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寺庙大全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上海寺庙大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42b52d453610661ed9f461

24. 法华学问寺

一个座落在浦东很不起眼的地方的一座很特别的寺院。不象别的寺院那样香火鼎盛拥满了善男信女,但是那种随处渗透的佛文化气息却是我在别的寺院都不曾见过的。大熙法师的内室佛堂在二楼,进门的一角堆满了书,随手摸到的随眼看到的都是古董(铁壶、茶具、香炉、玉器、瓷器、佛尊、字画……),普洱以及檀香的味道溢满了不算太大的空间,大熙法师年纪很轻64年上海出生,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了天台宗、密宗和禅宗三大宗派,事佛之余烹茶参禅、拈香抚琴、临帖摹画、玩石弄瓷……无不精通。他笑着调侃自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文化和尚”。在印度,和尚就是教授,大和尚就是大教授,而寺庙也是钻研学问的地方。在大师面前多坐一分钟,我都会多一分钟发现自己的知识的浅薄和认识的肤浅,虔诚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地址:华夏西路399

25. 潮音庵

曹路镇顾路乡李家盘14号 ,潮音庵,俗称观音堂。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顾路镇李家盘东。始建于明朝景泰七年(1456)。清康熙四十二年(1730),知县李发枝书门额。雍正年间毁于火灾。乾隆四年(1739)重新修理。乾隆八年(1743)张成重书门额。嘉庆八年(1803)增建。嘉庆十八年(1813)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又毁于火灾。二十三年(1934)庙祝黄永康央地方人士募金重建。黄炎培书写'潮音庵'门额。

潮音庵得于于佛菩萨说法的妙音,称为'海潮音'。《楞严经》卷二谓:'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诸善男子。''海潮音'亦特指观世音菩萨说法之音。潮音庵,主殿供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南海观音、地藏等佛,两傍列十八罗汉,东西两次间为禅房。东厢房供文昌、纯阳祖师、雷公、电母、

上海寺庙大全

25

施相公及刘郇膏等像,西厢房三间为客厅。进门为弥勒殿供弥勒佛和韦驮像。殿外庭心大铁鼎一座。庵地面积3640多平方米。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上海时,东厢被日军炮弹击中,墙壁炸一巨洞,门窗震毁。1940年宝昂师太进庵后逐步修复。

解放后,庵一度作为厂房及仓库,殿内建筑颇多损坏,1982年又修复开放。1989年动工增修讲经堂和报恩塔,1992年11月上旬竣工。讲经堂上下二层,上层为藏经堂,下层为讲经堂,中间供玉佛一尊。1992年11月14日,为讲经堂内的玉佛举行开光典礼,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真禅大和尚主持了开光典礼,并在讲经堂内举行三天讲经法会。

报恩塔高51米,分7层,登高可东眺东海、西观市区。建报恩塔是宝昂师太的一大宏愿,取义于报四重恩,一报国家恩,二报佛尊恩,三报众生恩,四报父母恩。现是佛教朝圣地,又是旅游好景点。

地址:曹路镇顾路乡李家盘14号

26. 宝莲庵

川沙县高南乡高南村夏家宅东(高行镇)井亭东沟镇解放村36号 ,此庵最初是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建造,以前占地十多亩,殿堂三棣进深,正殿供奉观世音菩萨,还有藏经楼等,庵曾废建多次,现为一棣两厢房,东旁有余屋三间,庵前有古井一口,上建四大石柱方亭,约九平方米,设置石条凳供行水休息竭取井水之用,现古井仍在,故当地人也称此庵为井亭庵,而且自夏家宅以东,西迄小杨家宅夏金河一带,从清朝同治以来,即沿称井亭为宅名。庵内所有经籍、匾、碑等皆在“文革”中被废毁,殿堂房舍全由生产队借用,1988年春落实政策归还后,由主持法善感化信士筹款修复。

本庵最初建立是为了保佑地方百姓生活安宁,缘由经过:早在宋、元、明时期,本乡和高行镇、高东镇、高桥镇一带,航运发达艄公很多,但到明朝嘉靖初年,倭寇入侵船舶不敢往来,直至嘉靖卅六年后方才平息倭患,恢复航运盛况,可就在此时,清江下游出现“水妖”,吞没船舶无数,沪渎港口因此又归冷落。时驻港口航监官陈珩因商船过往稀少,收不到税,怕受上司处分,故想方设法拼连五艘巨船,满载兵勇举弓放射毒箭,射死“水妖”,原来是一条似鲸非鲸的莫名巨鱼。水患虽除但人们对除掉“水妖”的心里存有恐惧,害怕因此触犯而遭到水族报复,艄公依然没敢行船。陈珩为此急得重病,梦中清楚看见莲卧

上海寺庙大全

26

观音一身素服,趺坐合掌于莲池之中说:“心病须用心药医,诚心则灵,现有福建航海佑护女神天妃来清江巡礼,驻十六铺,尔等可祈求女神拯救遭难生灵。”陈珩醒后,立即在十六铺建造天妃宫,亲自率众焚香对天祈求,然后吩咐众人下江中打捞,果然捞起一尊少女白玉雕像,陈珩得知此乃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遂将其供奉在天妃宫里永佑江海平安。于是百姓信服,航运畅通,后来此宫移建河南路桥北边,从此后沿江多处先后造起观音庵,此乃取《妙法莲花经》中“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苦难”之意愿也。

当时本乡艄公众多,常遇海难,孤儿寡母生活悲苦,乃有佛教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的弟子,为解脱海上众生苦恼在此修建宝莲庵。所谓宝莲,乃供奉卅二观音之一,趺坐合掌于池中莲花之莲卧观音也。明末清初战乱,即顺治十一年(1654)宝莲庵被毁于战火,次年重建;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宝莲庵被诬隐藏小刀会女兵被纵火焚毁,同治四年(1865)本庵第十五任住持坤真法师由杭州来此,以净行感召乡绅信士重建宝莲庵,计一棣两厢房,后又在东建余屋三间,并在庵前开凿一口水井,据说在光绪年间(1899年)本庵再次重建落成凿井之时,有二位身材魁梧的飞来菩萨各挟两根方形石柱来庵随缘贺喜,由此本乡信士沈鹤泉在井上加建石柱方亭,以供行人饮水休息焉。此井从开凿至今从未开涸,在干旱时最多可提供六个镇的居民饮水,因井内水质爽口甘甜,直到今天这眼井的井水都为寺院僧人饮。

27. 碧云净院

“碧云净院原名三王庙”位于浦东张江镇环东村三灶镇的万安桥东首,是浦东地区迄今所存的最古老佛教道场。此地域在唐天宝十年起属“松江府”华亭县,元代至元年设上海县,归上海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南汇县,该地域行政区划为“南汇县长人乡十七保十二图”。据清代南汇县志记载:“该庙为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7年)推官(元、明时典狱官名)‘临淄郡侯’陈明之妻奚氏所建之家庙,别有一王庙、二王庙在西南汇县境,均未详所祀何神”。在元代“至正年”时与附近的“普净禅院”(即大圣寺)共有僧尼近二十人,终日香火不断,乡里信佛民众甚广,每逢农历节日,四乡八里前往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成为一方名刹。

延至二百多年后的明代嘉靖33年(1554年),倭寇侵扰江浙沿海,“碧云净院”毁于兵火。幸有善人蔡士安的努力,保存了佛像、修缮佛殿、又筑一楹以供“观音大士”像。碧云净院虽得以饬整,但难与昔日相比。明万历二十七年

上海寺庙大全

27

(1599年),道人康性敏渡海朝觐普陀山观音大士后,感慨不忍碧云净院之萧索冷落,遂与士人张元珣、张延宪、奚君、蔡士安之孙等集议重修碧云净院。在众信徒的资助下,在“性敏”的一手操持下,费尽心机、历尽万难,经二年辛苦努力,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终于落成。重修后的碧云净院共有三殿,“金碧辉煌、玄关肇启、梵音朗朗、达于丙夜。”可见当庙宇的壮观、佛事勤从、信众至诚、香火旺盛。

又经二百多年后的清代同治年间,太平天国“东征军”进军浦东,由于太平军宗教信仰上的敌视,“碧云净院”复遭劫难,毁坏夷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里人顾荣蕊与“住持”重修庙之东半埭,顾泰山与郭文彪合资建造西厢。信众们又捐助耕田二十四亩作“庙田”,以供僧尼之“耕食”。碧云净院得以延续。 解放后的1951年,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借庙兴学,在碧云净院内办起了“三灶小学”。1958年“大跃进”年代,尼姑还俗,宗教活动基本停止。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热潮中,佛像全数被捣毁,庙产归学校所有,“碧云净院”不复存。到了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年代,可叹“碧云净院”,这六百多年的佛教文化古迹,只存下一栋破旧的后殿,还有那四只“石础”与一块残碑,淹没在荒草之中。

1999年,浦东新区宗教办落实宗教政策,开放碧云净院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并委派原上海慈修庵知客克莲法师主持碧云净院的修复和日常工作。虽然旅美侨胞顾雪英女士捐助建造了“雪英小学”后,“三灶小学”得以迁出,但面对如此残存破陋不堪的庙舍,一无资金,二是人生地不熟,加上执迷之人的作难与毁谤,重修碧云净院困难重重。克莲法师不畏艰难,本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法轮常转、正法久住”的宗旨,白手起家,为“修殿安僧”四处奔波。她尊承“佛教法仪”进行宗教活动,深得八方“正信佛教”信众的拥护支持。当地的实业家瞿建国先生为抢救这六百多年的佛教文化古迹,不但他与他的“建国慈善基金会”乐助二十余万元人民币,还“劝募”其好友仰融先生乐助人民币二百万元。顾雪英女士也乐助五万元人民币。在“八方信众”的乐助下,开始了修复碧云净院古寺的工程。2001年12月23日,碧云净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落成,两侧二层厢房也相继完工了一层。(西厢是原新康村“仁寿庵”俗称“徐家庙”的动迁款建造,内供“仁寿庵”移来的佛像)。2004年底,山门及天王殿在周金存先生垫资建造下落成,2005年两侧厢房的第二层建筑也告完工。所有佛像,从2001年起至2005年陆续请装完善。并于同年12月26日庄严而隆重的举行了殿堂落成暨全堂佛像开光大典。

重修的碧云净院,香烟缭绕,香客往来不绝,晨钟暮鼓,巍巍壮观,彰显佛法庄严,每当周末还有大批的居士来院共修。这浦东地区最古老的佛教文化遗迹,如“凤凰涅盘”,重现新的活力。此乃是克莲法师与广大信众的无量功德。碧云净院虽然建在郊区出家人的生活很清贫,但是克莲法师常常教诲弟子:“虽度日有难兮,然修道之心不可息也,修道因财乎?为苍生也!”。

上海寺庙大全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