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分析-王家农2011051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我国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分析-王家农2011051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422d81284ac850ad0242a0

145140135130125120115110105100公斤/亩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主产品产量

图 3-9 2000年以来我国大豆主产品产量变化

3.2.2 每亩主产品产值

每亩主产品产值指生产者通过各种渠道出售每亩主产品所得收入和留存的主产品可能得到的收入之和。

2000年以来,每亩大豆的主产品产值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由2000年的249.11元/亩增长到2009年的474.39元/亩,年均增长率为7.42%,多数年份稳定在120公斤/亩。其中2008年突破500元,达到514.83元/亩。

550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元/亩主产品产值

图 3-10 2000年以来我国大豆主产品产值变化

29

3.2.3 每亩净利润

每亩净利润指每亩产品产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成本后的余额,反映了生产中消耗的全部资源的净回报。

大豆的每亩净收益大多数年份均在150元以内,是作物中较低的。2000年以来,受成本上升、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均,收益呈现波动变化。2000-2002年,大豆亩均收益由46.35元增长至71.81元。入世后,由于农民出售价格提高,大豆亩均收益继续提高,2003年每亩大豆收益突破百元,达到111.73元,2005-2006年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大豆价格低迷的影响,农民种植大豆收益减少,分别为81.48和67.84元。2007年以来,受国家良种补贴、收购价格提高等因素影响,每亩大豆收益恢复增长,其中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78.45元/亩,是2000年的3.85倍。

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元/亩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净利润2006200720082009

图 3-11 2000年以来我国大豆净利润变化

3.2.4 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反映了生产中所消耗全部资源的净回报率,为净利润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2000年以来,受成本上升、利润波动等因素影响,每亩大豆的成本利润率呈现波动变化。由2000年的21.53%增长到2009年的28.43%,年均增长率为3.14%,多数年份稳定在30%-50%之间,其中2007年达到近年来最高,达到60.05%。

30

706050403020100 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成本利润率

图 3-12 2000年以来我国大豆成本利润率变化

3.3 我国大豆生产的成本收益变化

3.3.1 成本变化原因分析

从总量来看,我国大豆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但从其内部结构来看,各生产要素的变化趋势又有所不同,增长最快的是土地成本,2009年每亩大豆的土地成本是2000年的3倍,其次是人工成本和物质与服务费用。在人工成本中,呈现用工量逐年减少、工价逐年上涨的特点。在物质与服务费用中,化肥费用上升最快,其次是租赁作业费和种子费。

3.3.1.1 土地费用快速增加

土地成本是总成本中增幅最大的项目,土地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也呈明显增加趋势,目前已占总成本的30%以上。我国的土地承(转)包费用与农产品的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90年代后半期,国内农产品价格低迷,种植农产品的收益很低,甚至亏本,因此很多地方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此时土地的转包费用极其低廉。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几个中央1号文件连续聚焦农业农村的发展,给予了政策引导和支持。伴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向农业倾斜,农产品的价格逐渐上升,农产品市场行情的变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的承包和转包费用也随之逐渐上升。

3.3.1.2 劳动工价快速上涨

31

我国大豆生产的农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劳动力投入数量下降,二是劳动力工价上涨。受人多地少因素的制约,通过大量的人力投入来提高土地的产出一直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农业生产效率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有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部分人力劳动被机器所取代,农业劳动生产力有了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也有了提升。同时,在城镇化发展中,人力资源发生了转移,农业劳动力的结构化缺失也促使劳动力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劳动日工价也逐渐上升,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劳动日工价增长迅速。2009年我国大豆生产的劳动日工价已经上升到24.8元,比2000年上涨了两倍多。

3.3.1.3 物质与服务费用逐渐上升

从总体来看,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中的物质与服务费用逐渐增加。2004年以来,由于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在生产中的水、肥等各项投入有所增加。同时,化肥、柴油等物质与服务费用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一方面,化肥价格上涨导致化肥费用增加。化肥费用是大豆生产物质与服务费的主要构成项目之一,比重在30%左右。总的看,化肥费用波动上升,比重逐渐增加。化肥费用增加主要是由于化肥价格的上涨,而每亩化肥用量增加不多。如2000年每亩大豆的化肥用量(折纯用量,下同)为5.40公斤,2009年为8.47公斤,年增长率为5.13%,增幅较小。而由于化肥价格的上涨,每亩投入的化肥金额由2000年的16.33元/亩增长至2009年的45.95元/亩,年增长率达12.18%,大大高于化肥用量的增幅。另一方面,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柴油价格的上涨导致租赁作业中的机械作业费用快速增加。在我国油料作物中,机械作业费用是增速最快的成本构成项目,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劳动力投入逐渐减少。因此,机械作业费用的增加是与劳动力投入的减少相伴而行的。大豆的每亩机械作业费用占其物质与服务费用的比例由2000年的12.36%升至2009年的32.97%。同时,2005年以来,国内柴油价格从2005年5月的3150元/吨上涨到2011年5月的7730元/吨,涨幅超过了145.4%。随着柴油价格的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3.3.2 价格变化对收益影响分析 3.3.2.1 价格变化趋势与收益相一致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