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01b1d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c

埋场场界外500米。

9 声环境影响评价 9.1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1)监测点布设 ①场界监测点布设

在拟建项目场界东、南、西、北场界各设1个监测点,木材加工厂和祁山镇政府各设1个监测点。

②运输道路监测点布设

沿垃圾运输路线选择有祁红路集中居民点和空旷处各设1个监测点。 (3)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环境噪声以等效连续A声级LAeq为评价量。根据GB3096-93中2类标准对环境噪声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4)监测结果及分析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拟建厂址目前的声环境质量较好,所有现状监测点位的背景噪声值白天、夜间均在46dB(A)以下,完全符合GB3096-93中2类标准的要求;进场道路两边居民点现状监测点位的背景噪声值白天、夜间均符合GB3096-93中4类标准的要求。 9.2 环境噪声预测评价 (1)预测范围

噪声预测范围为拟建场界外1m内区域,并以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作为预测点。

(2)预测内容及参数 ①内容

设备声源到达东、西场界等效连续声级Leq(A)。 ②预测源强

因本项目填埋场工作时间为白天8小时,而污水站昼夜连续运行,故对夜间噪声预测只考虑水泵。

(4)预测结果与评价

东、西向场界噪声预测值分别见表9-2-2,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建成运行后,垃圾填埋场周界噪声白天和夜间均能达到本次评价执行的GB12348-90Ⅱ类标准。 9.3 道路运输噪声影响分析 9.3.1 道路噪声敏感点

进厂道路两侧200m区域内主要噪声敏感点为上梁巷村村民组和梁巷村民组。 9.3.2 车流量、车速的确定

由工程分析可知,道路运输量(2024年)约为264t/d,运输车次约为50车次/d(5车次/

h),车型为5吨运输车(中型车),车速小于60km/h。 9.3.3 道路沿线敏感点噪声影响评价 道路运输噪声对沿线村庄影响不大,祁红路居民点昼间和夜间叠加值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的要求。 9.4 噪声影响评价结论

拟建工程投入运行后,各厂界昼间、夜间噪声值能够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的要求。

道路运输噪声对沿线村庄居民影响不大,噪声敏感点祁红路居民点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叠加值均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要求。

10 垃圾中转站及交通运输环境影响评价 10.1垃圾中转站环境影响评价 10.1.1中转站设置合理性分析

祁门县城区现有1座垃圾中转站,为单坑散装吊斗老式中转站,设施简陋,机械化水平低。根据《祁门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年)》,结合环卫设施设计标准,考虑城市发展及垃圾中转站的实际承运能力,在本工程垃圾收运系统设计中,拟建设9个垃圾中转站,并在城区按服务半径1~1.5km2设置1个中转站。

根据CJJ27-2005《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本工程新建18座转运站,其位置考虑了服务半径内垃圾产生量多的原则,同时均处在交通干线两侧,符合转运站布局、选址的合理性,满足标准要求。

10.1.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垃圾收集过程中采用垃圾桶储存收集来的垃圾,并用塑料袋密封,然后放置在密闭的收集站内储存。装车时将垃圾桶内用塑料袋密封的垃圾直接倾倒入垃圾运输车运入垃圾中转站。因此,从入户上门收集到装车转运的整个过程,垃圾不外露,从而大大降低了恶臭污染物的泄漏。

由于生活垃圾中含有各类易发酵的有机物,尤其在气温较高时,生活垃圾在堆存、压装、运输过程中会发散出较难闻的恶臭气体,根据对国内现有垃圾转运站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转运站的废气主要来自转运车间垃圾倾倒和压缩过程,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粉尘、H2S和NH3。

本工程对新建压缩式转运站,采取的废气处理方案为:

1.转运车间采用密闭式建筑,减少垃圾的恶臭污染物散发;

2.在每个转运站内设立1套除尘除臭系统,通过抽风系统在转运车间内形成负压,将臭气污染降低到最低,每套系统风量为5000m3/h。 10.1.3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拟建的9座垃圾中转站在垃圾在垃圾压装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生活污水和冲洗废水收集到收集池,初沉后用槽车统一送到渗滤液处理站统一处理,故中转站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10.1.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中转站噪声源主要是垃圾运输车辆、压缩机和场地清洗机,其分贝值在85dB左右,且拟建中转站的主要噪声源除垃圾运输车外,均为室内固定噪声源,主要分布于中转车间、机修间和洗车房,这些建筑均密封有比较好的隔声效果再加上合理的降噪措施,故中转站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10.1.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垃圾中转站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产生的生活、办公垃圾,其主要成分为塑料、纸张、废弃包装物、清扫垃圾等,其中废纸、塑料可回收再生利用,其余固体废弃物则应及时清理。

为减少中转站产生的垃圾对环境影响,要做到站内的垃圾应及时收集,不得随意抛弃,避免影响中转站内环境。另外,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特别是电池等难处理废物,要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清理、统一管理。中转站产生的生活垃圾将与城区垃圾一同在转运车间进行压缩,最后转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10.1.6环境卫生条件

卫生条件的恶化,蚊、蝇、虫、鼠的增多,是垃圾中转站附近居民反映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夏天瓜果蔬菜多,苍蝇随之而来,打药后数量明显减少,而几日后又如往常。

为防止站内厂区成为苍蝇、病菌的孳生地,应定期对厂区、运输车辆及邻近地区进行药物喷洒;细菌、蚊蝇的治理采用喷洒生物菌,利用生物方法消杀菌类和蚊蝇,采取光、液消毒灭菌系统治理;每天对机械设备、场地进行清扫、清洗,消杀灭菌,保证表面清洁,没有附着污垢和渗滤液。

10.2 交通运输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交通运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小型收集车和大型垃圾转运车行驶中排放的H2S、NH3和扬尘。其中扬尘主要来源于车辆中装运和沿途遗洒的垃圾以及路面积尘。

由于本项目新增的垃圾收集车和转运车均采用密闭封装垃圾,垃圾不外露,不会散发H2S、NH3和扬尘的污染物;且所有车辆均附有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车辆行驶中不会出现渗滤液沿途遗洒,不产生H2S、NH3。

交通运输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请参见第九章声环境影响评价章节。

11 环境风险评价 11.1环境风险分析

垃圾卫生填埋场在运行过程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风险,如垃圾坝溃坝产生的垃圾流、填埋气积聚引起的垃圾堆体爆炸、渗滤液调节池存在的事故性排放、垃圾场地塌陷等,都会对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土地、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环境,自然等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预防,杜绝或大大减少事故风险的发生。 11.2垃圾坝溃坝 1、溃坝原因

垃圾坝承受的主要作用力有:坝体自重、填埋体土压力、渗透压力。 2、溃坝可能性分析

垃圾填埋场采用水平、垂直防渗方案,垃圾坝内坡被防渗内层所覆盖,属于不透水坝。所以因渗透力而引起溃坝的可能性也极小。

拟建项目可研阶段设计在填埋库区南侧设置垃圾坝,且根据场地地形北高南低

的特点,将坝的外放坡设计为1:2,破形平缓,且将各种角度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确保坝体的抗滑动容许安全系数在标准要求的限值之内。故拟建项目溃坝的可能性极小。 3、控制措施

减小溃坝风险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对坝型、坝体的设计,故要求项目设计时不仅注意以上溃坝产生的原因外,还要从坝体边坡稳定性、坝体抗滑动稳定性、坝体抗倾覆稳定性和坝基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认真核算,确保垃圾坝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在填埋场正常生产时,要及时做好场地雨水与渗滤液的导排,避免大量雨水对坝体的冲击和因雨水或渗滤液的积聚而浸渍坝基,保证垃圾坝稳定运行。

但本评价考虑到本项目库区南侧1000米处有阊江,为了避免垃圾坝溃坝时对阊江造成影响,本评价要求该项目在设计阶段时,在垃圾坝主坝的下方设一副坝以降低垃圾主坝溃坝时可能造成对阊江的影响;在垃圾坝设置1-2个垃圾渗滤液渗透收集井,定期对渗透的垃圾渗滤液抽干送至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达标排放,从而该项目降低对阊江的不利影响。

11.3垃圾堆体爆炸风险 1、原因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易被生化降生化降解的有机垃圾(如动、植物残渣),其比例约为28%。垃圾填埋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生化反应池,有机垃圾在被填埋的微生物分解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降解反应。在厌氧分解阶段,产生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CO2,其中CH4含量约占50%。

CH4无色,密度为0.72kg/m3,约为空气的0.55倍,具有横向迁移的特性,容易在建筑物或其它封闭式空间内积聚。CH4具有可燃性和可爆性,由于垃圾填埋场中不断大量产生具有可燃可爆性气体CH4,使垃圾场具有爆炸灾害的潜在可能性,当气体引爆条件具备时就会导致爆炸灾害的发生。 2、爆炸灾害类型 ①物理性爆炸

物理爆炸是由于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垃圾层中大量积聚,直至积聚的压力大于覆盖层重力,在瞬间突破覆盖层,减压膨胀发生物理爆炸,一般情况下,简易型垃圾场大多都不覆土或仅覆盖一层很薄的土,由于垃圾的透气性较好,在垃圾场中不会积聚大量的气体,引起物理爆炸的可能性不大。而大多发生在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的卫生填埋场。在卫生填埋过程中,要求采取设置排气通道和实际分层填埋的工艺,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措施是为了保证垃圾场的安全。但由于垃圾质地疏松,特别是有机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体积会大为缩小,容易引起地下排气通道网的季节坍塌,形成空洞区,加上分层覆盖透气系数小的粘土,这样容易造成垃圾层内气体的积聚,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增加。 另外,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导致物理爆炸的发生,比如在连续的阴雨天,垃圾场面顶部覆盖土被作业车辆碾压后,渗透系数急剧降低,而垃圾在湿润的条件下产气则会增大,这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由于物理爆炸是高压作用的结果,垃圾场的物理爆炸只能发生在垃圾层中。 ②化学性爆炸

垃圾场的化学爆炸是由于CH4与空气混合后,浓度处于爆炸范围内,遇到明火而发生激烈的放热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将垃圾喷射出来。发生垃圾场化学爆炸必须具备CH4浓度、O2浓度和引火温度三个条件。在垃圾填埋场中,CH4总是在不停地产生,生活垃圾中也极易混杂有各种火种(如还在燃烧的煤灰,烟头等),发生化学爆炸的隐患始终存在。垃圾场化学爆炸是高温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爆炸的瞬间,化学爆炸有伴随着火花的爆炸声,爆炸后的垃圾中有烧糊烧焦的残余。化学爆炸可以发生在垃圾场