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20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06-2020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15d4363968011ca300912c

第二十条 旅游发展规划

盈江未来旅游发展总体布局采用 “一江、一线、两中心、两廊道、三片区、五产品、八项目”的布局方式。

一江: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展欣赏沿途风景、体验民族风情、进行水上漂流活动等旅游项目。

一线:边境线。是滇西跨境旅游的通道。

两大中心:县城平原(中心)和那邦口岸(副中心)两大旅游接待和游客集散中心。

两条重要旅游廊道:即梁河-盈江(平原镇)-虎跳石-陇川-瑞丽一线与大盈江旅游带组合的大盈江水韵民族风采展示旅游廊道和腾冲-梁河-盈江-铜壁关-那邦自驾车跨境异国风情体验旅游廊道。

三大旅游片区:即东南部民风水韵体验区(包括大盈江宽谷及东南部山区);西部山地风情、边境特色体验旅游区(西北部山区各陷阵构成的弧形带);北部科考探险、生态旅游区。

五大旅游产品:边境跨境旅游产品、漂流漂游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产品、科考度假旅游产品。

八大重点项目:大盈江水韵风光、允燕山特色公园、象文化(即傣族文化)中心、凯邦亚湖休闲观光、铜壁关保护区自然生态风光(含榕树王)、那邦边境特色、浑水沟灾害治理工程、虎跳石(落水洞)奇观。

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四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二十一条 城市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枢纽的功能,带动盈江县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并强化和巩固德宏州西北中心城市的地位。到2020年盈江县城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德宏西北部中心城市;一个适宜创业发展、适宜居住生活的绿色家园城市。远景发展成25万人口中等城市规模的生态园林城市。

(二)分期目标

近期(2006-2010)目标:以老城为依托,加大城市道路系统、环境、供水、供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及投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集中力量促进南部新区建设开发,启动仕明工业区、勐展工业区、岗勐综合产业区建设,引导城市结构形成。改善城市形象,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远期(2011-2020)目标:南部新区成型,滨江新城开发基本完成,城市空间实现从近江城市到滨江城市的转变。人口与产业进一步向县城集聚,仕明工业区、岗勐综合产业区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城市商贸、旅游业同步提升。城市发展成功能合理、形象明确、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的德宏州西北部中心城市。

第二十二条 城市发展策略

11

(1)强调特色经济

立足于盈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发展能服务于区域并参与区域竞争的产业,突出冬季农业、加工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等特色经济,走多体制、专业化、产业化以及区域联动的发展道路。

(2)优先跨河拓展,注重旧城整治

近期重点更应关注城市的空间扩张,建议城市往南和往西拓展,实现临江(大盈江)和跨河(盏达河)发展。通过外拓整合外围村庄,纳入城市统一管理,实现乡村城市化。在城市格局拉开后,着手进行旧城有机整理,实现旧城用地更新,树立城市中心形象。

(3)积极防洪,构建城市绿廊

积极防洪,实现城市从消极的趋利避害到积极临江发展。利用泄洪廊道、现有山体、水体、主干道路构筑城市绿廊,形成山水入城的城市景观。

(4)注重生态环境

对现有污染要积极整治和搬迁,污染工业要远离县城,三类工业禁止进入中心城区,距中心城镇5-10公里,并应远离主干道,为城市生活和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

(5)经营城市,营造城市特色

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中积极引入市场理念,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完善城市硬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要强调城市特色,突出门户形象。通过挖掘傣族、景颇族等多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城市山水特色,提供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城市。

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二十三条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一)城市性质

云南连接南亚地区重要门户之一;德宏西北部中心城市和境外资源加工基地;具有异国风情与多民族特色的山水绿城。

(二)城市职能

(1)德宏州西北部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与境外资源加工基地; (2)滇西边境民族风情旅游圈的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3)盈江县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第二十四条 城市人口规模 (一)城市规划区人口规模

2010年常住总人口达13.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7万,城市化水平达到75 %;2020年常住总人口达12.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万,城市化水平达到94%。

(二)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规划2010年城市人口5.7万,2020年城市人口12万。远景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左右。

表5-1 盈江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单位:万人、%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年限 总人城市 城市 城市 城市口 人口 化水总人化水总人城市 城市平 口 人口 平 口 人口 化水平 12

城市规划区 6.5 4 61.5 7.6 5.7 75 12.8 12 94 中心 城区 5.6 4 71.4 - 5.7 - - 12 -

第二十五条 城市用地规模

本规划近期、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55平方米和120平方米控制。

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14.4平方公里。远景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宜控制在30平方公里内,基本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表5-2 盈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人均指标 171(m2/人) 155(m2/人) 120(m2/人) 人口 建设用人口 建设用 人口 建设用地 (万人) 地(KM2) (万人) 地(KM2) (万人) (KM2) 中心城区 4 6.84 5.7 8.8 12 14.4

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六章 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第二十六条 城市空间拓展方向

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为:东储、西跨、南延、北优。重点向南和向西拓

展,谨慎往东和往北拓展。

(1)东储:东部跨广蚌山的勐展片作为工业发展储备用地,规划期内

适当开发部分。

(2)西跨:主城区跨盏达河向西仕明片拓展,集中发展新型工业,承接主城区外迁工业。凭借盏达河生态廊道的隔离,减小对主城区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南延:南部芒勐町片和岗勐芒仗片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优先开发,促使城市从近江城市到滨江城市的转变。

(4)北优:北部是城市水源涵养地及山体的缓冲地带,以生态保护为主,控制大规模城市建设及污染产业开发,鼓励发展生态农业。

城市远景城市宜跨江发展,形成以大盈江为中心的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

第二十七条 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城三区三廊道”的城市格局。 (1)一城:盈江主城区

主城区综合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教育科研等职能,

13

采用集中组团式布局,结合山体水系,既避免分散建设的浪费和城市运营的低效,又保证城市景观面貌。

(2)三区:仕明工业区、岗勐综合产业区、勐展工业区

仕明工业区是盈江的工业新区,集中发展产业,承接主城区工业转移,加强产业协作。

岗勐综合产业区位于拉库练桥南,依托门户便捷的交通,发展物流、居住、休闲及区域性商贸业。

勐展工业区位于广蚌山东侧,通过丘陵台地地形改造,集中建设一片工业区。

(3)三廊道:分割主城区和两发展片区的开敞空间。包括大盈江生态廊道、盏达河生态廊道和广蚌山生态廊道。

第二十八条 城市远景规划

中心城区远景将进一步拓展仕明、勐展工业区,形成两大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城区向大盈江南部拓展,发展弄兴南部新城区,形成“一江两岸双城区”的城市格局。芒丙路成为联系两城区的中央景观轴线。

第二十九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439公顷。

表6-1 城市规划用地汇总表

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序号 类别名称 面积(Ha) 占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比例(%) 1 城市规划用地 5520 100.0 2 城市建设用地 1439 26.1 水域和其它用地 4081 73.9 水域 569 10.3 3 耕地 2389 43.3 其中 园地 836 15.1 林地 162 2.9 村镇建设用地 126 2.3 注:2006年现状城市人口4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12万人。

表6-2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

云南省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 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平方米/人)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Ha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1 R 居住用地 213.4 471.7 31.2 32.8 53.3 39.3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48.3 244.1 21.7 17.0 37.1 20.3 3 M 工业用地 127.3 169.1 18.6 11.7 31.8 14.1 4 W 仓储用地 14.9 29.0 2.2 2.0 3.7 2.4 5 T 对外交通用地 36.4 44.6 5.3 3.1 9.1 3.7 6 S 道路广场用地 22.1 190.4 3.2 13.2 5.5 15.9 7 U 市政设施用地 20.0 32.5 2.9 2.3 5.0 2.7 8 G 绿地 35.0 160.0 5.1 11.1 8.8 13.3 9 D 特殊用地 97.8 97.8 14.3 6.8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684.0 1439.1 100.0 100.0 171.0 119.9 非城市建设用地 4836.0 4080.9 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用地 5520.0 5520.0 注:2004年现状城市人口4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12万人。

第三十条 空间管制分区

为实现城市空间良性增长,将城市规划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四类建设管理分区,实施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