没有足够重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而很少有人提到工程造价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足够重视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4]

3.3 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忽视了竞争机制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和实施领域的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决于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的完善。工程投标是建筑行业的竞争是最集中的地区,价格竞争是必然的核心。许多事实是现在普遍实行一些工程成本和定价模式的市场竞争公平有阻碍作用,也难以控制的价格,意图是绝对的罚款,但不想衡量太细,使项目成本价格弹性。该项目还精细计算,也很容易使一些有竞争力的成本没有办法在笼子里,不仅影响施工水平,不利于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3.4 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未能全面推广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已建立了许多有形建筑市场,集中统一管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和统一的相关的一些程序和必要的手续,也在一些方式和方法,评标是明确的。一般招标将成为国家标准的影响和限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获奖者。最低价中标法的理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现实中也有实际可行性,但这种方法在我国优秀的招标投标活动中只是在尝试阶段,没有充分扩展。 3.5 未全面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

在招投标中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是我国工程造价制度改革和招投标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工程造价管理借鉴前苏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采用“定额计价”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建设资金合理、节约的使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已不能如实反应工程造价,遏制了竞争,抑制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投标人按工程量表报价后形成标价的工程量清单,中标后成为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工程造价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的有效措施。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变过去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使清单中的工程量不进入竞争,仅限于价格的竞争;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实力;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可减少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繁杂劳动;简化招投标报价工作;减少工程结算中扯皮与纠纷;逐步与国际上“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惯例接轨,深化工程计价主要依据市场变化动态管理的改革,为我国承包商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3.6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当前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公平竞争,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8]。 3.7 竣工结算期间把关不严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能否把牢结算关,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造价。由于整个工程投资经费大,项目多,一些看起来是小钱,累积起来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7]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